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共育?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成长

2020-08-06刘海云

文存阅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

刘海云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为学校教育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当前学校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知识能力发展,还要关注学生的身心成长,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以往心理健康教育往往都是由学校来承担的,家庭并未充分发挥出其该有的作用。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家庭与学校都兼顾着平等而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构建家校共育的教育模式,是改善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家校共育;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信息时代的进步,让我们青少年们的成长道路更加宽阔,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更加多元,然而,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对于很多社会现象和问题还是没有成熟的认知,导致其在接触各类事物的时候,无法有效地处理各种心理问题。初中生也处于身体与心智发育的重要时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近年来,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初中生的心理问题愈发严重,这不仅阻碍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也对家庭、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家校共育作为当前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广大教师应对其进行有效开发和应用,让家庭与学校共同为学生的心理成长出力,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心理问题,获得个人成长。

一、家校共育在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成长中的作用

1.健全教育链条。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仅凭学校教育是无法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求,开展家校共育,可以让家庭与学校形成合力,实现优势互补,有效弥补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缺陷与不足,对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2.促进健康发展。大部分初中生已进入青春期,他们的生理特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且心智逐渐成熟,拥有很多个人想法,在学习和探知世界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心理困惑。如果心中的困惑不能得到及时的解答和引导,长此以往下去就会演变成心理问题,对个人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家校共育模式,突破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中局限性、碎片化等问题,能对学生实施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二、基于家校共育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1.立足于学校,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家校共育模式的实施,涉及家庭与学校两个主体,但与家庭相比,学校教育本身承载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任务,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较高的专业度,教育理论更加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心理健康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学校还专门设置了心理健康课程,聘请了心理专家来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所以,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应以学校教育为主,家庭教育为辅,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一方面,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丰富教育的形式,避免理论性授课让学生感到枯燥,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在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时,可以邀请家长参与。比如,一起观看具有教育价值的影片、纪录片等。另一方面,要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合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在课间休息时间,播放一些舒缓悠扬的音乐,帮助学生调节学习的心理压力。

2.加强家风建设,发挥家庭教育辅助作用

根据研究发现,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多数因素来源于家庭,家庭教育的疏忽,导致学生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如有的学生父母长期忙于工作,疏于对孩子的关心、爱护;父母关系不融洽,学生长期处于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之中等等。家庭氛围直接会影响到学生的的情绪和性格发展。所以,要想彻底解决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就必须发挥家庭教育的辅助作用。对此,家长首先要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不能将成绩看的过于重要,避免给孩子带来较大的心理负担,否则容易造成孩子自闭、自卑等心理问题。家长需要把孩子的健康成长当做家庭教育的核心,以此为基础加强家风建设,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帮助孩子构建健康积极的乐观心理。

3.建立良好沟通机制,强化家校联系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庭与学校都承担着重要的教育任务,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家庭与学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各有优势,只有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保持良好地沟通,才能弥补各自的不足,发挥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首先,学校需要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的情况,这样可以让家长随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尤其是针对一些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便于采取針对性措施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其次,家长要支持和配合学校教育工作。基于家校共育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家长的素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很多家长平时忙于工作,一直以来也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所以需要学校予以指导,家长应积极听取学校的建议,配合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最后,要创新家校共育的模式。在新时代背景下,手机、电脑的普及给家校共育提供了便利,通过微信、QQ等信息交流工具,可以提升家校共育的效果。例如,学校可以开设一个关于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的微信公众号,定期向家长推送一些相关方面的文章、视频等,如推送《构建和谐家庭文化的路径》、《如何疏导孩子的负面情绪》等文章,以此来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促进家校共育的有效开展。

结束语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初中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大教师需要深刻意识到家庭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家校共育的新型教育模式,最大化地提高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叶少凯.当代初中生心理咨询的现状与分析[J].心理月刊,2018(04):2-3.

[2]丁翔.初中班主任对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20(04):87-88.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