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程大昌开地理考证风气之作《雍录》
2020-08-09牛政威
摘要:《雍录》为宋人程大昌考证前人著作中所载雍州地区地理内容疏误的方志体著作,该书所记内容广泛, 包含长安城及雍州地区的宫苑、山川、庙寝等,且附图于文,内容繁简得当,是雍州地区,尤其是长安地理志中传 世至今的重要史料。然该书在揪前人之疏误的同时,亦有不足之处,虽然如此,此书瑕不掩瑜,在方志著作中占 据着重要地位。
关键词:《雍录》;程大昌;长安
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12-0127-03
一、作者生平及其著作
(一)作者生平
程大昌,字泰之,北宋時期徽宗宣和五年(1123 年) 出生,徽州休宁(今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人,他勤于治 学,在地理学、历史学、诗词学等方面均有涉猎,《宋史·儒 林传》为其立传,记载其生平时言程大昌“十岁能属文, 登绍兴二十一年进士第……著十论言当世事,献于朝,宰 相汤思退奇之,擢太平州教授”[1]12859,此后,又历任秘书 省正字、著作左郎、国子司业兼权礼部侍郎直学士院、秘 书少监兼中书舍人、权刑部侍郎、侍讲兼国子祭酒、知泉 州事、知建宁府事、知明州事等要职,为官勤政、廉洁,孝 宗朝任秘书少监时,孝宗赞之曰:“卿,朕所简纪。监司若 人人如卿,朕何忧”[1]12860,光宗邵熙五年(1194 年)程 大昌又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宁宗庆元元年(1195 年)去世, 享年七十三岁,赐谥文简。
(二)著作
《宋史》中所列程大昌著作共有《禹贡论》《易原》《雍 录》《考古编》《演繁露》《北边备对》六部,除此之外, 程大昌亦有 46 首诗词,被收入清末词学名家唐圭璋所编
《全宋词》中。以上著作卷帙虽都不大,种类却十分丰富, 正可谓是“笃学,于古今事靡不考究”[1]12861,《宋史》所 列程大昌著作概况参见表 1。
二、《雍录》版本、体例及史料来源
(一)版本及体例
1. 版本
《雍录》早在宋代就已经刊刻,南宋末期著名藏书家 陈振孙在其所作《直斋书录解题》中就有收录《雍录》, 共十卷,但此宋刻本早已失传,现可见的两种均为明刻 本:一种是嘉靖十一年(1532 年)知西安府事李经刻本, 卷首有李经与明代文学大家“前七子”之一康海所作 序;另一种是吴琯所辑丛书《古今逸史》中所收录版本, 此版未刻书序。这两版《雍录》在后世流传过程中,因
《古今逸史》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 年)被商务印书馆 所影印,故吴琯所辑流传较广;李经刻本一直未经影印出 版,流传较少,今北京图书馆有收藏三部。
除上述刻本外,《雍录》还有清代抄本两种:一种是 乾隆四十三年(1778 年)文渊阁《四库全书》抄本,无 序无跋。另一种则是乾隆四十四年(1779 年)由福建 闽东藏书家陈徵芝所抄录本,藏于湖北省图书馆 [2]1047。
本文对《雍录》的研究,采用的是黄永年先生的点 校版,此版于 1993 年点校完成,2002 年 6 月由中华书 局出版。黄永年先生点校时使用吴琯本为底本,把他所 校出李经本的异文和缺页、烂版之处用案语在正文中注 出,点校本保留了康海、李经所作两篇序,对研究版本学 的学者提供了便利,为了更接近本来原书版本,点校时, 撰著者的提款并未采用吴琯本的“宋新安程大昌著”,而 是采用李经本“新安程大昌泰之”。
2. 体例
《雍录》全书共十卷,284 篇,图 32 幅,是记述周、秦、 汉、隋、唐五朝都城丰、镐、咸阳、长安的地方志,因这些朝 代的都城都在《禹贡》所载九州之一的雍州境内,所以 称之为《雍录》。
传统方志起源颇早,主要是将地理与史学相结合以 记述山川沿革、物产、宫室、坊里以及旧闻传说等。《周
礼·地官·诵训》中已有关于方志的记载:“掌道方志,以 诏观事。郑玄注:说四方所识久远之事以告王”[3]589,流 传至今最古的地方志是《华阳国志》,两宋时期,方志走 向成熟,比较著名的方志书还有《太平寰宇记》《元丰九 域志》等。正因方志起源悠久且内容包罗万象,具有很 高的史料价值,因此历来关于方志的研究备受学者重视。
《雍录》虽也是地理方志,但它所载与传统地理方志有明 显不同之处:不单以传统保存史料式的方法记述,而是在 保存史料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证解说其他史料对于雍州区 域事物记录中的疏漏与错误等。
(二)史料来源
《雍录》主要考证的史料有宋敏求所作《长安志》、 吕大防所作《长安图》、兴秘书省本即阁本《长安图》以 及《三辅黄图》《唐六典》等。考证所依据的史料十分 丰富,除正史与志书外,还涉及到大量笔记、诗赋等,四部 分类法的经、史、子、集部均有涉及,此处仅对《雍录》所 引用史料中注明出处的部分作简单分类,参见表 2。
三、《雍录》主要内容及特点
《雍录》是程大昌在研读《三辅黄图》《唐六典》《长 安志》等著作的基础上以多种史料加以考证后,将周、秦、 两汉、隋、唐各朝都城范围内的苑囿、宫殿、山川、江河、寺 庙、陵寝等内容使用方志这一体例编撰而成的,除此之 外,《雍录》也将汉唐时期军备要地与军制一并记载。
(一)主要内容
程大昌言“予之此錄,专以五代帝都为言”[4]3,他所 限定的五代帝都范围是以《禹贡》所载雍州之境,即黑水、 西河范围,在此基础之上,程大昌将《三辅黄图》《唐六
一朝兵家相关问题记载比较详细外,其余帝王统治时期, 有关兵家之事记载均比较散杂。如:汉朝军队分南军、北 军,其营地驻扎具体位置前朝史料中均无准确记载,其系 统性的考证始于程大昌,他以吕产于未央殿门被刘章所 杀这一事件为基础,搜集大量史料,辅以系统的考证,并 附图说明,指出汉代南军为未央卫尉统领,北军归中垒校 尉统领。汉都的八屯校尉(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 虎贲、射声、中垒)在东汉改革后只有步兵留在城中,其 余四屯均扎在城外,《雍录》中记载类似军事相关内容 的篇目不在少数,因此处篇幅有限,不再一一赘述。
(二)《雍录》特点
《雍录》最大的特点当是考证,除此之外还有以下三点: 1. 附图于文 程大昌作《雍录》时认为只靠文字描述地理,无法
准确把握所言宫苑、山川具体位置。故在书中插入 32幅地图,如:据《唐六典》绘《隋大兴宫为唐太极宫图》《六典大明宫图》《东内入間图》;据《长安志》绘制《宫 北禁军营图》,这确实达到了“如一宫一苑,第书某宫何 在,某苑何属,错列以成一图,使人可以案方求地”[4]7 的目的。
2. 无目录及序、跋 前文提到,《雍录》现存两序为李经、康海所作,程大昌作此书时,是否有作序、跋,今已不得而知,除此之 外,此书也无目录,今中华书局 2002 年版目录是由黄永 年先生点校过程中根据原书每篇标目所补。
3. 列名目而未录其事 部分其他书籍中有详细介绍的宫殿,程大昌在《雍录》中,仅记录了宫殿的名称,不著录事迹。如卷二《未央宫》 一篇中,仅记:宣室、麒麟、金华、承明、椒房、金马门、临池 观等众多未央宫中殿、观名目,但其后并未记其事,只是著 明“《三辅黄图》《长安志》,已上二书,聚著录宫殿名称, 而不系时政,故仍其凡最,聚见于此。若其中有尝附出时[4]26典》《长安志》《吕图》《阁图》等著作中所记周秦宫苑事者,随事具之于后”,可见程大昌并不单纯为了记录具体位置、岐山岐水所括范围;汉长安城内宫殿、台阁;隋 大兴城;唐长安城西内、东内、宫殿、离宫、学士活动;关中 关隘、汉唐长安水系;关中地名;汉唐职官、陵庙;汉唐太 子宫事;秦汉所铸铜人、金人等异事等类目一一考证。正 如康海所言:“谓汉、隋、唐皆都渭南,虽稍迁改,而相距不 远,尚为易考;若夫周、秦两世,自初兴以至迁灭,屡东屡 西,不常厥邑,固不可循世次地望泛儿言之”[4]1,可见其 工程之浩大。
《雍录》除记载上述传统方志常载内容外,也涉猎了 汉唐时期军制与关中军事要冲。“兵家攻取守避,必见其 著迹之为何地,然后事情可晓”[4]91,但整个汉朝,除高祖地名沿革,重点应是考证研究往书所述的疏误之处。
四、《雍录》评价
(一)保存史料之功
前文所列《雍录》所考证的著作中,文字形式的《三 辅黄图》《唐六典》《长安志》均保存至今,但阁本《长 安图》于金末战乱中被毁,后虽曾有人重刻又拓印,但又 在流传中再次亡佚,清末曾有部分残块现世,后再次遗 失,仅北宋吕大防作《长安图》时保存了不到原图三分 之一的拓片,元末文人李好文作《长安志图》时也曾利 用吕大防之图绘制,但改动处较多,程大昌在作《雍录》 时曾对原始阁本《长安图》加以考证、转绘保存,虽转绘过程中可能存在改动与错误,但尚能大体保存阁本原貌。 另外《雍录》开篇即对其所考证的主要几部史料作系统 考证与评价,如对《三辅黄图》编纂时间的考证,至今仍 为学者广泛采纳。以上所举,足以见其在保存史料方面 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
(二)承唐志之理念
唐宪宗元和八年,李吉甫秉承着地理志与地图可以 “佐明王扼天下之吭,制群生之命,收地保势胜之利,示形 束壤制之端……每镇皆图在篇首,冠于叙事之前”[5]2 的 思想,编撰成《元和郡县图志》,该书也成为现存最早地 理总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赞之曰:“舆地图经,隋唐 志所著录者,率散佚无存;其传于今者,惟此书为最古,其 体例亦为最善,后来虽递相损益,无能出其范围”[6]371,后 元稹在其所著《进西北边图状》中也特别指出图经之重 要意义。程大昌作《雍录》时,完美承袭唐朝修志的理念, 图文共重,他对《元和郡县图志》情有独钟,评价此书曰 “唐家郡县疆境,方面险要,必皆熟按当时图籍言之,最为 可据”[5]1101。地理学在研究、运用都需要结合地图,这在 今天已经成为不言而喻的方法,然而在宋时,这种思想与 实践无疑是难能可贵的。
(三)以方志鸣其本意
程大昌生于北宋末期,亲身经历过靖康之变徽宗、钦 宗被金人俘虏北上之事,其后高宗赵构虽在南京称帝建 立南宋,然而终南宋一朝,始终偏安一隅。《雍录》所记 五朝都城范围,当时已被金所控制,程大昌在卷五绘《汉 居用兵攻取守避要地图》,卷六绘《潼关要图》以述“中 宗反正”“元宗平内难”“明皇辜蜀”“肃宗往返灵武”“代 宗辜陕还京”“德宗奉天入出汉中”“僖宗幸蜀”[4]93 等 事件,这无疑是有鼓舞南宋统治者收复中原之意。
(四)开地理考证之风
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 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7]277,说华夏文化造极 于宋自然有些过分,明、清两代文化也有其独到之处,但 是我国封建社会所残余的门阀制度在隋、唐已基本衰亡, 可以说宋朝无论是社会结构还是学术文化均已进入崭新 局面,后为世人所称道的清代乾嘉学派也的确可以朔源 于宋人。在考证这一点上,程大昌确实有不凡的水平,《宋 史》所列其《禹贡论》《演繁录》都是考证著作之名著, 而《雍录》的考证功力,更是不在他其他著作水平之下。 如西汉时,长安城中有一便门,《汉书》记曰:“其秋,上 酎祭宗庙,出便门”[8]3047,颜师古注曰:“长安城南西头第 一门”[8]3047,《三辅黄图》则曰:“长安城南出第三门曰 西安门,北对未央宫,一曰便门,即平门也”[9]15,但《水
经注·渭水》一篇中曰:“西出南頭第一门名章门,又名便 门”[10]99,三种史料记载出三种方位,《雍录》卷六《便桥》 篇则从地理、史实考证,后得出结果“在长安西北茂陵东, 盖秦世已有中桥,亦可自趋兴平,而迂回难达,故于城之 西面,南来第一门外,对门创桥,以便西往,故此门一曰便 门,而此桥遂名便桥”[4]125,这便佐证出《水经注》的说 法当无误。这也恰如史书撰写者的不同风格,大部分史 学家著史着眼于保存史料,但司马光作《资治通鉴》后, 又作《资治通鉴考异》,以达到对史料可信度的考证,正 因如此,胡三省注《资治通鉴》时常引《雍录》,受其影响, 此后出现《元秘史地理考证》《历代郡国考略》《方舆考 证》等大量地理考证之作。
(五)瑜中有瑕
《雍录》虽可算作开地理考证风气之作,但也难免有 疏漏之处。最明显的,如卷六《唐潼关》一篇中载“至 唐始于其地立关耳”[4]113,其实陈寿于《三国志·魏书》中, 记曹操在建安十六年西征马超时已多次提到潼关,晋、南 北朝史书中涉及潼关处亦有多处,此处当属程大昌记录 有误。又如卷五《中宗反正》一篇中,载神龙元年张柬 之等发动宫廷政变拥立中宗于长安,然实在洛阳,此处亦 是错误。另外,此书并不是像《长安志》等方志以系统 梳理后记述,篇章编排上没有顺序,比较零散,易造成阅 读不便。虽然如此,此书仍瑕不掩瑜,在方志著作中占据 着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 元 ) 脱脱等 . 宋史 [M]. 北京 : 中华书局 ,1977.
[2]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辑委员会 .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史部 [M].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
[3]( 汉 ) 郑玄注 . 周礼注疏 ( 上 )[M].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 社 ,2010.
[4]( 宋 ) 程大昌 . 雍录 [M]. 黄永年点校 . 北京 : 中华书局 ,2002.
[5]( 唐 ) 李吉甫 . 元和郡县图志 [M]. 北京 : 中华书局 ,1983.
[6]( 清 ) 纪昀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M]. 周仁等整理 . 海口 : 海 南出版社 ,1999.
[7] 陈寅恪 . 金明馆丛稿二编 [M]. 北京 : 生活 · 读书 · 新知三 联书店 ,2001.
[8]( 汉 ) 班固 . 汉书 [M]. 北京 : 中华书局 ,1962.
[9]( 清 ) 孙星衍 . 三辅黄图 [M]. 北京 : 中华书局 ,1985.
[10]( 北魏 ) 郦道元 . 水经注 [M]. 商务印书馆 ,1933.
作者简介:牛政威(1993—),男,甘肃泾川人,单位为内蒙 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研究方向为秦汉史。
(责任编辑: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