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融入路径探究

2020-08-06李健林孟志波蔡旭伟

文存阅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李健林?孟志波?蔡旭伟

摘要:在网络社会,大数据介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全过程,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实现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需要进行思维转变、话语转变、角色转变和方法转变,探寻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融入的路径。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素结构

网络开启了数据驱动创新的新时代。将数据驱动方法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积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创新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促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大工程。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把握的变化

(一)师生主客体关系的变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知识逐渐转化为信息,教师角色发生转变,从理论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现有思维的解构者、现有知识的批判者、现有权威的怀疑者、现有前沿的超越者,主客体关系的变化实现了在课堂教学中重构知识的权威,从而被学生所认可。

(二)师生社交关系的变化

信息化革命使教育实现网络商业运作,还可以提供公益性服务,提供服务的主体为更好地吸引学习者的关注,促进教育价值的实现,会将情感不断融入到知识产品中。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知识结构的建立和获取使线下课堂教学内容的优化,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创新植入。

(三)教师技能要求的变化

网络教学资源随着信息化的来临,内容不断丰富和创新,更多教师愿意将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分享和交流,传统方式的评教是学生对教师课堂效果的感受,现转为互联网背景下对相关线上教学资源的点击次数和浏览时间长短的衡量,优质教学资源循环使用和推广,从而实现资源的不断拓展。

(四)教学模式的变化

网络思政相关教育平台的完善和发展,需要克服阶段冲突,将信息化平臺建设成师生共同促进的基础,才能进一步发挥思政育人功能,从而不断拓展发展空间。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动态运行机理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运行阶段与环节

1.前期准备阶段及其环节

(1)网络思想信息获取与分析环节。受教育者网络思想信息的获取和分析应当成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起点。

(2)教育方案制定与优选环节。教育方案制定和优选环节不能仅仅只有教育者单因素完成,还需要受教育者参与、配合,受教育者有一定的选择权和决定权。

(3)教育活动包装与推广环节。在大数据背景下,为了提高教育方案的针对性和传播效果,可以对教育活动进行合理包装与推广。

2.主体互动阶段及其环节

(1)网络互动关系建立与完善环节。教育者需要通过网络平台与方式与广大受教育者建立“新关系”,形成持续的网络良性互动。

(2)教育信息发布与推送环节。在线上互动关系完成后,教育者可以发布或推送相关教育信息给非特定的受众,突出了传播的广泛性与开放性。

(3)教育信息选择性接受与反馈环节。在大数据背景下,由于互动环节的优化,受教育者主体性不断增强、信息反馈更便捷、参与度更高,反馈的时间受限性变小。

3.教育评估阶段及其环节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评估内容主要包括:教育目标和内容、载体与方法,与受教育者的沟通、网络思政素质提升效果。其评估环节分为:确定评估主体及对象、确定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智能化大数据评估系统等三个主要环节。

4.过程迭代阶段及其环节

在高校网络思政过程视角下,过程迭代阶段,就是对教育过程不断进行改进和修正,发展新一代教育的阶段。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运行控制

1. 控制思路:竞争性控制与个性化控制相结合

一方面,应当从强调“把关”转向强调竞争。互联网具有开放性且网络资源非常丰富,作为教育者应该允许并鼓励良性竞争的存在,同时借助受教育者自身优势为教育过程服务。另一方面,过度的控制可能会造成不利影响,控制机制应该从统一化向个性化转变。

2. 控制方式:多元化基础上的控制规则技术化

网络技术的出现,使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得以实现控制方式的多元化,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多各环节来实现对教育过程的控制,从而实现教育效益最大化。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优化路径

(一)树立大数据理念思维

教育者要树立大数据思维方式,并发挥导向作用,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进行信息的获取挖掘、处理并进一步整合、最后实现分析预测以及相关教育内容的传达,从而实现教育方法实施效果优化。

(二)掌握大数据实践技术和方法

教育者在锤炼自身业务素质的同时,既可以过自主学习获取大数据的具体实践方法,又可以加强跨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尤其是加强大数据相关学科知识体系的建立和相关技术人员的沟通,从而寻求外部支持。

(三)继承协同运用新旧方法

教育者应当坚持继承性与发展性的统一,充分总结传统思政教育方法的特点和优势,创新使用大数据这一新技术和新方法,汲取各自优势,从而在具体教育过程中提高信息采集、处理、预测的科学化、合理化,内容传播的及时性、有效性,实施过程的可操作性,针对性,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技术路线创新和体系优化完善。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3]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姜恩来.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09(6).

[5]朱凌云.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控制系统的优化与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1).

[6]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D].翟中杰.西北工业大学.2017.

作者简介:

李健林,讲师,博士研究生,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基金项目:

本文系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资助项目《微文化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7F05)。

猜你喜欢

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