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的养成方法

2020-08-06汤叶丹

小学时代·上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小学

汤叶丹

【摘  要】  数学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可以有效培养学生逻辑能力与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发展,良好的计算能力是学好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为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为日后数学教学奠定良好基础。基于此,本文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为广大数学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计算能力培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进程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师逐渐意识到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对于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性。计算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具备数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也是小学生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对学生日后生活与学习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重视讲解数学计算原理,提升计算质量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掌握计算原理,从而理清计算法则,而不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计算法则,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重点,通过数学计算练习,巩固数学知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倡在笔算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理解计算原理,让学生在计算前根据计算原理掌握计算法则,从而进行数学计算。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计算法则。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当教师在讲授《两位数乘两位数》相关知识点时,要让学生理解以下内容。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图画让学生认识到24 ×13,求的是13个24连续相加是多少。在计算的过程中,可以先算出3个24是多少,然后算出10个24是多少,再将两个乘积相加便可得知24×13的计算结果。通过这样的过程,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在计算两位数乘以两位数时,要分两步,再进行加法计算。其次,在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数的位置原则,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计算,可以计算出3个24是72,要与乘数3对齐写在个位数上。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字去乘,可以计算出10个24 是240,要将4写在十位上,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位对齐的原理。通过反复计算练习,能够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法则。熟练掌握数学运算法则是学生快速解答数学计算问题的关键,也是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重点。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计算的价值与意义,从而更好地提升计算能力。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当教师在讲授《三位数乘以两位数》一课时,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春节,教师为了给学生一个惊喜,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书包作为新年礼物,已知每个书包134元,班级中一共有52个学生,老师一共要付给商家多少钱?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列出算式134×52。因为学生只学习过“两位数乘以两位数”,还没有学习过“三位数乘以两位数”,但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能够将“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尝试运用到“三位数乘以两位数”中,从而理解并正确使用“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运算法则,帮助学生解决计算疑问,使得学生顺利解答数学计算问题。在学生自行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计算最小的三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相乘的结果,让学生通过口算得出100×10的答案,并联想其他的计算题。通过这样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口算能力与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分别计算32×15与132×15,思考二者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经过总结可知“两个算式的计算顺序与乘积对应的位置是一样的,但是乘积的层数有所不同,然后由教师带领学生一同探究132×15,列出竖式,回忆乘法的计算顺序与方法,注意位置原则,根据学生自身掌握的数学知识,自主探究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原理,从而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掌握其中的运算特点。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数学计算方法,强化学生对数学计算原理的理解与印象,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二、掌握简便计算方法,提升计算速度

简便计算是一种灵活的计算方式。掌握简便计算方法后,学生能够快速计算出算式结果。但是受思维能力与运算能力的限制,绝大多数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难以联想到简便的计算方法,对学生计算能力提升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为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掌握简便计算的能力,使得学生在计算的时候能够以灵活的思维思考。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当教师在讲授《混合运算》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应用题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如小强的妈妈给了小强48元,奶奶给了小强44元,小强去超市花了28元,问小强还有多少钱?通常情况下,学生会列出这样的算式48+44-28,根据计算顺序,学生计算起来会有难度。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先计算48-28,得出20,再加上44,得64。这样的计算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快速得出结果,还能有效提升学生计算的准确率。教师可以将混合计算的难度提升,让学生尝试计算加减混合例题,并提醒学生注意计算原则,先乘除后加减,先括号内再括号外,从而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技巧,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掌握简便计算能力是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学生在解答数学计算题时,能够运用简便的计算方式将困难复杂的计算题变得简单,降低计算难度,使得学生能够在短时间里得出计算结果。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掌握计算的技巧与规律,激发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爱上数学这门课程。此外,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数学计算,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蕴含的原理。例如,在计算560÷35时,学生看到公式的第一时间会想到列竖式,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想到运用简便算法,此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尝试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计算,从而让学生想到了560÷7÷5这样的方式。通过简便算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得到计算结果,教师可以自行总结一些使用简便计算的例子,从而起到加深学生印象的作用。要想学生熟练运用简便算法,使学生看到计算题时能够第一时间找到简便算法,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与训练。为此,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练习。通过课堂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商不变规律掌握得不够扎实,为此教师可以布置同类型练习题,进行针对性训练。如720÷24,680÷170,经过简便算法分析,学生得出720÷24=720÷8÷3,680÷170=68÷17。

综上所述,计算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影响。为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让学生在理解计算原理的基础上进行计算,并帮助学生掌握简便计算方法,使得学生能够以灵活的思维进行数学计算,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蒲少妹.小學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12):129.

[2]孙强.浅谈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J].数学教学通讯,2020(1):26-27.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小学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