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心理动词对比研究
——以“祝”“希望”和hope、wish为例

2020-08-06陈辰黄龙杨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被试者英语水平宾语

陈辰,黄龙杨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四川 广汉 618307)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时,教学重点主要包括语音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汉字教学等,大多数对外汉语教学都将语音教学和语法教学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词汇教学虽受到一定的关注,但研究不够深入[1]92-94。事实上,词汇作为基础的语言知识,是第二语言习得和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部分。心理动词是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表达心理活动和生理状态意义的动词,涵盖人类特有的情绪、感觉、认知、思想、直觉、意愿等。心理动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率高,在语用方面也与其他词类在语句的表达上联系密切。有关研究发现,学习者对汉语心理动词的掌握情况不理想,往往产生较多偏误。加强英汉心理动词的对比与教学探究,有利于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目前学界对于心理动词教学方面的专项研究较为薄弱,鉴于此,本文拟从语义、语法、语用层面,选取使用时出现偏误率较高的心理动词“祝” “希望”和 hope、wish 展开对比分析,以期丰富心理动词体系构建理论研究,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参考。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语料及被试

本研究以中英文语料库中祝愿类心理动词“祝”“希望”和hope、wish前100条(共400条)口语例句为样本,对其进行语义、语法及语用3个层面上的分析。同时辅以问卷调查法,获取学生语言习得的真实语料进行统计分析。问卷设计分为两大部分,每部分各10题。第一部分为输入形式的选择题,是测试受试者理解与否的理解性任务(Comprehension Task),该部分对英语母语者呈现中文题,对汉语母语者呈现英文题,从汉语“祝”和“希望”的语义出发,设计3组题目,每组题目测试 “祝”和“希望”的不同语义及用法。同时考虑到时态和句型可能对语义造成的影响,分别在题目中设计了现在时、过去时和未来时3种时态,以及陈述句、否定句、疑问句3种句型。第二部分为翻译题,是测验受试者表现的任务(Performance Task),即测试外语学习者对“祝”“希望”、hope、wish的使用情况。以受试者的母语呈现,受试者需要将问卷所示内容翻译成外语,在翻译的同时兼顾时态的变化,以此检验受试者语言输入和输出是否相同。考虑到翻译的难度问题,同样以语境相似的3句为一组,受试者需要通过前后内容进行判断选择。

此次问卷的测试对象为 40 名四川大学的学生,包括 20 名汉语母语者,20 名英语母语者,以汉语母语者为基准组,英语母语者为实验组。 其中 10 名汉语母语者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但成绩低于 450分,在本文中表述为“英语水平一般被试者”;10 名汉语母语者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且成绩高于 450 分,在本文中表述为“英语水平较好被试者”;10 名英语母语者为学习了两年汉语但未通过 HSK 考试四级的被试,在本文中表述为“汉语水平一般被试者”,10 名英语母语者通过了 HSK 考试四级的被试,在本文中表述为“汉语水平较高被试者”。

(二)研究过程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定义hope表示“希望”,wish表示“希望”“祝”或“但愿”。《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将“祝”翻译成hope(well),“希望”翻译成wish。根据Lado的“对比分析假说”理论,理论语言学习中,学习者能够轻松掌握二语中与母语相似的知识点,但对不同于母语的知识点,理解起来却是困难重重[3]91。且从学生的偏误中发现,简单的直译对于外语学习不但没有正向促进作用,反而可能会导致意义、用法等的混淆。为此,本文运用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方法,先对语料库中的语料进行微观的分析,确定“希望”和“祝”的语义后,再借助问卷中被试的偏误之处,总结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习得顺序。本文仅讨论“祝”“希望”、hope、wish做动词使用,后接从句的用法,其他做名词使用或后接名词的用法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

(三)研究假设

根据前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本文提出研究假设如下:假设一,在语义上,英语hope、wish的区别不等同于汉语“祝”“希望”的差别;假设二,在语法上,hope接that宾语从句,wish接虚拟形式和双宾语结构。汉语中的“祝”“希望”和hope、wish的用法有相似之处;假设三,在语用功能上,“祝”和“希望”用法不同。

二、研究结果

本文首先从语义、语法、语用层面理清汉语“祝”和“希望”的差别,确定汉语语义后,再与英语hope、wish进行3个层面的对比,并从问卷结果中分析总结外国学生学习汉语和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时的习得顺序,以期为对外汉语的教学提供科学性建议。

(一)“祝”与“希望”的比较

1.语义层面

“祝”的语义一般是正面的,指“祝人有好的结果”。根据谓语逻辑学[3]91-92,“祝”在语义上属于三元谓语(或称三价/三向/双宾动词);从语料中发现,“祝”的论旨是“施事,目标,客体”(V:)。如例1 的谓语“祝”有“他”“我”“以后有个幸福的家”3个论元。“祝”的施事“他”是动作的起始者,“我”是主体动作的目的,“以后有个幸福的家”是移动或转变的客体。其中“祝”字句中的目标可以是代词、专有名词,但不可以是说话者自己,如例2。然而受“邻近原则”的影响,会让人产生直接宾语与间接宾语有隶属关系的假象。如认为例3直接宾语中的“生日”属于间接宾语“你”,是“你的生日”删去“的”而成。但分析更多语料可知,如例4a中的“新伙伴”不可能属于间接宾语“你”,而变成例4b。因此,本文认为间接宾语与直接宾语间无隶属关系,“祝”字句应为兼语句,即直接宾语中的主语和间接宾语同名省略,如例4c。

例1 他祝我以后有个幸福的家。

例2 (错误句子)我祝我自己身体健康。

例3 祝你生日快乐。

例4a 祝你找到新伙伴。

例4b (错误句子)祝你的新伙伴找到。

例4c 祝你(你)找到新伙伴。

从语料中发现,“希望”的语义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如例5、例6),属于二元谓语,其论旨角色应是<感事,客体>(V:)。如例5中“父母”是感事,以命题(Proposition)作为客体,命题主语可以是我(自己),其因与感事相同而省略,如例7。之所以是客体而非感事宾语,其原因是谓语对宾语并不产生影响,宾语不一定能感受到动作,如例5a中,尽管父母对新生儿有满满的期待,但结果并不会因此受到影响。此外“希望”句无法用在把字句或被字句中,如例5b。经过大量的语料分析,“希望”有两种语义:一种是“假设的希望”(希望1),这种希望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例8);另一种是“可实现的希望”(希望2),希望2又下分为“可能发生的希望” (希望2.1)(例9)和“可能发生但未发生的希望” (希望2.2)(例10)两种(见图1)。

例5a 父母生孩子,总希望新生儿能结合父母双方的优点。

例5b (错误句子)新生儿被希望能结合父母双方的优点。

例6 希望你出去被车撞。

例7 我希望(我)能挽回她的笑容。

例8 我亲爱的妈妈,希望你永远不会变老。

例9 你得多看点书。我希望你通过考试。

例10 我本来希望她能通过考试,可是她……

图1 “希望”的语义

“祝”和“希望”的语义差别总结如表1。

表1 “祝”和“希望”的语义差别

2.语法层面

本部分分别从词和句的层面探索“祝”与“希望”所属的词类和句型。

(1)“祝”的语法形式

在词的层面,“祝”属于“+瞬间性”的变化动词。虽然变化动词多为不及物,但“祝”是及物动词,可带双宾语或补语句,也可带时态助词“了” “过”和频率补语,由于其不能像动作动词可在前加进行时态“在”或否定词“不”,也不能像状态动词可在前加程度副词“很”,所以“祝”符合变化动词的要求。

在句子层面,“祝”字句属于兼语式双宾句。双宾句是主谓句中动词谓语句的下位句,第一个宾语多为具体名词,第二个宾语多是事物,可以由小句带出话题内容,句中多用状态动词。兼语句是双宾句的一种,包含一个主谓结构与一个动宾结构,其动宾结构宾语是主谓结构的主语,依据同名省略原则可省去,如例3中“祝”后带直接宾语“生日快乐”和间接宾语“你”。另外,也可从语音停顿来辨别“祝”字句中的双宾语,一般来说,语音停顿多在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之间,故可读成“我祝你生日快乐”,形成问句时只会说“你祝他什么”,而非“xx你祝什么”。

(2)“希望”的语法形式

在词的层面,“希望”属于 “+静态性”的状态动词里的心理动词,后不带“了”,因表示希望的行为在短期内不会结束,且心理状态较为抽象,不能反复进行,所以“希望”后面不需要加任何时间词。因情感表达深浅不同,心理动词会有程度上的差别,故前可带程度副词,后可加“着”表示“希望”的持续性,如例11。因为“希望”在认知上是将心里的想法向外表现,需要外界对象做受词,所以“希望”是一个及物动词。

例11 我们还会见面吗?虽然说不期待其实心里还是希望着。

在句子层面,“希望”可做主语、宾语、定语,但不可做状语和补语,后多加长句宾语,多表未来的美好事件,故其后会出现“能”“会”等词。“希望”做谓语后的成分是子句补语而非名词组宾语,子句补语不可前移,称为“句补式”。“希望”句后的成分即是补语,依据如下:第一,依照Crystal[4]的定义,补语是一种句子的主要成分,作用是完成动词所指的动作,比附加语更靠近所修饰的中心语,这也符合屈承熹的“邻近性”[5]概念。第二,因为“希望”涉及人和人的动作,是以动作的事件为动作对象,所以“希望”句与一般兼语句不同,其重点是第二个动词而非名词,如例12,“希望”的重点在“一切顺利”,而不是“你”。第三,兼语句(如例13)可分解为两个独立的子句,但在“希望”句中若去除动词“一切顺利”只剩下“我希望你”,这无法成为一个独立的句子,且语义也不完整。第四,从提问方式来看,兼语句需要通过两问两答的形式才能完成回答,而“句补式”的句子是一个完整的主谓语组,只需要一问一答的方式就能完成,如“你希望他怎么样”。第五,从语音停顿的角度来看,一般语音停顿会在“希望”和补语中间,如例12应读成“我希望你一切顺利”,而非“xx我希望你一切顺利”,甚至在子句前增加句标“呢”,读成“我希望呢你一切顺利”,这也是一个通顺的句子,这提示“你一切顺利”可以自成完整的一句。第六,可以通过改变语序的方式将句补成分提前为“你一切顺利,我希望”,这证明小句可自成完整的一句,子句补语中各成分单独和“希望”发生关系,整句做补语补充说明谓语“希望”,故“希望”是句补式而非兼语式句型。

例12 我希望你一切顺利。

例13 我请你吃饭。(兼语句)

“祝”与“希望”在语法层面的差异参见表2。

表2 “祝”“希望”的语法比较

3.语用层面

何自然曾提出从句法或逻辑、语义角度看待语言,只能解决“言之所述”,而从语用的角度看待语言,则可解决“言之所为”[6]21-22。“祝”和“希望”都是一种言语行为,是通过说一句话来达成一定的行为。如例14,从句法上看,“爸妈”是主语,“祝”是谓语,“你”是间接宾语,“成功”是直接宾语,整个句子按SVO的语序排列;从语义上看,如果爸妈真的说了这句话,则句子的真值为真,反之句子的真值为假。然而如此分析却没注意到最重要的一点,即说话者的意图,爸妈说这句话为的是向孩子表达祝愿的意思,所以“祝愿”是“祝”字句的语用意含。与“祝”的用法进行对比发现,“希望”除了表示祝愿的语用意含以外,还多了“要求”的隐含,隐含是从会话语境中衍生出来的语用的成分。意含的增加根源于其语义特征,根据徐睿和王文彬对心理动词的分类,“希望”属于认知类心理动词,其可控性明显比情绪类或情感类心理动词好,不仅能控制主体的行为,还会对客体产生影响[7],如例14中爸妈不仅祝愿你成功,还要求你努力向上、早日成功。这也就是Austin提出的言语行为三分说中的“以言行事(Illocutionary Act)”[1]92-94,爸妈说了这句话是以言指事(Locutionary Act),并要求孩子以言行事,而孩子听到这句话后感受到的是以言成事(Perlocuinary Act)(例15)。“希望”句包含的语用意含是“祝”字句中没有的,这种现象在上级对下级的情境中特别明显,因此说话者选择“希望”句而非“祝”字句,在语用上多了要求之意。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说话者选用“希望”一词而不用“要求”一词符合Leech的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8]。语言的礼貌级别是一个连续体,语言越间接,话语就显得越有礼。如例16中两国交流时要注重国际礼仪与话语的得体性,多为对方保留面子,因此不能用“要求”而退一步改用“希望”。

例14 爸妈祝你成功。

例15 爸妈希望你成功。

例16 中方希望日方能够切实按照备忘录的有关原则和规定,尽早启动实质性销毁工作。

(二)“祝”“希望”与hope、wish比较

1.“祝”与wish的比较

wish有两种不同的意义,一是表正面的、美好的祝愿,即wish1;一是表不大可能实现的愿望,是一种假设的语气,即wish2。(见图2)在语义上,wish1和wish2翻译成中文时都可译成“祝”,在语法上wish1和“祝”一样都是双宾句(见表3)。根据语料分析,在第一种语义下, wish1有两种表达方式,第一种称为wish1.1,同“祝”后接双宾语一样,wish1.1是一个双宾句,后接一个间接宾语和一个直接宾语,如例17a。第二种称为wish1.2,后面除了接宾语以外还可接形容词作为宾语的补语,又称做小句(Small Clause),如例17b。

例17a I wish you a happy New Year.

例17b I wish you happy.

图2 wish的语义

表3 wish1、wish2对比

根据ST (Student’s Test)检验的问卷数据结果显示,无论是英语母语被试者还是汉语母语被试者,不同外语水平被试者的问卷结果皆体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如外语水平较高者对 “祝”“希望”和wish、hope的使用情况表现得更好,这个结果符合Selinker提出的“中介语假说”理论,即一种从母语向目标语不断推进的动态语言连续体[9]。英语母语者在具体的语境中能够选择正确的“祝”,在翻译句中也能将英文wish1对应到中文的“祝”,这是跨语言影响[3]173-175中母语到目标语的顺向迁移,因此可以说“祝”的语义对英语母语被试者来说是较容易的。但汉语母语被试者在面对英语题目时则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英语水平一般被试对“祝”与wish1的语义对应关系的掌握情况不如英语母语者,而英语水平较高被试则能完全掌握“祝”和wish1的对应关系。

2.“希望”与wish、hope的比较

wish有两种意义,一是表美好的祝愿(wish1);二是表不可能实现的愿望(wish2),翻译成中文是“希望”而非“祝”。同“希望”句一样,wish2后接的也是子句补语(Sentential Complement),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一种假设,因此只能用虚拟语气的形式。而hope在多数的汉语教科书中常被直接翻译成汉语的“希望”,可是hope也因语义差异分为hope1与hope2(如图3),hope1表示在现实中是一种可实现且可能发生的愿望,而hope2虽是可实现的愿望,但最后并没发生,故多用过去式had hoped。

综上所述,可归纳“祝”“希望”和wish、hope的关系如图3。从语义角度来看,英语hope、wish与汉语的“祝”“希望”的语义侧重点不同。“祝”等同于wish1,“希望”的语义范围较“祝”大。假设性的“希望”等同于wish2,可实现的“希望”等同于hope,但hope又可分一般可实现的hope1和可实现但未发生的hope2。从语法角度来看,“祝”属于及物的变化动词,形式是双宾句兼语式,“希望”属于心理状态动词里的认知动词,形式上接“句补式”。

图3 “祝”“希望”和hope,wish的关系

从问卷结果来看,英语母语被试者较容易混淆可实现但未发生的“希望2”,汉语母语被试者普遍将had hoped翻译成“希望”。为了验证假设一,笔者对问卷中未准确对应的句子进行统计分析。从问卷第一部分来看,汉语水平一般被试者对“祝”字句的句型认识容易产生固化性认识的现象[10],即只要主语和间接宾语不同一概用“祝”(如例18);若主语和宾语相同,则用“希望”(如例19)。这种视主、宾语相同与否的现象或许可解释为语言学习者过度类化产生的语内偏误[11]。再从问卷第二部分来看,因为有英文时态的帮助,汉语水平一般被试者掌握了用分句动词过去式表示“假设的希望”,因而能够准确地翻译成对应的中文,如例20。

例18 医生说她怀的是一个女孩子。为什么你还(1.祝 2.希望)她生个儿子呢?

例19 (1.祝 2.希望)我们是有钱人,就能去世界各地玩。

例20 I wish you had this program earlier when you learnt to speak and write Chinese.我希望你学中文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这个软件。

与汉语水平一般被试者一样,汉语水平较高被试者虽然偏误率较高的也是“希望2”的用法,但正确率比汉语水平一般被试者高。具体而言,汉语水平较高被试者虽然也将had hoped翻译成“希望”,但汉语水平较高被试者注意到had hoped的过去时态,将其翻译成 “希望了”,由此可见,汉语水平较高被试者同样未注意到这种可实现的希望尚未发生,否则不会使用表完成时态的词语“了”。而这也表明过去完成时had hoped(可实现但未发生的希望)的习得顺序为“希望→希望了→本来希望”,即先将had hoped翻译成一般现在时的“希望”,然后增加过去时态翻译成“希望了”,最后才准确地翻译成 “本来希望”。另一个与汉语水平一般被试者有明显差异的地方表现在,汉语水平较高被试者除了在“未发生的希望”一题上正确率比汉语水平一般被试者高以外,其他差异并不显著。也即是,除了未能完全掌握“可实现而未发生的希望”的用法,汉语水平较高被试已经掌握了“祝”等于wish1,“希望”有“假设的希望”和“可实现的希望”两种语义,分别等于wish和hope;而汉语水平一般被试者明显未完全掌握“祝”“希望”的语义、用法差别。

汉语水平一般被试者和汉语水平较高被试者之间虽然存在上述差异,但也存在诸多共性。综合统计汉语水平一般被试和汉语水平较高被试的问卷结果,发现其中存在一种梯级性习得顺序,“祝”易于“可实现的希望”,“可实现的希望”易于“假设的希望”;就时态而言,对于“可实现的希望”的用法,现在时比过去时易于习得;就句型而言,对于“假设的希望”的用法,陈述句比疑问句和否定句易于习得。此共性表明,学习者认知上的复杂度反映在其语义和语法的习得顺序上,也反映在语言习得的先后顺序上,因为“祝”的语义单一,可直译为wish1,因此英语母语被试者习得较快;而“希望”的语义一分为二,不完全对应英语的hope,可以是wish或hope,因而较难掌握。此外,学习者习得“假设的希望”的用法在认知层面比“可实现的希望”更深一层,自然在学习时较为困难。

在汉语母语被试组中,英语水平一般被试者和英语水平较高被试者在问卷中的偏误也不相同。对英语水平一般被试者而言,出错率最高的是“可实现但未发生的希望”的用法,其次是“假设的希望”的用法。通过分析比较,笔者发现本该选择had hoped却有50%的被试选择了wish或wished(如例22),而应选择wish却选择了hope(如例23)。即英语水平一般被试者将中文“希望”的两种语义与英语hope和wish做了错误的对应,他们以为“假设的希望”对应hope,而“可实现但未发生的希望”对应wish。对英语水平较高被试者而言,出错率最高的同样是“可实现但未发生的希望”的用法,但英语水平较高被试的错误与英语水平一般被试大不相同。英语水平较高被试者已经掌握“本来希望”对应英语的hope,且知道需要使用过去时hoped,可是尽管如此,他们却忽略了其语境中“未发生”的语义,造成未使用过去完成时。英语水平较高被试出错率较高的是在过去式及疑问句中表“假设的希望”的句子。在wish句的表达上,英语水平较高被试者正确率为100%,而英语水平一般被试者的正确率仅为60%。

例22 I wish there would be more books about computers in this bookstore. It’s not considerate to ask students to study without providing books.

例23 I hope you had this program earlier when you learnt to speak and write Chinese.

汉语水平一般被试者和汉语水平较高被试者之间虽然有着上述的两种差异,但是也有一种共性。综合统计汉语水平一般被试和汉语水平较高被试的学习困难,笔者发现其中存在一种梯级性习得顺序,即hope(可实现的希望1)易于wish1(祝),wish1(祝)易于wish2(假设的希望)。笔者发现这与英语母语被试习得的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因为从英语的角度来看,wish有两个语义,“祝”和“假设的希望”,而hope只有一个语义,即“可实现的希望”。因此同样符合语言认知的原则,即语义简单的词汇较容易习得,语义复杂的词汇较慢习得。

三、教学启示

经语料分析,笔者发现“祝”“希望”和hope、 wish不完全对应,因而否定了假设一。原因如下。第一,在语义上,从汉语的角度出发,“希望”语义一分为二,分别对应英语的wish,hope。经问卷证明,语义复杂度反映在习得顺序上,对英语母语者来说,“可实现但未发生的希望”的用法最难掌握,其习得顺序是“现在时>过去时>未完成时(未发生)”。而“希望”和“祝”的综合习得顺序是“祝>可实现的希望>假设的希望”,且现在时易于过去时,陈述句易于疑问句和否定句,符合认知和语义难度的原则;从英语的角度出发,wish有两个语义,“祝”和“假设的希望”,经由问卷统计,对汉语母语者来说,had hoped(可实现但未发生的希望)的用法最难掌握,其习得顺序是“wish>hoped>had hoped”;而wish和hope综合习得顺序是“hoped(可实现的希望)>wish1(祝)>wish2(假设的希望)”,即现在时先于过去时,陈述句易于疑问句和否定句,同样符合认知和语义难度的原则。第二,在语法上,“祝”是变化动词,即双宾句中兼语式结构,和wish1用间接宾语加直接宾语的双宾结构相同;“希望”是状态动词里的意愿动词,希望1(假设的希望)为句补式和wish2加that子句的结构相同,但英语wish2需加上虚拟语气,希望2同样用句补式,其中表“可实现且可能发生的希望”等于hope1加that子句,而表“可实现但未发生的希望”则等于过去完成时中的had hoped。

因此,根据上述研究结果,笔者认为“祝”“希望”和wish、hope可按照以下4个阶段展开教学。第一阶段,教授词语“祝”和wish1。问卷的结果表明“祝”因其语义直接等于wish1,语法上和wish1也都是采用兼语式的结构,属于在母语中有对应结构且困难度较低的词汇,因此适合在第一阶段学习。第二阶段,教授词语“可实现的希望”及hope1。从问卷分析结果的阶层性习得顺序可知,被试者次易习得的是“可实现的希望”。hope1和“希望”都采用句补式,后接子句补语,因此也可利用母语的正迁移进行教学。此阶段主要的教学重点是区别阶段一的“祝”和阶段二“可实现的希望”在语用上的差异,即“可实现的希望”比“祝”多了“要求”的语用含义,是要求听者以言行事的语言行为,但又比直接用“要求”一词更为礼貌且得体。因此,教师可针对“祝”“可实现的希望”与“要求”设计3个情境,让学生体会三个词语在语用上的细微差异。第三阶段,教授词语“假设的希望”及wish2。“假设的希望”是母语中有但在目标语中没有的结构,在英语中wish2子句若需表示与现在事实相反的假设语气,需要用过去式。虽然汉语中也有此假设语气,但因汉语是重“意合”的孤立语,无法借由时态变化判断,只能根据上下文语义推测。在认知上需经过一个假设过程的推测,可是在汉语中并不需要做任何改变,因而对学生而言语言输出的困难度不高,因此须在学生掌握了wish1和hope1后教授。第四阶段,教授词语“可实现但未发生的希望”及hope2。根据实验结果,对被试者而言最难掌握的是“可实现但未发生的希望”的用法,属于困难度等级的第三级,即母语中的某规则在目标语中有对应,但使用规则存在差异,需重新诠释。从对比分析的角度来看,英语hope在语义上对应“希望2”,语法上, hope2在英语中以过去完成时had?hoped呈现,但在无时态标记的汉语中不以时态变化标示语义“未发生的希望”,而以副词修饰,如可翻译成“本来以为”“原本以为”。对学生来说,存在语义上的双重含义,对比分析上的不完全对应,再加上语法上的形态变化,因而词语“可实现但未发生的希望”的习得困难度高,可放在最后进行教学。

本文不仅从语义、语用、语法3个层面出发,对“希望”和“祝”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对比分析;而且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对学习者习得“希望” “祝”、hope、wish的顺序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期丰富心理动词研究,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心理动词的数量庞大,只有将所有心理动词通过内在的联系完整地集成后,才能建构完整的心理动词体系框架,因此后续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猜你喜欢

被试者英语水平宾语
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从中式英语探析我国大学生英语水平现状
德西效应
德西效应
宾语从句及练习
儿童花生过敏治疗取得突破
通道形式与英语水平对大学生英语听力成绩的影响
中考试题中的宾语从句
为什么我们会忍不住发朋友圈?
英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