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易错题的提前干预策略

2020-08-06贺淑芳

数学大世界·下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易错题小学数学

贺淑芳

【摘 要】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数学题目具备的抽象性和数学题目解答过程中需要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思维正在成型的小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犯下许多错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常都是被动地对待这些易错题,结果往往是讲了又错,错了再讲,这是非常低效的教学方式。为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教师应当从学生学习习惯和教学过程两方面对数学中的易错题进行提前干预。

【关键词】 小学数学;易错题;提前干预

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心智发育的初始阶段,这个时期的小学生正在形成与发展各项学科思维能力,如数学中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然而这些能力的发展与教学内容的发展并不是同步的,教师在教学中对易错题的应对措施也多是事后弥补。因此,研究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对易错题的提前干预是有重要价值的。

一、深入剖析易错题的出现原因

1.小学生审题能力不足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学习中,小学生难以依靠自身意志做到专心听讲,这个时期的小学生心智发育不成熟,活泼好动的特质和好奇的特质让他们难以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而幼稚的心理活动让他们追求结果并且轻视过程。因此,小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无法静心探究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也就无法灵活且变通地使用数学定理去解决问题。例如,在解答“250-(88-66)”时,小学生往往是直接计算“250-88-66”,忽略了括号的性质,等测试之后便以审题不仔细为借口,然后在下一次做题时再次出错,形成数学中的易错题。

2.小学生数学概念不清

数学概念是学生对现实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本质特征的理解,在小学数学中,一般表现为定义、公式和定理的内在构成基础。小学生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础运算技能的学习就是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运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一般通过讲解和习题巩固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的本质特征。然而,由于教师在讲解数学概念时没有结合生活事例,而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不足以理解教师的教学,导致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后依旧对数学概念一知半解,甚至在思考后产生错误的认知,这样便使得小学生在面对一些题目时使用错误的概念进行分析和判断,造成这些题目“屡做屡错”。

3.小学生计算规律使用不正确

小学数学中易错题的出现不仅是因为小学生自身因素,也因为一些教师的教学过程不严谨。在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没有足够的认知,在进行数学运算规律与计算公式的教学时,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对公式与规律的形成过程进行详细的推导和讲解,这就让小学生只掌握了对这些公式和规律的基础运用方式,而没有学会举一反三,在解题中灵活使用这些方法。这就造成了小学生经常在解答易错题时错误地使用公式或者是忽略了运算规律的应用。

二、易错题的提前干预策略

1.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降低小学生做错题的概率。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认真审题的做题习惯。

首先,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需要教导小学生提前预习的方法,例如,教师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为学生布置“小数乘法”的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对“小数乘法”的具体内容进行整体阅读,使用铅笔划出其中的知识点,结合之前学过的乘法知识进行思考,将自己难以理解和有疑惑的知识点做好相应的记号。教师在进行知识点讲解时,学生可以有事先的准备,能够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

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培养小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小学生做错的题中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能力而审题错误的,另一类是没有能力审题错误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增强小学生的审题意识,教导小学生审题的方法,即教师要教导学生在审题时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找出已知条件和解题目标,推断未知条件,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注意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培养小学生审题能力的前期可以让小学生将这些步骤在草稿纸上列举出来,如“已知条件+未知条件+运算规律+公式=解题目标”,小学生养成审题习惯后自然可以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自然也能降低小学生的易错题出错率。例如,教师出题:“一块长 24 cm、宽 7 cm的长方形木板,裁成边长为2 cm的正方形木板可以裁多少个?”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写完公式后还需要引导学生注意到7的特殊性,发现边角料的存在,让学生在解题时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2.以生活实际理清数学概念

数学是源于生活的科学,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的课程教学时,不仅需要使用生活内容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需要使用生活实际内容帮助小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小学时期是小学生形成和发展数学思维的阶段,教师应当对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足够的了解,通过生活与理论相结合,让小学生对数学概念和相应的计算规律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例如,在进行“除法不能整除”的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使用生活事例举例,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场景明确不能整除的意义。教师举例:“学校组织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去郊外秋游,六年级共有师生156人,秋游的交通工具为8辆21座的巴士,问题是教师和学生能坐满这些巴士吗?如果不能,那么这些巴士上还有多少个座位是空余的?”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计算,让学生用人数分别除以车数和座位数,使学生对整除和余数有直观的認知。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视小学数学中的易错题,在教学过程中找出班级学生产生易错题的个体原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培养小学生的预习习惯,以便增加小学生的听课效率与听课质量,教师还需要培养小学生的审题能力,通过生活结合理论的方式让小学生对数学概念有清晰的认知,让小学生在解题时能够高效、正确地审题,降低易错题的出现概率。

【参考文献】

[1]张颖.对学生易错题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以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19(09):26-27.

[2]宋小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易错题的提前干预策略解析[J].学周刊,2019(02):103-104.

[3]刘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易错题的提前干预策略.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2019(7):37-37.

猜你喜欢

易错题小学数学
小议如何巧用易错题教学
高中数学不等式易错题型及解题技巧分析
常见的三种易错题型及对应的策略
错题再现,发现本源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