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道尊严的时代要义及重振路径

2020-08-04敬再平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师道尊严

敬再平

摘要:中国师道尊严思想源远流长,应挖掘师道尊严历久弥新的传统意蕴,“师道尊严”主要体现为“师严道尊”,其基本意蕴为“尊师重教”。伴随着新时代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师道尊严面临严峻挑战,其时代要义应蕴含学生崇智尚学,敬畏真理、敬畏教育,教师通过自身的专业伦理、专业精神、专业智慧维护自身尊严,政府及行政部门通过制度供给和保障体系,引导社会形成尊师重教良好风尚。而引导教师明道信道、强化教师立德垂范、促进教师业精善学、重构相互悦纳的师生关系、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满足教师美好生活需要,是新时代师道尊严的重振路径。

关键词:师道尊严;历史源流;时代要义;重振路径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基础是建设好教师队伍。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教师是立国之本、兴教之源,要重振师道尊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连续两年在两会期间呼吁重振师道尊严。科学把握传承千年的师道尊严传统意蕴,挖掘其时代要义,探寻其重振路径,不但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立德树人”伟大事业的现实要求。

一、师道尊严的传统意蕴

如费孝通指出,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应该有“文化自觉”,要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需要清楚自身文化的源流、发展历程和特色,才有条件在多元的世界文化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共同发展。

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载《文化的生与死》,刘豪兴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5-186页。

师道尊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遵循这样的逻辑。“师道尊严”最早见于《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原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知识、技能或道理才能得到尊重。后用来指为师之道尊贵而庄严。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二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31页。明·宋濂《元史·刘因传》:“家居教授,师道尊严,弟子造其门,随材器材之,皆有成就。”这里的“师严道尊”与“师道尊严”同义。郑玄曾注:“尊师重道焉,不使处臣位也。”尊师贵道释义同尊师重道,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孙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由此,师道尊严与师严道尊、尊师重道、尊师贵道和尊师敬道,都是意思相近、语义相通的词语。师道尊严包括师德、师尊、师威、师表、师法、师职等多个方面,着重强调师和“道”的逻辑关系,师是道的传授者、实践者、示范者,其职业应当受到尊敬。为师之道要自重,尊师之道要义重,求师之道要郑重。师道尊严是中国传统教育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师道尊严对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具有重要影响。

从历史发展脉络来看,师道尊严的历史传统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甲骨文中的刻辞表明,“巫”“祝”“吏”“宗”不仅成为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第一批知识人与思想者,也成为古代思想世界的第一批教师和第一批文化传承者。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二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9-30页。上古时期教师地位非常之高,人们发自内心对教师敬畏、敬仰和敬服。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士”阶层的崛起与独立,士人以“道”的承载者自居,靠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谋生和发展。师道尊严则主要基于这些士人的思想,以及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这些士人被各诸侯国统治阶层给予极高的礼节和礼遇。到了秦汉时期,“道”与“术”得到沟通,以“吏”为师成为潮流。秦汉时期的师道尊严基于这部分士人,尤其以“儒士”为甚,儒士不仅受到统治阶层的重视和重用,也被多数其他非儒士人所羡慕和尊重。唐宋时期的师道尊严基于科举考试制度,科舉考试基于国家统治需要,因此科举考试成功者为师、为吏,被全社会所尊崇、尊重和尊敬。明清以降,整个社会需要以能为师,需要具有民族大义的思想者和知识人,他们唱响了变法图强、救亡图存、科学民主的时代号角。师道尊严基于此变局,出现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

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中国社会各阶级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成为对一般教育工作者的尊称,师道尊严思想也适应历史发展需要,被赋予社会主义时期新的内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师道尊严通过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得以明确,教师职业的地位和影响力得到极大提升。尊师重道作为中国的优良传统,师道尊严思想源远流长,继承尊师重道传统,已经成为传承中华文脉的重要支撑。

二、师道尊严的时代要义

抚今追昔,从古人师严道尊到今人尊师重教,精神上是一脉相承的,有历史的关联和内在一致性。然而,教师的职业声望与人们心中理想的师德形象存在深深的鸿沟,师道尊严在人们的心目中似乎已经变得支离破碎,作为道之代表、礼之化身、德之典范的教师形象在市场经济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有被“妖魔化”的倾向。随着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不断推进,学校或主动适应或被迫参与到商业洪流之中,平等交换意识在教育领域被反复放大、反复强化,还被贴上“顾客就是上帝”的标签。在权力和经济驱动之下,一些教师忘记传道授业解惑的本职,把教书育人异化为斤斤计较的利益产业,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教师形象蒙尘,师道尊严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师道被异化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交易,尊严被异化为“教师端起架子、学生冷眼相对”。教育的道德品性被一次次遮蔽,辱师事件不断上演,师道尊严在内外压力交错影响下,成为严峻的现实问题。

因此,为了正本清源和传承创新,有必要重新辨析师道尊严的概念,界定师道尊严的科学内涵,厘清师道尊严的外延边界。在社会主义新时代,重振师道尊严,并非借助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壳”,搞全盘文化复古、教育复古。而是在礼敬和自信地对待历久弥新的传统文化精神的基础上,赋予师道尊严新内涵、新使命、新期望。师道尊严的时代要义在于,政府及行政部门通过制度供给和保障体系引导广大教师在“立德树人”的实践中,坚守爱与责任的价值信念,达成教书育人的职业使命,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以令人尊崇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赢得社会积极评价,获得学生与家长礼敬尊重,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其内在包含三层价值意蕴,如下所示:

1道尊

道尊,即学生崇智尚学,敬畏真理、敬畏教育。教育是真知与良知的事业,政府及行政部门要通过价值导向和意义引领,通过师生之间的彼此悦纳,情感相容,教学相长,唤起社会对学问及真理的敬畏之风,让教育过程成为学生理性精神、博雅文化、道德精神形成的过程。

2自尊

自尊,即教师通过自身的专业伦理、专业精神、专业智慧维护自身尊严。师道尊严的价值基础在于教师职业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会自觉地遵守职业规范。新时代要求教师回归育人本分,认同教师身份,拓展精神空间,提升道德智慧,弘扬高尚的师德精神,坚守教育本真价值尺度,恪守职责和履行义务,形成师德的内在自觉,通过积极的生活态度、丰富的教育体验,追寻社会外在价值与个体内在生命价值之间的统一,能用专业的思维思考教育问题,以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以自己的人格涵养学生的人格,敬畏课堂,潜心教育,致力于学问的探索和传承,成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促进外在的工作成就与专业精神品性追求的融合。

3他尊

他尊,即各级政府及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制度供给和保障体系,引导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全社会必须强化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充分认识兴国强师与尊师重教的重要价值,科学评价教师劳动成果,敬畏教师个人生命尊严,维护教师合法权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强化教师美好生活诉求和工作条件的物质保障,着力改善教师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让教师的美好生活向往能最大化实现,不断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激励优者从教,落实教者从优,用温情、尊重和理解去造就教师,促进教师回归教育、潜心教育,形成尊师重道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新时代师道尊严的重振策略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9月10日,第1版。各级政府要切实承担起发展教育、关心教师的责任,通过价值导向、风尚引领、制度供给等多种举措重振师道尊严。同时,正人先正己,教书先养德,教师怀揣对教育的挚爱,通过自尊与自重,内外兼修,在对教师职责的潜心履行活动中,获得社会的理解认可与宽容支持,从而捍卫自身与职业的尊严。

1引导教师明道信道

师道尊严作为历久弥新的教育文化传统,深刻影响着教师的职业认同与职业情怀。徐显明指出,教师代表知识,代表真理,代表水平,要“把尊严和权威还给教师”。

徐顯明:《学校理念论纲》,《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第36-43页。教师要重视良好师德师风对学生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强化教书育人与自我修身的统一,恪守职责和义务,以师道引领社会风尚,以师德涵养教师心灵,积极弘扬高尚的师德精神,追求高远教育理想,实现自我价值。马克思曾深刻地指出:“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这种职业不需要有不体面的行动(哪怕只是表面上不体面的行动),甚至最优秀的人物也会怀着崇高的自豪感去从事它。”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8页。学校要引导教师致力于师道与师德建设的结合,从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深入挖掘中华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人文精神,把具备时代要义的师道尊严纳入主流价值范畴,认清先贤提出的师道尊严与当前社会所倡导的尊师重教之内涵的一致性,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和创新,让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时代风采和恒久魅力。

2强化教师立德垂范

师道尊严的价值前提和逻辑基础在于教师自省自觉,叩问自己的职业良心,通过自身的梦想、情怀、智慧和人格魅力获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尊重。但是,在浮躁功利的心态影响下,确实有个别行为不端的教师,丧失了为师之道的“操守”,辱没了师道尊严的神圣。为此,国家连续出台系列文件,明确师道尊严的底线。重整新时代师道尊严,需要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在教师招录和聘用环节,要开展师德师风宣讲,确保每位新入职教师知要求、守底线;将师德要求体现在教师聘用合同中,明确有关责任和义务。在年度考核、职称评聘、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等工作中,强化师德考核,采取个人自评、学生测评、同事互评、单位考评等多种形式完善师德失范举报受理和违规查处机制,以强有力措施确保查处到位,查处有力,查处兑现,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持之以恒开展师德师风养成教育,签订师德承诺书,真正实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3促进教师业精善学

教师获得尊严的前提是教师先尽到师道,重振师道尊严的关键在于促使教师形成志向高远、师德高尚、情怀深厚、专业扎实、教艺精湛的素质结构。教师应该也必须通过自身持重和严谨,展现个人的道德品质、才学能力、专业素养、人格魅力,被学生和社会认可,获得敬爱与尊重。教师需要立足潜心治教,乐思善学,站在知识发展前沿,把握变与不变、挑战与适应、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尊重教育规律,敬畏教师职业,具有积极的教育情感、深邃的教育智慧、良好的专业能力,用专业的思维思考教育问题,实现业精善学。在实践中,教师要通过自身的育人活动,关注知识背后的人性光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知性空间,始终保持对学生的关怀意识,营造自由生动的教育生态,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实际,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做到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四个统一”。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12月9日,第1版。

4重构相互悦纳的师生关系

重振师道尊严并非用简单的规训方式维护教师权威,而是要求教师严管厚爱,爱生如子,真正把学生成才和健康发展放在心上,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学生。教师要把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定义为“平等的首席”,让师生交往过程成为思维碰撞、灵魂对话、人格互塑的过程。《荀子·致士》有言:“尊严而惮,可以为师。”师道尊严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弘道意识,尊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真心关心学生的生活,严格要求学生的学业,主动突围“不太敢管学生、不太愿管学生”的怪圈,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每位教师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把育德育人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做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尊严而惮的师生相处之道有利于教师认清角色定位,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限,努力成为学生善良德行的哺育者、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创新能力的培养者和美好心灵的发展者。

5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

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教师工作管理服务水平,就要转变传统教师管理的观念,从单纯的管理转变为管理、服务、支持和引导。做好教师选拔、聘用和管理非常重要,这既需要严格、规范的程序,也需要竞争择优、优中选优和淘汰机制。第一,管好教师入口,实行综合考量,杜绝不适合做教师的人进入教师队伍。第二,坚持上岗资格证制度,通过岗前培训合格、教育教学基本能力测评和教情教规教纪教育,取得教师资格证書,才能上岗施教。第三,实施好教师聘任管理制度,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真正实现教师能进能出。第四,加强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严格教师日常管理,加大教师考核力度,实行教师编制配备和购买工勤服务相结合,满足教育快速发展需求。

6满足教师美好生活需要

美好生活是人人都向往的,教师作为社会普通的一员,需要融入社会的大家庭,需要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需要共享改革成果,提高生活水平。重振师道尊严也蕴含不折不扣地落实教师队伍建设的“三个优先”:经济社会发展中优先规划教师事业、财政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教师发展、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师需要。师道尊严需要社会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承认教师的劳动价值,强化对教师生存状况的关注,严惩一切轻贱、侮辱教师的言行,保持教师职业应有的尊严和地位。面对社会对教育越来越高的期待与渴望,教师只有拥有稳定的工作、满意的收入、相对舒适的居住条件、足够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生活有保障,生活有尊严,才可能在变革大潮中寻找到生活方式和事业坐标,心无旁骛,安心从教、舒心从教。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光明日报》2018年2月1日,第1版。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健全教师荣誉制度,加大教师表彰和宣传力度。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全面提升教师地位。使广大人民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

总之,“师道尊严”是我国传承千年至今仍然熠熠生辉的优良传统,对于新时代的师生关系的建构仍然具有独特的价值导向功能。新时代重振师道尊严,既需要回答好“如何对待师道尊严”“如何做到师道尊严”“如何做好人民教师”等问题,更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合作和积极作为、全社会的理解和呵护,以帮助教师走出生活困境、发展困境及精神困境,坚定从教信念,提升育人水平,创造展示自我舞台,从容面对社会对教师越来越高的价值期盼。

猜你喜欢

师道尊严
用“爱心”为中学生健康成长护航
漫谈当今民办院校教师的师道尊严
漫谈当今民办院校教师的师道尊严
师生对峙后的反思
试论新时代的师道尊严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高职院校和谐校园人文构建浅探
试论“师道尊严”对构建双向型师生关系的积极意义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师道尊严在大学教师当中的偏失与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