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纯性单脐动脉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2020-08-07叶江枫任芸芸张庆英

上海医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体重儿脐带早产

虞 欢 曹 丽 叶江枫 任芸芸 张庆英 刘 艳

胎儿正常脐带有两条脐动脉和一条脐静脉。单脐动脉(SUA)胎儿脐带只有一条脐动脉和一条脐静脉,SUA胎儿合并畸形和(或)染色体异常的概率高于正常脐带胎儿[1]。

胎儿单发SUA,不合并发育异常和(或)染色体异常,称为单纯性单脐动脉(iSUA)胎儿。以往的研究[1]认为,iSUA胎儿预后良好。国外一项meta分析[2]显示,iSUA与低出生体重儿和小于胎龄儿的出生率、围产儿死亡的发生率无显著相关性。Caldas等[3]针对iSUA胎儿的病例对照研究显示,iSUA组的孕产妇年龄、分娩孕周,以及分娩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和死胎发生率,与正常脐带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不同观点。2015年,Battarbee等[4]针对iSUA新生儿的病例对照研究显示,与正常脐带新生儿相比,iSUA新生儿出生体重降低,其孕产妇发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产下小于胎龄儿和早产儿的风险增加。2016年,一项meta分析[5]显示,与孕有或产下iSUA胎儿或新生儿的孕产妇相比,孕有或产下正常脐带胎儿或新生儿者妊娠期糖尿病(GDM)的患病率和产下小于胎龄儿发生率升高,围产儿死亡风险增加,但两组间PIH的发生风险和分娩孕周均无显著差异。

目前,国内针对iSUA的研究较少,多数产科医师对iSUA认知不足;国外的研究基本针对非亚裔人群,缺乏参考性。本研究通过探讨iSUA与妊娠不良结局的相关性,为国内iSUA孕产妇、胎儿和新生儿的围产期监护方案和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6日—2018年6月12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行产前检查并完成分娩的241例iSUA单胎妊娠孕产妇及其新生儿或胎儿的临床资料,纳入iSUA组;随机抽取本院病案库中同期完成分娩、不合并解剖结构畸形和染色体异常的482例正常脐带单胎妊娠孕产妇及其新生儿或胎儿的临床资料,纳入正常脐带组。产后肉眼检查新生儿脐带和胎盘,初步确诊新生儿为 SUA或正常脐带。纳入标准:在本院行完整产前检查(简称产检)并分娩,且产前超声筛查未发现胎儿畸形的孕产妇。排除标准:孕产妇合并心功能异常、哮喘、肝肾功能异常、严重贫血(血红蛋白<85 g/L)、孕妇与胎儿Rh血型不合;新生儿体格检查发现特殊容貌、心肺听诊异常,以及伴有腭裂、多指、无肛等畸形;SUA新生儿影像学检查(脊柱X线摄片、超声心动图、泌尿系超声)发现结构异常;羊水穿刺检查或新生儿染色体检查发现异常。

1.2 观察指标 比较iSUA组和正常脐带组孕产妇的一般资料、产科并发症、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疾病。①孕产妇一般资料,包括年龄、高龄孕产妇(≥35岁)数量、产前BMI、产前体重(入院待产期间最后一次称量体重;少数胎膜早破等不能直立称重者,用最后一次产检体重代替,称重日期距分娩日≤2周)、分娩孕周数;②产科并发症,包括PIH(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和子痫)、GDM、前置胎盘、帆状胎盘、球拍状胎盘、副胎盘、脐带过度扭转(脐带扭转周数>11周,由产后临床检查脐带确诊); ③妊娠结局,包括胎儿宫内窘迫、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GR)、低出生体重儿、死胎(妊娠20周后胎儿在子宫内死亡或在分娩过程中死亡)、早产、巨大儿、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出生后1和5 min Apgar评分;④新生儿疾病和并发症,包括黄疸、高胆红素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窒息、低血糖、贫血、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减少症。

1.3 影响孕妇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 胎儿发生FGR、低出生体重的混杂因素[1]包括孕产妇高龄、妊娠期间高血压、前置胎盘、帆状胎盘[6]、球拍状胎盘、脐带过度扭转。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7]的混杂因素除前述几项外,还包括孕产妇身高、产前BMI、妊娠期间糖尿病、分娩孕周、新生儿性别。分娩巨大儿的混杂因素包括孕产妇身高、产前BMI、妊娠期间糖尿病。分娩孕周数、早产的混杂因素[1]包括孕产妇高龄、采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VF-ET)受孕、妊娠期间高血压、妊娠期间糖尿病、前置胎盘、胎膜早破。孕产妇发生GDM的混杂因素包括孕产妇高龄[8]。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混杂因素包括孕产妇高龄、妊娠期间高血压、妊娠期间糖尿病、新生儿ABO溶血病[9]。妊娠期间高血压定义为PIH、慢性高血压、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妊娠期间糖尿病定义为GDM和糖尿病合并妊娠(PGDM)。

2 结 果

2.1 产前筛查结果 产前超声检查共筛查出763例孕有SUA胎儿的孕产妇,其中73例为多胎妊娠,293例为单胎妊娠合并胎儿解剖结构畸形和(或)染色体异常。有153例筛查出的iSUA单胎妊娠孕产妇失访,另有3例iSUA单胎妊娠孕产妇因社会因素引产,余241例iSUA单胎妊娠孕产妇顺利分娩,有15例孕产妇的受孕方式为IVF-ET。纳入的241例iSUA孕产妇和482例正常脐带孕产妇分别有56例和24例完成羊水穿刺,其胎儿染色体检查均未见异常。

2.2 两组孕产妇一般资料和产科并发症的比较 与正常脐带组孕产妇相比,iSUA组孕产妇年龄显著较大(t=-4.686,P<0.01),高龄孕妇比例、受孕方式为IVF-ET者比例较高(χ2=17.174、18.270,P值均<0.01),GDM的发生率较高(χ2=5.286,P=0.021);两组间孕产妇的身高、产前BMI、PIH发生率、女婴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孕产妇的一般资料和产科并发症的比较

2.3 两组孕产妇妊娠结局的比较 与正常脐带组胎儿相比,iSUA组FGR(χ2=11.029,P<0.01)、新生儿为低出生体重儿(χ2=18.936,P<0.01)、早产(χ2=16.380,P<0.01)、死胎(P=0.012)的发生率均显著增高;iSUA组新生儿中巨大儿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正常脐带组(χ2=4.008,P=0.045);两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iSUA组死胎4例,均为自然受孕;1例孕妇于孕37周胎儿发生宫内窘迫,孕妇拒绝行剖宫产术,经阴道分娩1例死胎;1例孕妇孕28周发生不明原因的胎死宫内;2例孕妇分别于孕22、25周发生胎膜早破,经顺产各分娩死胎1例。

2.4 两组孕产妇分娩和新生儿情况的比较 与正常脐带组相比,iSUA组分娩孕周均较小(t=4.598,P<0.01),新生儿出生体重较低(t=5.227,P<0.01);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和5 min Apgar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3。

表2 两组孕产妇妊娠结局的比较 [n (%)]

表3 两组孕产妇分娩和新生儿情况的比较

2.5 两组新生儿疾病的发生率比较 iSUA组新生儿ABO溶血病(P=0.001)和高胆红素血症(χ2=12.377,P<0.01)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脐带组;两组间其他新生儿疾病(黄疸、呼吸窘迫综合征、窒息、低血糖、贫血、红细胞增多症和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4。

表4 两组新生儿疾病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n (%)]

2.6 两组孕产妇胎盘和新生儿脐带情况的比较 iSUA组帆状胎盘(χ2=10.810,P=0.001)、球拍状胎盘(χ2=8.694,P=0.003)、副胎盘(P=0.045)、脐带过度扭转(χ2=9.282,P=0.002)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脐带组;两组间前置胎盘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孕产妇胎盘和新生儿脐带情况比较 [n (%)]

2.7 两组孕妇妊娠结局的回归分析 为了解iSUA是否增加孕产妇GDM、早产,以及FGR、新生儿为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风险,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SUA组孕产妇发生GDM(OR=1.259,95%CI为1.004~1.580,P=0.046)、早产(OR=1.683,95%CI为1.194~2.371,P=0.003),发生FGR(OR=2.043,95%CI为1.115~3.741,P=0.021)和新生儿为低出生体重儿(OR=1.843,95%CI为1.201~2.829,P=0.005)、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OR=1.401,95%CI为1.063~1.848,P=0.017)的风险均显著高于正常脐带组,分别是正常脐带组的1.259、1.683、2.043、1.843、1.401倍;孕妇分娩巨大儿的风险则低于正常脐带组(OR=0.680,95%CI为0.486~0.952,P=0.025),是正常脐带组的0.680倍。

应用线性回归分别控制以下两项观察指标各自混杂因素,结果显示iSUA组孕产妇分娩孕周较正常脐带组显著提前 [r=-0.305(0.066),P<0.01],新生儿出生体重较正常脐带组显著降低[r=-40.488(15.492),P=0.009]。

3 讨 论

孕产期合并某些内科疾病、产科并发症、胎盘时和脐带异常均会导致胎儿生长发育受限、早产、死胎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对比iSUA与正常脐带组孕产妇及其新生儿或胎儿的相关资料,探讨iSUA与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的相关性;并通过纠正相关指标的混杂因素,以增强数据和结论可靠性。

本研究显示,与正常脐带组比较,iSUA组孕产妇年龄显著较大,高龄者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与近年来的iSUA胎儿或新生儿相关病例对照研究的结论相符[10-12]。故笔者认为孕产妇的年龄与孕有iSUA胎儿的概率可能存在一定联系。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iSUA组孕产妇中经IVF-ET受孕者比例较正常脐带组更高;然而,iSUA与受孕方式关系的研究较为少见。故要明确IVF-ET是否为孕产iSUA胎儿或新生儿的高危因素,需要以受孕方式为IVF-ET的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索。

本研究显示,iSUA组孕产妇发生GDM的风险较正常脐带组显著升高,这与一项meta分析[5]结论相符。Gutvirtz等[11]的研究亦发现,妇女孕期发生糖尿病(包括GDM和PGDM)是其胎儿发生iSUA的高危因素。但是,Shen等[13]针对iSUA胎儿及其孕产妇的病例对照研究显示,iSUA组GDM发生率与正常脐带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文献[8]报道,发生GDM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孕产妇高龄、孕前BMI过高、孕期体重增长过快。本研究纳入的孕产妇孕前体重数据部分缺失,故未能对孕前BMI和孕期体重增长值2个混杂因素进行校正。因此,要进一步明确iSUA与孕产妇GDM的相关性,可完善入组资料并设计前瞻性研究,以进一步强化结论的可靠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iSUA胎儿发生FGR和新生儿为低出生体重儿的风险较正常脐带组显著增加,而iSUA新生儿出生体重较正常脐带组显著降低,巨大儿则显著减少,这与多项国外研究[4-5,10-11,13]结论相符;推测iSUA的发生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影响较为显著。目前,学界认为,SUA的单条脐动脉可发生代偿性扩张,致使其血流量相当于正常脐带 2条脐动脉的总血流量[4,14],因此,脐动脉数量可能不是导致胎儿生长受限的主要原因。脐静脉是供给胎儿血氧和营养的主要血管,Raio等[14]发现,脐静脉的血流泵入动力来源于2条脐动脉的搏动压力。当脐动脉数量减少为1条时,搏动压力减小,可导致脐静脉血流量减少而发生代偿性扩张。同时,与正常脐带相比,SUA脐带横截面积缩小,单脐动脉和脐静脉管径明显扩张,导致脐带胶质(Wharton jelly)含量显著减少。脐带胶质是一种具有弹性、含丰富胶原蛋白的组织,可防止脐带在受压、弯曲、分娩过程中因子宫收缩而导致脐血流中断。脐带胶质参与调控脐血管血流量,维持脐血管功能,故其含量正常有助于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研究[15-16]显示,FGR胎儿的脐带横截面积较正常胎儿缩小,这与脐带胶质含量的减少和脐静脉血流量的降低相关。Filiz等[17]研究亦证实,脐带胶质总量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尽管SUA脐带的脐静脉代偿性扩张,但并未补足缺失的血供,加之脐带胶质含量减少,胎儿可能处于长期、慢性缺氧状态,致使其生长发育受限,出生体重降低。

本研究结果显示,孕有iSUA胎儿的孕产妇早产风险增加,分娩孕周亦较孕有正常脐带胎儿的孕产妇提前,多项研究数据皆与该结论一致[4,10-11]。同时,本研究显示,iSUA胎儿死胎的发生率增加,这与一项meta分析结论相符[5]。Gutvirtz等[11]研究发现,iSUA是围产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aio等[14]认为,iSUA导致的胎死宫内与脐带内脐带胶质含量减少相关。但是,部分研究[2-4]显示,iSUA与死胎的发生率无显著相关性。因此,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iSUA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本研究发现,iSUA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风险显著增加,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影响因素[9]包括胎儿宫内缺氧、生长发育迟缓、早产等,这也从侧面证实iSUA与胎儿发生FGR、新生儿为低出生体重儿、孕产妇早产等妊娠不良结局的相关性。

本研究的另一项重要发现是iSUA孕产妇可伴发帆状胎盘、球拍状胎盘、副胎盘、脐带过度扭转,且发生率较正常脐带组显著升高。该结论与既往相关研究结论一致[4,6,18]。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孕有iSUA胎儿的孕产妇较正常脐带组孕产妇,年龄更大、高龄孕产妇比例更高、死胎发生率较高;同时,iSUA胎儿发生FGR、新生儿为低出生体重儿比例较高,新生儿出生体重较低,孕产妇发生早产的风险增加;故建议女性应适龄怀孕,避免高龄妊娠。当超声检查筛检出iSUA胎儿时,要重点检查胎盘和脐带,并于孕期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情况,嘱孕妇补充营养,居家自查胎动,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给予药物治疗或适时终止妊娠,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改善iSUA孕产妇及其胎儿预后。

猜你喜欢

体重儿脐带早产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配合早期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的作用分析
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探究
想要早产丰产 果树应该这么管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胎儿免疫反应可能是导致早产的原因之一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脐带先露与脐带脱垂对胎儿有影响吗
染毒的脐带
孕妇睡不好易早产
单胎双胎妊娠与自发性早产复发风险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