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肠小息肉冷活检钳及热活检钳治疗的对比

2020-08-06李恒陈宗浩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迟发性大肠穿孔

李恒,陈宗浩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广东 湛江 524002)

大肠息肉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在临床上,我们把直径小于0.6 cm的大肠息肉,称为微小息肉[1]。最近指南指出,小于0.6 cm大肠息肉可做随访。但在我国,因患者随访依从性低,加上人们对大肠息肉有潜在癌变的认识加深,患者肠镜检查过程中发现息肉多数都要求处理。对于此类息肉处理方法主要有活检钳钳除、高频电凝电切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等,每个操作方法的成功率、耗时、成本、安全性都有所不同。临床内镜医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微小大肠息肉,在患者要求处理的情况下,究竟是直接使用活检钳钳除治疗,还是需住院行内镜下应用活检钳电凝电切术,目前仍无明确的说法,不同医院的习惯各不相同,导致临床内镜医生常感到困扰。因此,本文通过对比研究,分析两种方法同样完整切除微小息肉,两者的术中出血情况,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术后复发率如何,对比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给临床内镜医生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 84例大肠息肉(直径小于0.6 cm的息肉,单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0例,女性34例,年龄24~82岁,均为在我院行结肠镜检查而发现息肉。全部患者需排除1 w内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等抗凝药物,且均在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参与。

1.2 方法

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2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5例,使用活检钳行内镜下大肠息肉钳除治疗,而42例中有25例为息肉直径小于及等于0.4 cm,17例为息肉直径大于0.4 cm及小于0.6 cm;及对照组42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9例,行内镜下大肠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治疗,而42例中有24例息肉直径小于及等于0.4 cm,18例为息肉直径大于0.4 cm及小于0.6 cm。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例数无统计学差异。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大肠微小息肉均是完整切除,观察两者以下指标:(1)切除息肉消耗的时间;(2)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术中创口是否超过1 min仍在活动性渗血,及术中发生穿孔,术后迟发性出血及穿孔;(3)术后1年复查结肠镜,观察息肉在切除的原发部位上有无复发。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处理息肉过程中消耗的时间,拟定以活检钳插入后开始到息肉完全处理完毕为术中消耗时间。结果显示,对于直径小于及等于0.4 cm的大肠息肉,两组患者切除息肉术中耗时无差异(P>0.05),而对于直径大于0.4 cm及小于0.6 cm的大肠息肉,试验组要比对照组耗时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使用时间对比

2.2 评估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情况,以有无超过1 min创口仍在活动性渗血为标准。结果显示,对于直径小于及等于0.4 cm的大肠息肉,试验组中有3例,对照组患者均无术中渗血情况,对比无差异(P>0.05);而对于直径大于0.4 cm及小于0.6 cm的大肠息肉,试验组有10例患者出血量较多,占组内人数的%,需使用局部冰盐水浸泡止血,其中有1例需行钛夹铗闭创面,而对照组无1例,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中活动性出血情况对比

2.3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迟发性出血情况,试验组无一例出现迟发性出血,而对照组中对于息肉直径小于及等于0.4 cm的患者均无上钛夹夹闭预防出血,而息肉直径大于0.4 cm及小于0.6 cm的患者,有8例使用钛夹夹闭创面,仍有5例迟发性出血,占组内人数的27.8%,需行内镜下止血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迟发性出血情况对比

2.4 对比两组患者术中穿孔及术后迟发性穿孔情况,两组患者均无发生术中穿孔,试验组无一例出现迟发性穿孔,而对照组有1例发生迟发性穿孔,占组内人数的5.56%,需外科手术治疗,但两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5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年原发部位有无复发,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无复发。

3 讨 论

大肠息肉可分为肿瘤性与非肿瘤性息肉两类,其中肿瘤性息肉包括腺瘤性,非肿瘤性包括炎性、增生性、幼年性。有研究表明,直径< 6 mm的大肠小息肉,为腺瘤性息肉的比例占60.3%[2]。腺瘤性息肉是癌前病变,具有一定的恶变风险,而大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及早处理潜在癌变风险的息肉,是预防癌症不良事件发生的关键环节。有研究发现,相对比未处理肠息肉的患者,行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的患者大肠癌发病率下降了30%[3]。在我国,患者被告知息肉风险后,要求内镜处理的占多数,因此,临床上,内镜医生需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给患者治疗。

活检钳钳除是处理小息肉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的优点是方便、操作简单,医生直接使用活检钳就可钳除息肉,无需借助其他仪器,容易把握,而且相对经济。缺点是因活检钳张开面积有限,对于直径大的息肉往往需要多次钳除才达到完整处理息肉的目的[4]。本研究中对于直径大于0.5 cm大肠小息肉,大多数均需多次钳除,因此导致相对热钳除,冷钳除术中耗时更长。而且钳除后创面出血使视野不清,容易出现钳除不干净,导致息肉残留,复查肠镜息肉可见原部位复发。本研究中并无原部位复发的情况,但不排除受样本量的影响。而多次钳除息肉,创面较大,容易出现创口活动性渗血,需要反复冰水浸泡,甚至钛夹夹闭达到止血目的。本研究中对于直径小于0.4 cm大肠小息肉有3例,术中出血时间长,直径大于0.5 cm息肉有10例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多,需要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加冰生理盐水浸泡,其中有1例患者浸泡后仍未能止血,最终使用钛夹夹闭创面。

热活检钳治疗,也称高频电凝电切术,是在冷活检钳治疗基础上,通过以高频电流,可以对残余病变灼除及对创面进行止血处理,具有损伤面积小,手术耗时短,切除次数少的优点[5]。本研究中,对于切除直径大于0.5 cm大肠息肉的患者,相对冷钳除治疗,热钳除耗时更短。但电凝之后可出现组织粘连、撕裂引起出血,电凝后肠壁发生凝固性坏死甚至穿孔[6]。本研究中有5例出现迟发性出血,需静脉用药或行内镜下硬化止血治疗,1例乙状结肠息肉切除术后发生穿孔,需外科手术治疗。但并发症发生也与术中电凝时间长、操作者操作技术不熟练、患者血管弹性差、患者术后有无限制活动等有关[7]。本研究中发生迟发性出血的5例及术后迟发性穿孔的1例患者,操作医生内镜治疗年资均超过10年,考虑与操作者本身技术无关。但这6名患者均为中老年患者,且5例迟发性出血的患者中有2例是没按医嘱执行,自行在医院内走动,可能导致增加了迟发性出血的风险。指南指出,患者电凝电切术后需住院3~7 d,以观察有无出现出血、穿孔的并发症。这导致患者治疗费用要比冷钳除息肉明显升高,无疑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本研究表明,对于大肠息肉直径小于0.4 cm,用冷活检法钳除息肉往往能简单、出血量少完成,证明了对于该类大肠小息肉,可选择冷钳除治疗,无需选择热活检钳治疗而增加手术风险和患者经济负担。而对于直径大于0.4 cm及小于0.6 cm的大肠小息肉,本研究表明,热活检钳治疗虽有穿孔、出血的风险,但术后迟发性穿孔发生率与冷活检钳治疗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迟发性出血虽与冷活检钳治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可通过减少电凝时间、术后卧床休息及低纤维饮食等方法来预防术后迟发性出血。而且冷活检钳治疗相比之下,往往需要多次钳除,术中耗时长,出血量多。所以对于直径大于0.4 cm及小于0.6 cm的大肠小息肉,选择热活检钳治疗更佳。因此,临床内镜医生应需按息肉具体情况并与患者充分沟通后来决定术式。

猜你喜欢

迟发性大肠穿孔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迟发性出血的诊治体会
大肠变懒了
大肠变懒 了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頤和園十七孔橋再現“金光穿孔”景象
生姜泻心汤治疗伊立替康导致的结直肠癌小鼠迟发性腹泻
大肠镜检阴性慢性腹泻与末端回肠病变的关系分析与探讨
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