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四种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不同

2020-08-03章安康江鑫薛明府

财会学习 2020年16期
关键词:不同点理解

章安康 江鑫 薛明府

摘要:固定资产折旧历来都是企业关注的重点问题,了解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为了使企业价值最大化,不同的企业会采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方法也会产生不同的效用。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四种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原理来分析它们之间的不同点,以便于读者透彻理解这四种方法。

关键词:匀速折旧法;加速折旧法;不同点;理解

一、引言

由于经济发展由追求高速度向追求高质量转变[1],会计人员的职能应该由简单的核算转变为灵活的管理,而会计人员擅长管理的前提是他们必须要对会计基本原理有着熟练的掌握,固定资产折旧就是众多会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行业会采用不同的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是因为不同固定资产的经济效益不同。[2]采取不同的折旧方法会使企业采取不同的经营策略,策略的不成熟会给企业利益带来损害[3]。为了促进企业良性发展[4],会计人员必须要选择正确的折旧方法,而正确选择的前提是透彻理解这四种方法。不同的折旧方法有各自不同的前提假设、计算方法和适用前提。本文先简单介绍四种折旧方法的原理,再分析它们之间的不同点。

二、四种折旧方法的简单介绍

(一)直线法

直线法的基本假设是固定资产在预计使用寿命期限内被使用及修理情况相同,磨损程度一样,每年产生的折旧费用相等。它的計量方法简单,会计处理方便,但是与实际情况可能会有较大差距,与收支配比原则并不相符[5]。但从风险共担的角度出发,直线法又是可取的。[6]

直线法计提折旧时,它的计提基数是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有着固定的年折旧率,其中年折旧率=(1/预计使用年限)X100%。年折旧率的计算体现了“单位1”思想,在这一点上可以与后面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的计算进行比较,便于加深对于这两种方法的理解。

(二)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一种以机器生产量的多少为计量基础计算折旧额的方法,又称作业量法。这种折旧方法是以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状况为依据的,假定它的服务能力随着它生产量的增加而减少,而不是随着时间的自然流逝而减少。在理解这个知识点时,可以极端地认为只要固定资产没用来生产,无论时间的流逝与否,它都不用计提折旧。

工作量法中“单位工作量折旧额”指标与直线法中“年折旧率”指标相对应,计算公式为:(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工作量,它的计提基数与直线法相同,都是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三)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是四种方法中对数学计算要求最高的方法,它以尚可使用年限之和为分母,又称合计年限法。

相比较直线法与双倍余额递减法而言,年数总和法中“年折旧率”指标的计算更为复杂。它的分子不是像直线法的“1”与双倍余额递减法的“2”这样的常数,而是一个会变的数值。在年折旧率的计算中,由于分子为年初尚可使用年限,因此当固定资产被使用第n年时,设此时它的分子为m,则应该有“m+n=预计使用年限+1”的关系。比如一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在第5年使用时年折旧率的分子应该为10+1-5=6年,而不是10-5=5年,这一点在平常计算中容易出错。而对于年折旧率分母的计算则应用了一个简单的等差数列求和。

(四)双倍余额递减法

如果说年数总和法对数学知识的要求最高的话,那么双倍余额递减法无疑是这四种方法中逻辑性最强的一种方法了。难点在于,双倍余额递减法将固定资产年限到期前两年做了特殊处理,这里的特殊体现在预计净残值的处理以及年折旧率已不再适用这两点上。

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计算涉及到双倍直线折旧率以及固定资产期初账面价值,其中固定资产期初账面价值等于固定资产原值减去累计折旧和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在这里一定要注意,不能再减去预计净残值!无论是账面净值还是账面价值的计算,都不需要减去预计净残值。

双倍余额递减法可以说是这四种方法中最难理解的一种了,要理解这一种方法,首先要抓住预计净残值在时间上的特殊处理,即预计净残值是在最后两年才被考虑进来。其次是对“双倍”二字的理解,要知道“双倍”是体现在与年限平均法的比较中的。

三、四种折旧方法的不同点

(一)匀速折旧法与加速折旧法的不同点

在物理上的匀速是体现在时间上面的,即一定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在会计方面的匀速却不仅仅体现在时间上面,还体现在工作量上面。比如匀速折旧法中的年限折旧法是体现在时间层面上的匀速,而工作量法是体现在作业量上的匀速,只要机器不运转,不管时间如何,都不会计提折旧。

加速折旧法与匀速折旧法相比,反映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谨慎性,能合理反映固定资产的自然使用效果,即新机器效率比旧机器效率高。在加速折旧法中,“加速”的含义不是每年计提的折旧越来越多,而是每年计提的折旧越来越少。因为折旧对企业来说是一种费用,作业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负担,类比一个孩子完成假期作业情况,他如果完成作业态度积极的话,应该假期刚开始的时候完成的作业最多,而不应该把所有作业都留在最后一天完成,这点和“累计折旧”是“固定资产”的抵减项目的说法有类似之处。

(二)双倍余额递减法与其他三种方法的不同

在每年折旧额的计算中,可以看出除了双倍余额递减法以外,其余三种方法在计算第一年的折旧额时就已经将预计净残值考虑进去了。而对于双倍余额递减法,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的前两年内,才会把预计净残值考虑进来,将“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预计净残值后”的净值在最后两年里平均摊销。

比较四种方法年折旧额的计算,可以发现只有双倍余额递减法考虑到了“期初”的概念,即固定资产期初账面价值X双倍直线折旧率,而另外三种均无需考虑“期初”概念。

(三)工作量法与其他三种方法的不同

只有在工作量法中,才会有“单位工作量折旧额”的概念,而没有“年折旧率”的概念。四种方法中,只有工作量法未考虑时间层次的折旧,而是依照工作量的多少,而其余三种都是在时间层面计提折旧。

(四)年限平均法与双倍余额递减法的不同

在年限平均法中,年折旧率=1/预计使用年限。在双倍余额递减法中,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不包括最后兩年的计算)。可以看出,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年折旧率是年限平均法的两倍,也因此双倍余额递减法有“双倍”二字。并且,双倍余额递减法中的“固定资产期初账面价值”并非是一个定值,而年限平均法中的“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为定值。

(五)双倍余额递减法与年数总和法的不同

双倍余额递减法与年数总和法在不同的角度体现了“加速”二字。在双倍余额递减法中,年折旧额=不断下降的余额X固定折旧率,而在年数总和法中,年折旧额=固定不变的金额X不断下降的折旧率。可以看出,二者计提的基数不同[7],且加速效果体现在不同方面。双倍余额递减法中的加速效果体现在不断下降的固定资产期初账面价值,而年数总和法体现在不断下降的折旧率中。

(六)年限平均法与工作量法的不同

年限平均法与工作量法都被归为匀速折旧法,但是它们却是在不同的角度体现了“匀速”二字。年限平均法假定固定资产的工作能力随着时间的消逝而减退,与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程度没有关系。而工作量法是假定固定资产的工作能力随着它的使用程度而递减,与时间无关。

四、总结

四种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从时间、工作量、预计净残值等角度分析四种方法的不同点,可以加深对这些方法的理解。在会计专业的学习中,像这样的会计理论还有很多,比如有不同的盘存制度、不同的计量属性等一些较难理解的概念会对我们的学习造成阻挠,但是如果理论研究不足,随之带来的实务操作也就存在各种困难[8],为了今后会计实操工作的顺利进行,学好这些理论对于会计专业的人来说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李雨欣.财务共享下财会人员能力提升的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2019 (04):42-44.

[2]张芳芳.新政府会计准则下高校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 (21):81-82.

[3]杜碧云.“互联网+”背景下快时尚服装品牌网络营销研究[J].电子商务,2019 (07):48-49.

[4]苏媛媛,刘雨宁.网红餐饮品牌营销策略研究[J].电子商务,2019 (10):44-45.

[5]王煜博.浅谈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企业的影响[J].中国集体经济,2019 (23):133-134.

[6]刘淑瑶,江妍,苏诗玮,李洁.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生态稳定性评价[J].建设科技,2019 (21):17-21.

[7]李军.双倍余额递减法与年数总和法的比较[J].现代商业,2016 (07):151-152.

[8]陈瑜,王妹.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我国环境会计问题研究[J/OL].中国林业经济,2019 (06):65-67.

猜你喜欢

不同点理解
飞机与公共汽车
论述汉语口语与方言口语交际的异同
浅谈定额计价与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异同
谈“说课与模拟课区分”
小学语文课堂重点切入法
良好班集体的班风建设方法略谈
谈科学故事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尹雪艳,永远的上海梦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大家来找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