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使用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应对策略
2020-08-09李海涛
摘要:信息技术的迭代发展加快了社会网络化进程,在高校,青年学生通过电脑、手机等媒介参与到信息网 络空间之中,成为其中最为活跃的成员。但大学生网络使用面临诸多问题:如学习模式趋于功利化、现实生活虚 拟化、价值判断偏颇化、网络消费无序化等。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虚拟开放空间和大学生自身特征,使大学 生网络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不会轻易消失和解决。应对的策略是: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搭建育人网络载体,传播先 进网络文化,进行深入的网络空间治理,做好行为规范和思想引领。
关键词:网络空间;网络问题;思想引领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12-0016-03
信息技术的迭代发展加快了社会网络化进程,在高 校,青年学生通过电脑、手机等媒介广泛而深入地参与到 信息网络空间之中,并成为其中最为活跃的成员。作为 信息网络的重要参与群体,高校青年学生具有网络在线 时间长、网络利用率高、网络猎奇心理重等多重特征,而 虚拟性和隐匿性的网络也会将一些不健康的甚至错误的 观念传递给青年大学生,造成行为与心理失范。与传统 思想政治教育相比,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 内容,便利的手段,但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因此,必须要 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作为, 引导青年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明辨是非,在网络空间做好 高校青年学生行为规范和思想引领。
一、大学生网络使用面临诸多问题
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的快速发展给高校青年学生 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创新了手段和途径的同时,也带来 了信息内容混杂,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弱化等诸多问题。 网络虚拟空间不断拓展,虚拟与现实联接紧密,形成了相 互交织融合的模糊边际。由于大学生生理、心理不成熟 及网络环境复杂等特点,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大学 生进行行为规范和思想引领带来了困扰。大学生网络使 用面临问题,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学习模式趋于功利化、现 实生活虚拟化、价值判断偏颇化、网络消费无序化等几个 方面。
(一)大学生学习模式趋于功利化
当前网络信息内容极其丰富,高校青年学生海量的 信息接触极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网络依赖。网絡搜索成 为青年学生群体的广泛共识,所有的疑惑、问题都通过网 络得以搜索查询。特别是云存储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应用,信息化的网络工具更加优化,使 得信息的检索更加快捷,时间成本不断压缩,但给青年大 学生带来的问题便是网络依赖度越来越高。在课堂及日 常的学习中,系统的知识学习在网络的强烈冲击下变得 支离破碎,网络信息成为主要的知识来源渠道。这种“点 式”的学习模式,让学习浅尝辄止,知识碎片化极其严重, 不能形成较为体系化的知识结构,造成功利化学习模式。 网络的工具性被充分体现,处处查询,时时搜索,却无法 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碎片化的学习模式,往往会造成 知识掌握不牢固,所学知识拼凑现象严重,知识遗忘速度 快,不能形成理论到实践的自如应用,使得部分青年学生 产生了学习焦虑,知识储备恐慌。“知而不可用”现象较 为严重,甚至出现了考试作弊、论文抄袭、重复率过高等 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
(二)大学生现实生活虚拟化
网络信息极其丰富,青年大学生由于自身心理相对 不成熟且社会阅历不足,不能科学地利用网络,容易深陷 其中,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精神状态,进而形成错误 的价值判断。在网络中,游戏、小说、电影、网聊、网购都 成为当前青年大学生网络问题的重要方面。一些青年大 学生放松了自己,不能抵制网络空间的吸引和诱惑,长期 沉溺网络,既消耗了青春时光,也弱化了学习动力,正常 学业受到影响。个别大学生在校期间,将省吃俭用节余 的生活费用来购买网游装备,提升游戏等级。也有个别 青年学生在现实世界中的诸多不顺,或因学习成绩不佳, 或因相貌平平,或因家庭经济困难等,产生自卑心理,便 沉溺于虚拟的网络空间,隐藏自己的弱点——现实与网 络的反差满足了其心理的成就感,但却使其对现实生活、学习失去了兴趣,沉迷网络难以自拔。特别是随着智能 手机终端的广泛普及,高校“低头族”大量出现,许多青 年学生对手机产生了严重的无意识习惯性依赖,在宿舍、 课堂、餐厅,随时浏览手机,浪费大量时间。在此情况下, 青年大学生正常的价值判断扭曲,现实生活虚拟化,在学 业下滑的状态下无能为力,甚至自我原谅越滑越远。
(三)大学生价值判断偏颇化
青年大学生过于依赖网络,容易受到网络信息的影 响和干扰。在当前自媒体广泛应用的情况下,各种媒体 形式异彩纷呈,任何单位和个人既可以是网络信息的发 布者,也可以是信息受众,立场不一,观点各异,网络信息 鱼龙混杂,甚至还存在一些哗众取宠的虚假信息,道听途 说的不实信息,别有目的的有害信息。高校青年学生心 理还不足够成熟,对信息的价值判断还存在一定误区。 一些怀有特殊目的网络“大 V”、意见领袖炮制的片面的、 取向偏激的网络意见往往成为干扰青年学生思想认识的 重要信息,使其产生错误的而又难以改变的价值判断。 这些网络意见领袖通过引导青年学生思维趋向,指引他 们关注什么,形成问题焦点,造成思维混乱,从而传播自 己所需要散布的价值观念。[1] 当前网络已经成为推动价 值观念变革的重要途径,如一些国外敌对势力通过种种 网络途径和手段影响青年学生价值判断,引诱青年学生 接触不真实的、恶意加工过的不良信息,诋毁我国国家制 度和声誉,传播一些糜烂的低俗信息,削弱青年学生的意 志,破坏正确价值导向,妄图通过这些有害信息改变青年 大学生正常的价值观念,达到不可告人目的。
(四)大学生网络消费无序化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青年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 来了巨大便利,但同时也改变了他们的消费方式。网络 消费替代了传统的实体消费,电子支付削弱了现金的存 在感,取而代之的是余额数字的增减。便捷的网络购物 成为当下高校青年大学生最流行的消费模式,各种网络 营销广告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甚至周边同学朋友都成为 网络营销的个体。在电子支付消费数字化影响下,还没 有理财观念的青年大学生极易产生不当消费行为。网络 热炒的“双 11”高校网购排名也充分反映出青年大学 生具有极强的购买冲动,容易受到网络信息的误导。但 也不可否认其中一些是由于青年大学生生活攀比或在打 折促销情况下心理冲动购买了非必需品,造成过度消费。 在此情况下,一些“校园贷”应运而生,偿还能力极弱、 没有收入来源的青年学生成为一些不法网贷公司和个人 围猎的目标,不断有在校大学生为了不合理的消费走上 歧途,甚至出现了震惊网络的“裸贷”,教训深刻。互联 网络空间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网络智能数据检索推荐,很容易让社会阅历不足的青年大学生形成无序 的网络消费,产生错位的消费观念。
二、大学生网络使用存在问题探由
在当前信息社会,大学生网络的使用是客观存在的 内生需求,是具有大学生自身发展需要性。针对大学生 网络使用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信息技术发展为大学生网络使用存在的问题 带来不确定性
当前网络信息技术主要是对等网络模式(P2P),每 个节点在行为上是自由的,在功能上是平等的,在关系上 是互联的,信息技术为青年大学生提供了平等的、共享 的、满足个性需求的交互网络。这与传统的被动接受学 习模式有很大区别,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更具个性 化,更加即时和难以预测的内容。作为最具活力,时间相 对充足的青年学生来说,他们作为个体在网络中受到充 分的尊重,而不再是被动接受。对等网络模式技术为青 年大学生网络交流提供了平等交互的前提。在网络中, 信息的传输是实时的,特别是随着手机移动终端的广泛 普及以及数据传输速率的提升,即时通讯让青年学生群 体接触网络信息更加快捷方便。文字、声音、图像、视频 等海量信息通过各种手机交互软件实时稳定传播,特别 是青年学生群体通过微信、微博、QQ、短视频等新媒体 交流互动,广泛探讨,了解校园内外各种信息。网络信息 技术构建了一个日趋完美的虚拟空间,给大学生学习、生 活提供了便利,但也带来了极大影响。网络空间浩瀚无 边,许多信息鱼目混杂,一些充满暴力的、色情的、虚假的 信息混杂在网络信息之中,展现在大学生面前,成为潜在 的网络问题,带来了更多不确定因素。
(二)大学生自身特征是其网络使用存在问题的关键 青年大学生处于人生特殊阶段,是其快速成长期,也 是他们由学校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青年大学生心理和 生理趋于成熟,渴望独立,却又受到家长、老师及学校规 章制度的约束,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有受尊重的 需要,青年学生也需要受到尊重和信赖,他们渴望找到无 所束缚的自我,而网络正好满足了这种需求。高校青年 大学生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一是青年学生心理不成 熟,意志不坚定,容易玩物丧志,沉溺网络不可自拔。二 是青年学生对外界具有极强的好奇感,勇于探索,却阅历 有限,明辨是非能力不足。三是青年学生缺乏艰苦奋斗
和勤俭节约的精神,在受到社会及网络不良环境影响时, 容易形成了偏颇的消费观和金钱观。高校青年学生这些 特征与其网络使用过程中的表现及其形成的价值观念具 有相对的一致性。正确的价值观念会促进青年学生良好 发展,而偏颇的价值观念也会对其造成较大的影响。青年学生接触的具有开放性的信息网络具有一定的虚拟 性,网络中的信息交互也存在不确定性,网络价值观念的 偏离,网络社会道德的滑坡,信息傳播渠道差异,都成为 当前高校青年学生网络使用产生问题的关键因素。
三、科学引导,规范行为,培育大学生正确的网络观
高校青年学生网络问题,其本质是认识问题,是能否 把握网络的工具性以及如何看待网络各种现象的问题。 习近平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 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 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 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2] 因 此,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先进网络文化,加强网络 空间治理,摒弃错误的价值观念,科学引导、培育大学生 正确的网络观。
(一)重点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高校青年学生热衷于网络参与,在网络空间结成种 类繁多的网络社群,久之就会形成网络参与共识,养成网 络参与习惯,进而造成过度上网。网络的过多参与势必 会影响青年大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对理想信念的确立, 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判断都会造成严重影响。在当 前虚拟网络的信息社会中,各种诱惑无处不在,高校青年 学生群体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有的沉迷网游导致学业难 以为继,有的形成病态的网络依赖,盲目翻刷网页,有的 网络追剧如痴如醉消磨时光。本具有工具属性的网络反 而主导了部分青年学生的日常生活,造成主体错位,这就 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加强青年学生的理 想信念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目标和理想,并不断为之 努力奋斗。部分高校为应对网络带来的问题采取了夜间 断网、断电,关闭校园 Wi-Fi 等多种措施限制学生过度上 网,虽然初衷良好,但学生却不理解,产生了不满情绪。 青年学生网络问题其实质是现实问题的反映,也是现实 生活中理想信念、人生目标弱化的表现。网络空间正确 的使用观念的培育,不仅是要维护网络安全和秩序,更是 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举措。[3] 因此为应对网络空间 大学生价值观错位的现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 科学利用网络渠道,加强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由堵 到疏,实现外部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引导青年学生树 立正确的网络观念。
(二)谋划好先进网络文化的培育和传播
高校青年学生极易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一些以盈 利为目的的黄色文化、突显自我存在感的糟粕文化、消极 意义的“丧文化”,以及国外敌对势力以渗透为目的的宗 教文化和“伪民主”文化大量存在。这些信息通过网络 的传播影響广泛而深远,会对高校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念造成严重影响。要在网络空间树立高校青年学生正确的 价值观,就应加强先进网络文化的培育和传播。一是建 设正能量的网络文化平台。青年学生因其校园生活学习 的特点,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网络社交圈,这就为有针对性 的网络文化平台建设提供了机会。高校要结合青年学生 的特点进一步加强校园红网建设,利用动漫、微视频等多 种大学生喜爱的方式来呈现优秀的网络文化作品,既要 喜闻乐见,又要入脑入心,发挥社会主义核心观的导向功 能,加强先进网络文化的引领。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建设 有特色的微信、微博等网络文化平台,进行及时有效的信 息展示,让先进的网络文化纷呈。二是注重优秀传统文 化的网络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几千年中华文明的 凝结,也构成了较为稳定的社会公俗良知,这些形成了约 束社群和个人的重要价值尺度。在网络空间,优秀的传 统文化对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同时 也会使其备感亲切,让优秀的经典传统文化帮助青年大 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看待网络,进而培育正确的 网络使用习惯。
(三)深入加强网络治理
习近平指出: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 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 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 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 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4] 网 络治理是在网络空间培育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重要环 节,通过网络治理清除网络糟粕,扶持网络良文化,引导 网络亚文化,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进而培育网络空间青 年大学生正确的网络观。
健全网络规章制度是加强网络治理的保障。在网络 空间,网络谣言、网络陷阱、网络暴力及抄袭侵权现象层 出不穷。[5] 一些人为追求利益,在学生群聚的网络上炮 制不健康的信息,引诱误导青年学生追求生理和心理刺 激。还有用金钱引诱青年学生参与网络主播开展不良表 演,进行网络借贷陷入高额债务,这些都给个人、家庭和 社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针对网络乱象必须要健全 网络规章制度,加大网络监督和惩戒,对不文明行为说 不,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建设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 作队伍是加强网络治理的关键。网络空间大学生正确的 网络观的培育需要教育力量的广泛介入,构建科学合理 的网络空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梯队,形成合力。[6] 要不 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特别是学生辅导员的工作 能力和水平,使其向网络工作专业化发展。同时要培育 网络志愿者和网络社团,使其成为树立网络正风气,引导 网络正能量的先锋。也要加强网络意见领袖的培养,发挥其在青年学生网络群体中的导向性,让正能量的意见 领袖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静娴 . 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的路径分 析 [J]. 新闻爱好者 ,2019(7).
[2] 徐京跃 , 霍小光 . 习近平在北大考察时强调:青年要自觉践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祖国和人民同行努力创造精彩人 生 [EB/OL]. 新华网 .2014-05-04.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5/04/c_126460590.htm.
[3] 胡凯 , 孙菲 . 大学生错误网络价值观:表现、根源及矫正 [J].求索 ,2016(5).
[4] 习近平 . 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EB/OL]. 人民网 .2016-04-26.http://cpc.people.com.cn/n1/2016/0426/c64094-28303771.html.
[5] 江凌 , 徐雨菲 , 颜欣雨 . 当前自媒体乱象及其治理路径探析[J]. 新闻爱好者 ,2019(1).
[6] 沈洁 . 大学生网络素养与核心价值观认同 [J]. 当代青年研 究 ,2018(4).
作者简介:李海涛(1981—),男,汉族,河南平顶山人,博 士生,郑州大学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化研究。
(责任编辑: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