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如何加强深度学习
2020-08-06郑娟馥
郑娟馥
在课程开始前,教师需要研究课程目标,明晰设计课程的指导思想和对学生的深层要求。我于2019年3月份以《反比例函数复习》一课参加佛山、东莞、江门三市数学学科初三复习教学联合教研活动,由于是复习课,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知识有了一定的储备,如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等,然而学生在解决函数图像的综合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从而将课程的重点定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性质与数形结合思想,教学难点定为反比例函数图像问题的综合运用和深入探究。通过问题的层层递进,深度挖掘反比例函数图像的应用,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一、事先评估学生能力
教师上好一节课,不仅要备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在上每一节复习课前,我会充分了解学生对此章节掌握的深度,然后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方法,筛选习题的难度与数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自己应有的水平。以《反比例函数复习》一课为例,由于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的储备,所以课前我要求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思维导图。通过这个活动,让同学们在课前加深对先前所学知识的复习与巩固,为后面的深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的舒适的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合作教学的形式,4人为一小组,小组长轮流。在课堂教学中,我会有意识地设计学生感兴趣、能激发学生讨论的议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素养,深入探讨,培养学生的质疑与批判。在课堂上,我充分相信学生,多一些机会让学生锻炼,如让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然后由各小组的学生代表上台进行解说,这样既鍛炼了学生表达、知识归纳、分析的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三、激活先前的知识
由于学生的水平不同,对知识掌握范围与程度也有所不同,在上课开始时,我经常会挑选一些先前有关知识点的小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勾起学生对先前知识的记忆,同时有针对性地设计与新知识有关联的习题,自然地引入新课的学习。在《反比例函数复习》的教学中,基于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以及k的几何意义有了一定的理解,我通过一道例题勾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
如图1,过x轴上任意一点P作y轴的平行线,分别与反比例函数y=(x>0),y=(x>0)的图像交于A点和B点,则△ABO的面积为_。
通过练习,学生进一步理解S△OAB=|k|。通过这道习题,让学生加深图中阴影矩形的面积与反比例函数常数k的关系,从而为后面的练习打下基础。
随后,通过变式训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k的几何意义理解,从而形成技能。
(1)如图2,AB∥y轴,则S△O1AB=_。
(2)如图3,AB∥x轴,则S△O1AB=_。
(3)如图4,AB∥x轴,则S△O1AB=_。
(4)如图5,AB∥y轴,则S△O1AB=_。
以上由学生对四个变式进行思考、遇到困难再由小组讨论、研究,师生共同归纳方法,通过问题引领,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深度交锋,培养学生的分类讨论、数形结合思想并逐步走向“深度学习”。
四、知识内化于心
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同伴间的相互交流,开拓视野,也进一步拓宽知识结构,同时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结构,重构或者完善自身的知识网络,将新知识内化于心。如在复习反比例函数时,学生通过不同变式图形的认识,通过自己思考以及与同学的交流,真正明白阴影部分面积与反比例函数中常数k的联系,并能灵活地进行应用。
五、知识深度加工
新时代我们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接班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质疑与批判精神,深入钻研。如在进行反比例函数复习时,通过问题串的形式,不断将问题逐步加深,培养学生深入探讨钻研,进行深度学习,将对知识的一般理解应用上升到灵活熟练应用的程度,从而实现深度学习的目的。
以《反比例函数复习》一课为例,如图6,将矩形OABC沿坐标轴平移,平移后的矩形有两边在坐标轴上,一个顶点分别在第二、第三、第四象限。
(1)求反比例函数y=的图像与矩形在第三象限的交点M、N的坐标,并判断四边形PQMN是平行四边形吗?
(2)反比例函数y=(k<0)的图像与矩形交点分别为D、E、F、G,当OE⊥OQ时,k的值是多少?此时,四边形EQGN是什么四边形?
这道例题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层层递进,拓展学生思维。通过“问题串”逐步引领,深度挖掘反比例函数图像的应用,重构关联知识,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六、反馈与评价
深度学习的效果如何要借助教学的反馈与评价来实现,不能认为让学生做难题就是进行深度学习,而是要让在一层层深入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坚韧毅力,培养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而这些能力也正是新时代强调的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为学生今后挑战高难度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在学校推行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我校数学组形成了一系列的教学课堂评价体系,也探索出在小组合作教学这一高效的组织形式下,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