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低龄段内心音乐听觉中节奏感的培养

2020-08-06任玺铮

新课程·上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节奏感

任玺铮

摘 要:内心音乐听觉是构成学生音乐素养的主要方面,也是一切音乐教学的基础。在小学低龄期(6-8周岁)基本能形成稳定的听觉能力,这个阶段正是培养内心音乐听觉的黄金时期。经研究,小学低龄段内心音乐听觉构成要素主要表现在节奏感、音高感和旋律感这三方面,三者相互依存、共同作用。主要从节奏感的培养进行具体策略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低龄段;内心音乐听觉;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

内心音乐听觉是内心进行音乐活动的一种心理过程,是音乐的各种音响以音乐听觉表象的形式在人脑中的想象与再现。这是构成学生音乐素养的主要方面,也是一切音乐教学的基础。内心音乐听觉要有音乐性,以准确的音准节奏为基础,内心音乐听觉的养成其实是良好乐感的培养和良好音乐基础的养成。内心音乐听觉始终存在于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逐步培养建立。

众所周知,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这包括两层含义:首先,音乐靠声音传播,需要用人耳来聆听,这是生理性听觉。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音乐之所以区别于一般的声音,主要因为它还蕴含许多音乐要素(节奏、节拍、音高、音色等),耳朵对这些音乐要素的敏感才是我们所说的“音乐听觉”。我们需要培养学生有对音乐比较敏感的耳朵,培养他们的乐感,用音乐培养“音乐耳朵”。《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提出:“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去感受和体验音乐的,所以,音乐听觉是非常重要的。音乐靠内心来感悟和体会,所以,这个意义上讲,音乐听觉与内心音乐听觉是一个意思。

研究表明,在小学低龄期(6-8周岁)基本能形成稳定的听觉能力,这个阶段正是培养内心音乐听觉的黄金时期。错过这个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耳朵发育会逐渐停滞,听觉的敏锐性也会逐渐衰弱。因此,对儿童内心音乐听觉的培养应抓住小学低龄段这个最佳时机,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地开展。

纵观现阶段我国小学低龄段音乐教学的课堂现状,大部分在对学生内心音乐听觉的培养上,是不够重视的,是欠缺的。首先,在教材方面,仅仅只提供我们演唱、欣赏、律动、创编这几块内容。依据教材,老师表现出来的操作部分,大部分都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活动上,活动更偏重于娱乐性,故事性的活动太偏重于叙事性,仅靠学生进行简单的律动表演。看似热闹的课堂,可在对旋律内在蕴含的音乐要素的聆听、感受和活动方面做得还是不够的,错过了小学阶段提高音乐素养的最佳机会。

笔者在低年段有多年的教学经历,通过观察,发现学生的内心音乐听觉能力发展依次表现在节奏感、音高感和旋律感这三方面,三个方面相互依存、共同作用。其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是第一任务。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是组成音乐的核心要素之一。节拍是旋律的脉搏,是节奏的组织者。音乐中千变万化的节奏都要靠节拍在单位时间内按一定强弱的循环重复来安排,节奏只有按照和它相应的节拍形式组织起来才有其明确的意义。培养学生内心听觉,要先培养节奏感,对节奏感的培养实际上是将人与生俱来的节奏能力继续发展。

目前为止,大部分音乐老师的节奏教学都集中在读节奏,把节奏分隔开单独教授,学生不会均衡地读出。这样的读节奏,是没有乐感、没有节奏感和节拍感的。这样的教节奏教在了概念层面,没有教在听觉、技能、审美层面。所以不难发现,低年级学生在演唱歌曲时节奏频频出错,演唱的音符要么过长、要么过短,许多老师认为需要在节奏上加强训练,其实是拍子出了问题。

一、恒拍感的养成

节奏练习的基础,正是拍子的稳定性,内心稳定的速度感是节奏学习的重要前提,即“恒拍感”。这就好比火车和铁轨的关系,只有铁轨铺得好,火车才能连贯高速地跑起来。若学生没有在音乐课的启蒙阶段得到良好的恒拍感训练,不能拥有对节拍较敏锐的感知,就会影响日常课堂的音乐学习及活动,而对音乐的审美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低年级学生恒拍感训练的重视,使用恰当有效的适应低年级学生的好办法,引导他们获得良好的拍感,为音乐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来说,需要锻炼他们听音乐击单位拍的好习惯。这种最基础的击拍练习,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的速度感。在用双手击出稳定单位拍后,可以换着用身体其他部位表现,比如跺脚、拍腿、打响指、响舌等。还可以两两合作,相互击掌表现。甚至可以加大难度,关注旋律起伏,随着音高变化在不同空间位置上击拍。单位拍的训练,还需从外在转为内在,从“有声”向“无声”转变,训练内心稳定的速度感。教师可以让学生走下座位,听音乐走恒拍。要求学生自己走自己的,不要碰别人,也不要跟着别人。教师还可以在钢琴上弹奏出忽快忽慢的旋律,让学生听着钢琴声音走,钢琴声音一停,脚步就停下来,钢琴声一起就继续走。这其中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并努力控制自己的速度,以便合上音乐的节拍。这是对听觉做出反应的训练,每个学生不需要任何动作技术的准备,跟着音乐就能做到。在以上训练的基础上加大难度,可以让学生边走恒拍边诵读或歌唱。教师需注意的是,脚步的状态应与音乐风格相一致,所以需要对学生及时进行指导和调整。进行曲风格的歌曲,可以用比较坚定有力的踏步,而抒情优美速度较慢的歌曲,则需要用轻盈的脚步来进行。

二、良好的节拍韵律感

节拍的魅力,在于它具有韵律感,这是使音乐变得更好听的重要一步。音乐教师口中经常描述的“这个孩子有乐感”,主要体现的就是节拍的韵律感。按照韻律,音乐大概可以分为两拍的音乐和三拍的音乐。节拍韵律并不是单纯地告诉学生强弱规律,这需要带领他们在反复的体验感受中,引导他们慢慢理解。训练时,可以通过“拍手、拍腿”的交替动作,来区分基本速度和不同节拍的韵律。韵律还应该和呼吸同频率,只做动作而嘴巴不动是不可取的。正确的方法是,将律动与呼吸相结合,通过调整呼吸的频率来感受不同节拍音乐的循环,这就类似于我们在体育运动时也要调整好呼吸一样。单独练习时,可以引导学生一起诵读“妈妈”“爸爸”等叠词,并随着单词的循环自然呼吸。如此,韵律感与恒拍感相互促进,良好的节拍韵律感,会让恒拍更稳定。

三、稳定的“分拍”习惯

单位拍为“一拍”,分拍顾名思义,即把单位拍平均分成两半,分拍律动一般用左右手轮流拍腿。学生听着音乐做单位拍的律动并不难,但是分拍律动却不容易做好,这需要双手更好的协调性。平稳流畅的分拍律动,能帮助学生建立更稳定的恒拍感。对后续的节奏训练有很大的帮助,解决节奏不稳的难题,再难的节奏型都可以在稳定的分拍里找到正确的节奏和韵律。教师可以把分拍律动放在每节音乐课的热身环节,教师在钢琴上稳定弹出“一拍两音”的旋律,引导学生用听觉带动双手,久而久之,分拍就会更稳定,恒拍感也就更稳定了。

四、熟练掌握基本节奏型

在恒拍感建立后,可以开始做基本节奏型的练习。这不是单纯的乐理知识传授,而是在听觉体会的前提下,在一定的节拍里,在稳定的“分拍”辅助下,感受不同节奏型的特点。建议从全音符节奏型和二分音符节奏型先开始,可以根据一定规律,把两种节奏型排列组合成一条完整的节奏,边做分拍边读节奏,感受四拍和两拍的不同。稳定之后,进入四分音符节奏型的学习,连续多个四分音符节奏型放在一起,打着分拍,完整读出。然后,再开始进行二八节奏型,这里可以把四分音符节奏型和二八节奏型进行混搭,排列组成完整的节奏,稳定读出,这样做的目的是在恒拍中,体验感受两种节奏型的不同。二八节奏型稳定之后,可以开始四十六节奏型,在连续稳定均匀的读出四十六节奏型后,可以把之前学过的节奏型都排列在一起。照此顺序,学生均能熟练掌握这几种基本节奏型,如此,他们的节奏感方能体现。需要注意的是,在全部的过程中,学生在节拍中感受节奏的长短,所以,提醒学生养成每小节后呼吸显得格外重要。

五、灵活运用打击乐器

打击乐器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类乐器,小巧精致,简单好上手。它的演奏主要使用大肌肉动作,低年级学生能够比较容易的掌握乐器的演奏方法。而且,打击乐器的色彩、触感和操作都给他们带来了许多新鲜感和兴趣,使用打击乐器会让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效果更佳。教师可根据不同乐曲的风格选择不同音色的乐器。如抒情的乐曲可选用有延绵音的金属类乐器,像三角铁、碰铃等;活泼的乐曲可选用颗粒性强的木质类乐器,像响板、双响筒、木鱼等。在打击乐器有节奏的伴奏下,学生的恒拍可以得到加强与巩固。同时,我们也可以运用打击乐器做一些节奏训练。比如,在完整的节奏稳定读出后,我们可以让孩子用演奏打击乐器的方式稳定敲出节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进行多声部合作。比如,一年级上册歌曲《堆雪人》,可以运用两种类型的乐器打击出不同的节奏,进行二声部合作,金属类乐器可以在每小节的第一拍进行演奏,木质类乐器可以在每小节的后两拍进行演奏。如此,节奏感提高的同时,内心音乐听觉在无形中提升。

小学低龄段的音乐教育是人毕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基础准备。良好的节奏感对于他们的音乐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提高音乐素养,对日后的音乐课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为艺术修养的发展,为喜爱音乐,对音乐有灵敏、细腻的感受和反应打下扎实的基础。学生良好的“音乐耳朵”养成时,可以大幅度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打开每一个孩子的音乐耳朵,共同创设音乐的激情旅行!

猜你喜欢

节奏感
《节奏的美感》教学设计
《节奏的美感》教学设计
幼儿园音乐教学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
《生活需要节奏感》
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的培养方法
夏夜蛙鼓
论节奏感在爵士舞中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于节奏感的培养
浅谈小学低段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以《调皮的小闹钟》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