APP下载

浅谈小学德育内容的条块实施

2020-08-09马超李玉建

读写算 2020年21期
关键词:实施小学

马超 李玉建

摘 要 在德育教育实施的实践中,笔者所在学校根据低学段、小学生和学校情况对国家德育课程、地方德育课程进行校本化建设、计划形成了由浅入深的目标内容排列为纵向的内容,与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平行排列的纵向线为“条”;纵向的内容线的“点”课及活动以详实的、通俗易懂的内容和组织措施“块”加以开展,指向和达成“立德树人”的阶段目标。提出创建“五X”德育体系,并形成可供借鉴学校德育校本课程,从而不断实现从低到高的德育目标,增强德育效果,完成德育任务。

关键词 小学;德育内容;条块组合;实施;德育目标

中图分类号:G628,DF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1-0031-02

小学德育内容极其丰富,有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劳动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等,而每方面的内容也都非常丰富。那么具体学校究竟如何实施才能完成国家德育目标,减少减轻仍然存在的德育课程内容照本宣科的问题、不分年级简单重复等、“5+2<5”问题、简单封闭等问题。如何贯彻德育内容的丰富和上升,结合学生的认知成长纵向一致?在德育教育实施的中,笔者所在学校的教师根据低学段、小学生等情况,提出创建“五X”德育体系(“五X”取小事、细节、乡土、闲暇、相融,五个词语第一个汉字的汉语拼音的声母)这就是本文内容条块实施,聚焦树人目标的校本化建设思想。这也是对德育课程校本化,对学生德育系统化,对学段德育具体化的过程。

一、“化大为小”实施小事德育

德育内容涉及面广,而且十分抽象。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做起,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学生身边活生生的事和人来激发学生对德育的兴趣,切忌生硬灌输,简单枯燥。如爱国主义教育,爱祖国从爱家乡、爱学校做起;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从亲近身边的美景起步。引导学生从热爱学校做起,从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窗一几做起,在校内掀起爱校建校活动。如进出校园礼仪、校园路队秩序、餐桌光盘行动等。如古人说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德育内容要化抽象为具体,做到深入简出,解决学生认识能力局限,调动心灵深处的认同和感染。这样把国家德育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小事德育”是目前全国上下教育工作者重要提法和共识。

二、“化巨为细”实施细节德育

如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管理中倡导“细节决定成败”是上级引领下级、管理者叮嘱员工、教师教育学生普遍使用的一句话。德育内容主题安排也是一样。如结队升旗仪式,引导学生把身体站正,把国歌唱响,把队礼敬好这些细节做实;如开展十月爱国歌曲比赛;开展整理“还原”行动、废纸不落地行动。“深刻的德育工作通过细节而传递,优良的品质通过细节而达成”;不就是要在学习、生活中捕捉学生的德育细节,从关注学生每一个德育实践的细节开始,关注他们的成长,让德育实践中每一个细节都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石吗?所谓“小事见德育,细节成品质。”

三、“化远为近”实施乡土德育

乡土资源是乡情教育的优良载体,在教学实践中,本土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民族文化等,都可以挖掘出丰富的乡情教育资源。通过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学生的乡土情怀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切实把握乡土德育资源的内涵及独特优势。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要把小笼中的小鸟放在天空中,使它能任意翱翔,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中去。”欲使德育生活化,就必须打破“教材是唯一课程资源或德育资源”的观念,直面变化着的生活,积极开发和利用鲜活的德育资源。乡土教育是爱国教育的起始点、出发点和抓手;乡土文化是德育课程的源,德育课程是乡土文化的根。有根,乡土文化才能发展壮大;溯源,德育课程才能得到滋养。乡土资源里面包含的文化底蕴是滋养本土乡风文明的精神养料,而挖掘乡土资源就必须从根本上加以重视和优化。结合镇江本地丰富的家乡资源,笔者所在的学校开展(镇江)醋文化、(茅山)茶文化教育活动;金山脚下,长江两岸游历参观活动;牛郎织女“家乡”探访活动等,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这些活动深受学生和家长喜爱,效果明显。

四、“化窄为宽”实施闲暇德育

闲暇生活既涉及日常生活层面,又关系到非日常生活领域。闲暇德育正是通过闲暇生活实践,提高闲暇德性,最终实现闲暇德育的真正价值。具体而言,学生的闲暇德育内容包括闲暇学习活动、闲暇文化活动、闲暇道德实践、闲暇生活自律。学生校外很多属于闲暇活动,闲暇教育中有很大部分内容与人的道德品德有关;闲暇时间日益增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趨势,如“5+2>5”开展;拒绝“三无牌照”小手牵大手活动等。闲暇生活“为自由活动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蕴含于闲暇生活中的教育价值,作为一种新的德育理念和德育模式,有待进一步挖掘。

五、“化隔为融”实施相融德育

相融教育同样是世界的潮流,不同民族的团结、不同国家的交往、不同制度的并存、不同信仰的共处、同住地球村的共荣等,都离不开“相融”的教育引导。2019年5月15日在北京举行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为促进亚洲及世界各国文明开展平等对话、交流互鉴、相互启迪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新的形势,需要相应的学校教育、德育。“化隔为融”实施相融德育。作为台资民办学校、作为外国语学校,相融德育开展了“宝岛台湾”、和外教过“洋节”、英文歌曲比赛、广场英语等活动。

“小事德育”是目前全国上下教育工作者重要提法和共识;“细节决定成败”是企业、学校管理精神和抓手;乡土教育则是爱国教育的起始点、出发点;学生校外很多活动属于闲暇活动,闲暇教育中有很大部分内容与人的道德品德有关;相融教育同样是世界的潮流,不同民族的团结、不同国家的交往、不同制度的并存、不同信仰的共处、同住地球村的共荣等,都离不开“相融”的教育引导。

笔者所在学校作为一所和台湾、新加坡、加拿大有国际交流的台资民办外国语学校,对学生进行“五X”德育是必不可少的,但其体系建设却刚刚起步,任重道远。通过“五X”德育内容教育影响,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生具体的学习生活中,克服“远、大、空”现象,实现“近、小、实”实效,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及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有“国际公民”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

当然,要内容条块实施,学校德育的计划、方案实施是关键。具体学校要对实施《纲要》进行指导,并把工作重点放在端正教育思想,培训骨干,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上,及时检查、总结交流。

教育部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增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做出要求和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作为新时代基层学校,有责任、有使命对德育课程进行规划建设和全面实施,形成有效的、特色鲜明的德育校本课程实施和管理体系;探索德育建构方法和促进学校德育实施、操作的路径,增强德育效果,完成德育任务。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委员会.小学德育纲要.北京.国家教育委员会.1993.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大纲.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07.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9.05

猜你喜欢

实施小学
品三口而知味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