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主题式阅读活动,提升教师人文素养的实践研究

2020-08-06杨红佳

新课程·上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文学欣赏主题式阅读国学经典

杨红佳

摘 要:通过对阅读活动进行主题式分类,具体阐述我校围绕“国学经典、教育教学、文学欣赏”三个主题开展系列阅读活动获得的体会和成绩,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主题式阅读;人文素养;国学经典;教育教学;文学欣赏

一、研究设计

2018学年我校提交申报的校本培训项目与经典阅读息息相关,题目是《开展主题式经典阅读,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本次培训的主要形式为“主题式阅读”:“主题”意为“文学、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是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本课题建构的“主题式阅读”特指:在倡导教师进行个性化阅读的同时,以人文性为范畴线索,兼顾经典阅读的知识体系和表现形式,通过一定数量的具有关联的文本材料,围绕同一主题对相关文本进行阅读,获得整体的阅读经验和情感体验,以期起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作用。本次培训借助主题式经典阅读活动的开展,品读祖国传统经典文化,感悟人文精神;通过师德經典案例的阅读和学科专业类书籍的研读,探寻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转变教师阅读方式,寻求提高阅读效益的方式方法;创设交流平台,让主题阅读成为教师自觉、自主的行动,同时成为解决教学生活中各类难题的一把智慧钥匙。

本次培训项目的课程内容设计广泛,聘请了来自当地各大院校的教授、专家开展专题讲座:

1.《感悟“四书”的真善美》(“暑假读好书”活动发起人:汪福仙);

2.《文化与审美》(杭师大继续教育学院:任为新教授);

3.《国学特色学校的品牌建构》(大江东钱江小学:鲁小萍校长);

4.《论语》阅读与感悟(教师自主阅读);

5.《人能活得有意义因为这些“网”》(大江东语文教研员:胡海峰老师);

6.《传统文化里的哲学思考》(杭州师范大学:童富勇教授);

7.《我与经典的那些事儿》(原萧山区中高段语文教研员:朱华贤老师);

8.《我理解的传统文化及意义》(教师代表交流论坛)。

★活动开展主要研究的内容有:

1.教师阅读现状调查研究;

2.主题式经典阅读策略研究;

3.重温祖国传统经典文化的阅读研究;

4.体现人文精神的阅读研究;

5.教师师德经典案例的阅读研究;

6.教师学科专业类书籍的阅读研究;

7.改变教师阅读方式的调查研究;

8.教师经典阅读主题式交流方式的研究。

二、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主要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直面阅读需求,设定主题阅读系列

(一)问卷调查我校教师经典阅读情况,为拟定适切的阅读需求做好铺垫工作

(二)确定阅读主题系列,汇总归纳学校教师阅读需求,设定培训主题

科学合理的阅读指导培训立足于对教师心理需求与阅读现状的充分了解,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总结学校教师的阅读需求较为集中且迫切的几个方面,确定了“国学经典、教育教学、文学欣赏”为本次培训的三个主题内容。

(三)创设条件,提供保障

1.硬件设施:我校建有标准的阅览室和拥有几万册藏书的图书室,有专职的图书管理员,拥有便捷的网络设施和电脑硬件设置,为方便教师联系,建有教师工作钉钉群、微信和QQ群,开通了校讯通的教师信箱,注册申请了学校微信公众号,可以进行多种途径的阅读交流并进行资源共享。

2.管理保障: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学校行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以及骨干教师团队的精诚合作,有相对宽松的教研环境和氛围,有充足的研究时间。根据学校现有条件,依托阅览室已有的书籍进行主题分类阅读,同时广泛订购、不断充实更新图书室缺乏的书籍,并与市区级新华书店、图书馆取得联系,为广大教师购书、借阅书籍提供更便捷的信息与更到位的服务。学校工会以不定时分发书券的形式给予教师的精神福利,大力抓好全员阅读,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学科组或年级组的小组阅读活动、书籍漂流活动、同伴互助式等阅读活动。学校后勤努力为教师阅读活动的开展提供组织保障和物质支持,加大教师在图书采购方面的参与权,由教科室制定相应的教师阅读保障制度,将阅读考核纳入学校常规评价体系,建立奖励制度。

3.研究人员保障:课题主要负责人系学校教科室及办公室主任,小学高级教师,音乐教育专业,特长为音乐教学,分管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课题论文曾在市区级获奖。课题组成员一:学校校长,高级教师,初中数学专业,特长为学校教育管理,统管学校事务,曾任临浦镇中德育副校长,2016年所拟课题《深挖东藩资源 创建德育校本课程》获得萧山区第六届中小学德育精品工程。课题组成员二:学校党支部书记,高级教师,初中语文专业,特长为教师管理,分管学校教学工作,曾任新街镇初级中学副校长,课题论文《创建“美丽学校”的实践与探索》在区级会议上交流。课题组成员:黄洁玲,学校语文骨干教师,常年担任语文教研组长,多篇课题论文在区级立项获奖,辅导学生获奖丰硕。

第二阶段:开展主题阅读活动,加强系列跟进

开展主题式阅读的分类研究及专题讲座

根据学校教师的阅读需求,逐次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教学、文学欣赏”三个主题内容的阅读指导培训。

★国学经典系列活动

活动一:聆听国学专家经典讲座

学期初教师会,聘请了原新华书店经理汪福仙老师前来宣讲国学经典之精髓。汪老师是暑假读好书活动的创始人,她对古籍经典有很深的理解和造诣,讲座的主题是《感悟四书的真善美》,体验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本国学经典的深厚内涵,汪老师的讲述深入浅出,讲解通俗易懂,通过指导阅读,我校参训教师基本领略了四书经典中“真的实践,善的力量和美的绽放”的精髓思想,有了对四书经典的初步了解,同时对主讲老师的文化底蕴和精彩解读印象深刻。最后通过观看中学生对人生价值的个性化理解这一视频,引发教师的教育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汪老师给出了掷地有声的回答:去古书经典中寻求答案!

活动二:指导学生国学经典诵读

学校设定“早读”“午诵”两段时间,由广播室播音员带领诵读《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国学经典,引领学生走进经典,遇见精彩的人物和故事,通过学经典、诵经典,爱国学的气氛更加浓厚,使学生在精神上进一步得到国学经典的浸润与滋养,从而陶冶了情操,提升了素养。

★教育教学系列活动

活动一:聆听专家专题讲座

我校邀请了曾任萧山区中小学语文教研员的朱华贤老师,朱老师现已退休却不退岗,仍然笔耕不辍,成为自由撰稿人,还是“动态语文1+1”课程创办者。朱华贤老师以敏锐的眼光,睿智的思想多次参加浙江省语文中考命题。这次朱老师带来的是名为《读透一书,净增一绝》的专题讲座,针对中小学教师的阅读现状,分析了经典阅读对发展教师文化素养的具体要求和对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朱老师借用自己几十年的语文教学和教研经验,谆谆教诲每一位参训教师:读书,不光要海量阅读,更要追求“钻井式”阅读;好书建议读上三遍:第一遍为纯生态阅读,第二遍为戴眼镜读,第三遍挑选重点来读。教师读书最好要有序分步,最忌炫耀式或无状态的阅读,可谓语重心长,字字珠玑。

活动二:开展教师阅读征文比赛

培训期间,联合工会一起组织了教师阅读征文比赛,聘请专业人士对教师的征稿进行评阅,最终获奖成果在学校宣传栏进行公布,并把优秀的征文制作成精美的展板和装订成册供大家交流学习。

★文学欣赏系列活动

活动一:聆听专家经典讲座

我们聘请了来自杭师大继续教育学院的任为新教授,任教授的专业背景是美学、影视文化和中小学语文等,他的讲座睿智、博学、幽默,深入浅出、生动典型、妙趣横生的案例信手拈来,讲座主题是《核心素养与现代教师的审美自觉》,带领我校教师一起学习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通过观看经典影片的片段等实例分析,领略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印象最深的是任教授现场提问我校一位女教师,询问她会选择《西游记》里唐僧四徒中的哪一位成为自己终身的伴侣,从而对四位人物的品性作了深刻的剖析。

活动二:开展读书沙龙及论坛活动

2019年4月我校两名教师代表参加了回澜教育集团青年教师读书会活动,会上聆听了来自回澜教育集团十余名青年教师的阅读经历和感悟,同时汇报了我校《开展主题式经典阅读,提升教师基本素养》的校本培训情况,得到与会教师的一致认可。

推荐假期自主阅读书目及汇报重点交流方法

第三阶段:创设多维平台,分享主题阅读成果

(1)汇总整理教师读书笔记,校园内推广优秀经典书籍

(2)梳理总结本期主题式经典阅读校本培训过程资料,形成我校教师的《师德案例集》《创意教学设计》《读书征文汇编》等内部资料供分享交流。

(3)分析反馈活动取得成效,从宏观环境到个别案例的纵向对比,得出相关结论:教师有怎样的文化底蕴,决定着学校文化的内涵。校园文化不仅是物化的外在表象,更包含着教师的文化内涵与气质品味,以及学生的精神面貌与人文教养。

三、研究成效及结论

我校经过一系列的阅读培训活动,特别是通过相关主题的阅读研究,取得一定成绩,更加明确了活动初心,达成了期许目标,取得的活动成效有:

(一)为创建国学校园夯实基础

(二)为促进教师深度阅读提供范例

(三)为家校共育搭建桥梁

1.对教师素养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2.对学生阅读水平提升带来推动

3.对家庭阅读氛围具有带动影响

4.对学校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笔者认为这项培训活动具有一定的可借鉴性和普及推广性,得出结论如下:

(一)主题式阅读有利于引发教师静心思考,促进教师深度解读经典

“学而不思则罔”,学习是解惑最有效的手段,阅读就是学习。阅读是一个凭借自己的头脑运作,不假借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的过程。于是我们选择阅读,而主题式阅读更是引领我们对祖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有了深度解读:诗经楚辞、孔孟之道、老庄哲学、史记汉赋,还有唐诗宋词,各领风骚。教师可按个人兴趣选择阅读,自我修炼,养其心性。

(二)主题阅读提升了教师的人文素养,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可按任教学科选择专业类阅读书目,结合教育教学活动融合相关理念,借鉴处理方法。通过熟读本学科的教材、教参,了解要“教什么”;阅读与学科相关的研究类书籍,明确“怎么教”。在教与学的交错过程中融会贯通,成为理论和实践的双能手。

(三)分享体验式阅读有利于促进教师学以致用,做到知行合一

阅读已然成为教师生涯的一部分,是生活娱乐的常情陪伴,工作学习上少不了这位良师诤友。一本本经典的文学著作,记录了一代代的历史变迁和一个个鲜活的英雄人物,诙谐幽默的语言,富有哲理的辨析和精巧独特的构思,引领着读者去品味,去陶冶,去传承,大浪淘沙而后千古流芳,最终体现人类永恒的主题:真、善、美。

以书为伴,探索教育智慧,累积育人宝典;与经典同行,书写教育辉煌人生。

参考文献:

[1]卞新国.国学经典导读[M].世界经典出版社,2013.

[2]王蒙,王安忆.12堂文学阅读课[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

[3]朱永新.新教育之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4]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教育案例[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5]徐建敏.教师科研有問必答[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文学欣赏主题式阅读国学经典
中职语文文学欣赏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