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20-08-09王柳涵

西部学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中国化主义革命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讲,是中国的革命、建设与改革逐渐升华的过程;从实践上看,是中华儿 女们不懈探索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步运用;建立中华人民 共和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逐渐深入;实行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辉煌发展;推进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新飞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12-0044-03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中国在发展过程中 遇到的具体问题,使之扎根于中国本土,从而形成符合中 国实际并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来指导中国实践。”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 [1]。馬克思主义不 是一个简单的理论体系,它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是指导工人阶级斗争的理论武器。作为一种在欧洲 国家的土壤中发展起来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主要是 为了解决当时欧洲社会史上的各种问题,把它简单地引 用到中国革命乃至中国的发展中是不可取的。世界处于 不断运动变化之中,没有一个理论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 断丰富其内涵,来适应不断变化着的事物。因此,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近百年来,从毛 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到习近平,一代又一代的中 国共产党人依据中国发展的具体情况,科学地运用马克 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取得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并使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成立中国共 产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和推进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这四个阶段贯穿于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之中,从这四个有代表性的阶 段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进程,对于继续推动马 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3]。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步运用——成立中国共 产党

1840 年后,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破坏,被列强瓜分, 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国家 富强与民族独立成为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使命,许 多有志之士开始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纵观鸦片战争以 来的历次反帝反封建斗争,无论是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 运动、戊戌变法运动,还是辛亥革命,由于这些运动的领 导阶级自身的狭隘性,革命都以失败告终。与此同时,许 多先进的中国人反思失败的教训,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

文化思想,寻求强国之道。但是这些文化思想由于受到 种种压制和打击,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都未曾探索出适 合中国实际的思想理论。这些实践证明,以资产阶级革 命家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或自发的农民革命等,无法帮 助中国人民找到通往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康庄大道 [4]。 中国人民迫切需要有能够领导中国进行革命的新的先进 社会力量。同时,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另一扇窗户 被中国革命者打开,使中国的革命者学会运用无产阶级 宇宙学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

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中国共产党随之诞生,并把马 克思主义看作其革命的行动指南。1921 年 7 月,中国共 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布中国共产党诞生,并且 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以社 会主义为实现目标,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纲领 [5]。”1927 年,毛泽东同志提出,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使中国 革命从城市转到农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 政权”的道路,创造性地将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与马克 思主义结合起来。20 世纪 30 年代初,中共部分领导人 出现了“左倾”主义思想,使得党在大政方针上出现了 一定的错误。“左倾”错误泛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中国工农红军面临极其危险的局面。1934 年 10 月,红 军为了保存革命力量,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长征。1935 年 1 月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纠 正了“左倾”错误思想,挽救了中国革命与红军,成为党 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45 年抗战胜利前夕,在 中共七大上,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 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革命实践过程中产生 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逐渐深入——建立中华人 民共和国

1949 年 10 月 1 日,毛泽东同志站在天安门城楼上 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历经一百多年 的努力抗争与艰苦奋斗,中国结束了被统治、被压迫的局 面,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成立意味着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长期受 到剥削与压迫的人民翻了身,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民 族独立的历史任务基本完成。但对于如何在一个经济文 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国家富强,是中国共产 党人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 科学技术、工业基础近乎为零,武器装备不能自给,财政 匮乏,对这一千疮百孔的局面,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团结 一致,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恢复国民经济,实行土地 改革,稳定经济和物价,为国家建设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的生产关系还停留在 原来水平,仍属于私有制,生产关系由私有制向公有制的 转变,需要一个过程,一次性转变是不可能完成的。因 此,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社会主义初期建设 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提出对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即 三大改造。1956 年底,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任务使中国 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社会主义 制度后,党带领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但 由于缺乏科学的认识和充分的思考,中国共产党也曾走 过一段弯路,“文化大革命”就是其中一段弯路,它为党 探索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反面的历史借 鉴 [6]。历史的经验与教训证明了,中国要想找到适合自 己的发展道路,必须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社会主义 建设实际的结合起来。

②“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 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③“四个自信”:首先是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 自信。然后是理论自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的自信。接着是 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 信。最后是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研究组 .“毛泽东邓小平与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讨会纪要 [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 研究 ,1999(1).

[2] 邢贲思 . 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 [J]. 求是 ,2002(15).

[3] 汪希 , 罗英 , 毛莉姝 .“三大里程碑”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伟大进程研究 [J]. 邓小平研究 ,2019(5).

[4] 廖文豪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与必然性——以中国 近代政治思想史为视角 [J]. 商 ,2016(29).

[5] 屈建军 . 中共一大与《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J]. 共产党 员 ( 河北 ),2017(24).

[6] 党绥梅 . 新中国七十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和启示 [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9(6).

[7] 虞云耀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丰碑 [J]. 求是 ,2004(16). [8] 田克勤 , 程小强 . 新中国 70 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

经验和启示 [J]. 思想理论教育 ,2019(11).

[9] 任春平 , 邓建兴 . 谈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与必要 性 [J]. 湖北廣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5).

作者简介:王柳涵(1997—),女,河南南阳人,单位为河 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御夫)

猜你喜欢

中国化主义革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新写意主义
近光灯主义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