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及策略分析

2020-08-03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高技能河北省职业院校

刘 丹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科技发展与校企合作部,河北 石家庄 050081)

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以及河北省自贸区设立等政策的推进,为河北省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也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为进一步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河北省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的政策措施。《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培养高技能人才,造就一批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高素质职工,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本红利的转变,培养50万名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1]《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快技能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2年,技能人才总量达到75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到215万人。”[2]因此,亟需对当前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培养策略,创新培养模式,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高技能人才内涵分析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指出:“高技能人才是指具备精湛技能和高超技艺,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主要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技师、高级技工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人员。”[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将高技能人才解释为:“在服务、运输、生产等产业中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能够在关键的岗位发挥核心作用,进而解决生产、操作过程难题的一线从业人员,主要是取得了高级职业资格的技师、技工以及其他技术人员。”[4]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有关名词解释》(《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附件)中,高技能人才被定义为:“在服务、生产、运输等一线领域和岗位,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高超的操作技能,并能在实践中解决核心工艺和关键技术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主要包括技术技能劳动者中取得技师、高级技工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以及相应职级的人员。主要分布在一、二、三产业中技能含量较高的岗位上,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的第三至第六大类。高技能人才具体可分为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三类。”[5](高技能人才类型见表1)

二、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成果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河北省及时把握发展机遇,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努力提高劳动者的知识储备、技术水平以及职业素养,不断壮大技能人才队伍[6]。高技能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存在一定问题。

(一)高技能人才培养成果

1.高技能人才总量呈上升趋势

据统计数据,从2013年到2017年,河北省技能人才总量增加了154.0万,高技能人才总数增加了45.7万,占比提高了0.8%,其中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数量增长了11.4万[7](具体情况见表2)。

表1 高技能人才类型

表2 技能人才与高技能人才数量对比(选取2013年和2017年)

2.高技能人才培养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2006年,河北省“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重点培养一批专业型技术人才[8]。近年来,河北省政府陆续出台《关于提高技能人才地位的若干意见》《百万燕赵工匠培养支持计划实施方案》《河北省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划纲要,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陆续推出“金蓝领训练计划”“技能大师工作室”“巨人计划”等人才培养项目,逐年增加投入,推动人才培养工作改革不断深入。先后设立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河北省技术能手、燕赵技能大奖、燕赵杰出匠师和燕赵金牌技师等奖项,鼓励高技能人才参与评选,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河北省每年举办的职业技能竞赛20多项,有近200个工种的20余万人参加比赛[7]。大批能工巧匠从比赛中脱颖而出,受到企业、行业重视,迅速成长为业务技术骨干。

3.高技能人才后备力量培养体系初步形成

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调动企业、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积极性,为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后备力量。第一,政府出台政策,实施“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百万燕赵工匠培养支持计划”,成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顶层设计,指导和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第二,企业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或者与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通过实训基地、订单班、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等形式,为经济发展培养人才,为行业需求储备力量。第三, 职业院校在技能人才培养中承担着重要责任,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发展,职业院校为提高在校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不断改革办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初步形成储备人才培养体系。

(二)高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高技能人才总量不足

表2数据显示,虽然近几年河北省高技能人才的数量和占比均呈增长上升趋势,但是,从总体来看,高技能人才的数量仍然远低于初级工(218.0万人)和中级工(205.3万人),高技能人才缺口较大。而从2013年至2017年,高技能人才数量仅增长了40余万,增长速度缓慢,与现阶段经济增长对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截至2017年底,全国获得技能人才鉴定资格证书的高技能人才数量约323.8万,而河北省获取证书的高技能人才数量约为8.8万人,仅占2.7%[9]。据统计,在全省就业人员中,技能人才占比为14.0%,其中高技能人才所占比例仅有3.9%,这两个比例都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每一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量为385人,远低于江苏(686人)、浙江(656人)等省[7]。高技能人才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河北省的经济发展。

2.高技能人才结构不尽合理

(1)年龄结构不尽合理

据调查统计,高技能人才年龄层次较高,46岁以上的技师、高级技师占比超过50.0%,30岁以下的年轻人仅占5.0%(具体情况见图1)。高技能人才出现年龄断层,不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

图1 2017年不同年龄层次高技能人才占比

(2)等级结构不尽合理

发达国家的技能人才等级结构一般呈“纺锤型”“橄榄型”,也就是“两头小,中间大”,高级工和初级工的数量较多,中级工较少。“橄榄型”人才结构的特点是层级弱化、边界模糊,有利于加快人才的动态调整。与发达国家相比,河北省的技能人才结构呈“金字塔型”,高技能人才数量少,等级结构仍有优化空间。

(3)分布结构不尽合理

从就业领域来分析,河北省高技能人才的行业、企业分布结构不尽合理,人才主要集中在国有大型企业和传统行业中,中小型企业和新兴产业所占比例较小,从事第三产业的高技能人才数量也不多[7]。

3.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亟待完善

近年来,河北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府、企业、职业院校协同进行技能人才培养,人才总量增加,培养体系初步形成。但从总体来看,政府的顶层设计还需要进一步细化,相关部门的指导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校企合作进程中,职业院校“一头热”现象比较普遍,人才培养模式有待创新。从社会层面看,职业院校的招生吸引力比不上本科院校,其中高素质生源数量缺口很大,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规模小。

虽然近年来河北省在国际国内技能竞赛上屡获佳绩,涌现出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但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高素质技能人才,尤其是领军人才严重流失,据统计,河北省高技能人才流失引进比高达18∶25,是一般人才的11.4倍[7]。

三、 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策略

现阶段,需要进一步提高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以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需要政府、企业、职业院校多方共同努力,优化培养策略,为河北省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一) 政府层面

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政府主要承担引导作用,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制定相关措施,引导社会风气,为高技能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

1.加强政策引导

第一,不断加强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政策引导,切实跟踪市场经济发展趋势,深入调研行业、企业需求,根据人才需求形势及时调整人才培养规划,并进一步细化人才培养策略,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

第二,针对企业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优质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对积极参与职业人才培养的企业给予政策倾斜、荣誉奖励;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制定具体措施,把企业职工终身培训纳入政府培训补贴范畴,合理制定培训成本比例;扶持企业建立大师工作室、人才培训基地,引导企业结合生产经营和技术创新需要,制定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和培训制度[10]。

第三,出台相关政策,完善职业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7]。根据市场、经济、行业发展需求,及时追踪新型产业,更新专业目录,指导职业院校不断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新兴的现代服务业、云计算、物联网等战略产业设置新型专业,保证人才培养与时俱进。

第四,加强技能人才培养政策宣传,树立高技能人才典型,提升技术人员的社会地位,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荣誉,为高技能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2.增加财政投入

第一,为高技能人才培养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技能培训、人才引进和奖励、培训基地建设等,完善监管部门管理机制,保证资金使用透明、专款专用。

第二,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支持。职业院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平台,要合理增加经费投入,为职业院校培养人才提供物质保障。要保证院校教学设备、实训基地等硬件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要对高水平人才、技能大师、“双师型”教师等师资建设给予经费支持,还要对招生给予财政支持,核定生均拨款比例,足额按时发放相关财政资金。

第三,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多元吸纳社会资本参与人才培养以保证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费用支持。政府要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出台相关政策,引导企业、银行、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投资或捐赠等方式,将资金用于培训基地建设、课程开发、技能大赛等方面。对于积极支持或参与人才培养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银行优先批贷等政策支持。

3.完善制度建设

要尽快完善职业资格的鉴定、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发证机构的规范管理,取缔社会上以攫取利润为目的、不合规合法的培训机构,保证高技能人才鉴定评价的公开、公平、公正,吸引高技能、高水平人才参与资格认定。还要不断规范院校学生职业资格等级的鉴定程序,统一鉴定标准、严格鉴定流程,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参加专项职业能力考核,以证促学,引导他们强化知识储备,夯实职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通过规范的职业资格认定,客观展示其职业资格水平。

(二) 企业层面

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实施者,企业的发展与高技能人才关系密切。一方面,企业需要高技能人才,从事产品研发、成果转化以及推广销售等工作,为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提供人力支持;另一方面,企业也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体,企业建立培训基地,或与职业院校合作,对员工进行短期、长期、专项培训,提升员工的技术技能水平,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人才培养主体作用,健全高技能人才岗位培训机制。

1.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

一是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和员工现状,明确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数量和目标,针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制定专项培养规划;二是设立专业的高技能人才培训部门,把人才培养成果纳入绩效考评机制,保证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落到实处;三是成立人才培训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制定切实有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举措,形成门类齐全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四是深入细致了解参与培训的员工,对于素养良好、基础扎实、积极上进的员工,可以指定技能大师专项辅导,定向重点培养,帮助他们快速成长为高技能人才骨干;五是与职业院校深度合作,共同参与招生、教材编制、课程设置等人才培养具体工作,以确保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2.营造高技能人才培养氛围

开展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宣传活动,使员工充分认识到成为高技能人才有助于国家建设和企业生产,更有助于个人的长远发展;举办多种形式的技能竞赛,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竞赛,并在竞赛中展示才能,积累经验,成为高技能人才典范;鼓励员工参与多层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活动,对于通过培训的员工给予一定补贴,对成绩优异的员工给予奖励。营造“重视技能、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3.优化高技能人才评价激励机制

要培养高技能人才,更要保证留住高技能人才,合理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是关键因素。第一, 优化人才评价体系。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国家或行业的职业资格鉴定与认证,并按照等级标准给予相应的经济待遇;建立人才破格晋升机制。允许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突破资历、学历、身份、年龄等限制,获得破格晋升的机会。第二,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完善薪酬激励机制,制定合理的薪酬增长制度,给予“高精尖缺”技能人才相应的高报酬;完善晋升激励机制,给予高技能人才适当的晋升平台;完善荣誉激励机制,给予高技能人才专属的荣誉称号,提高其职业自豪感;完善后勤保障激励机制,在社会保险、安家落户、配偶就业、子女上学等方面,给予高技能人才政策红利。

(三) 职业院校层面

学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培养技能人才的关键作用,以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1.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

拓宽企业参与办学的途径,鼓励企业以多种形式参与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企业可以通过资金、土地、设备、人力、技术等多种形式与职业院校开展合作,双方共建共管生产性实训基地、产业学院、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等人才培养实体,共同招生,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课程及考核评价标准,使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紧贴社会、行业、企业需求。深入融合企业文化,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高技能人才不仅仅是技术水平高,职业道德水平同样要高。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尽早接触到企业文化,充分认识到工匠精神、知行合一等职业理念的重要意义,增强职业使命感,实现向职场人的转变。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制度。组织学生到企业开展实习实训,让学生参与真实的企业项目,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机遇,以“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双高建设”为契机,努力探索校企合作、混合所有制办学等不同人才培养模式,以寻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途径。大力推行“1+X”证书制度,开展“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工作,鼓励在校学生积极参与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核,以职业等级的标准为导向,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探索建设“学分银行”,对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进行认证、积累与转换。探索实施“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以“学生+员工”的双重身份进行学习,推动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的一体化进程。

3.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导向,推动教学改革

创新教学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微课、慕课等云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优化师资队伍,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在人才培养中实现理论与实践两手抓。一方面吸纳企业人员进课堂,引入高技能人才在学校担任技能大师,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学生开设实践课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另一方面推荐学校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和锻炼,提升职业技能水平,为人才培养贡献力量,为自身发展添砖加瓦。编写课程教材,遴选认定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与企业合作开发“双元”教材,使教学内容紧贴行业要求,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创新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灵活有效的考评体系。侧重对实践能力的考核,加大技术技能所占成绩的比重,以考核为导向,引导学生重视技能水平的提升。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河北省要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随着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河北省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会日益增加。在新形势下,要抓住机遇,直面问题,推动政府、企业、职业院校三方联动,扩大高技能人才队伍,杜绝高技能人才流失,优化高技能人才结构,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高技能河北省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高技能人才“四元三阶六同”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浅议高技能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