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路径探析

2020-08-02魏箐河

新西部·中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高校

【摘 要】 文章阐述了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探析西安外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路径:转念转变,促进人才全面发展;教改创新,满足个性发展需求;多措并举,确保改革良性运行;技术创新,实现数据共用共享。

【关键词】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

一、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

高校体育教育是校园体育教育的最高阶段,也是最后一站,与此同时更担负着体育教育从“学校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变的关键一步 。在“健康中国2030”和“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背景下,全国高校掀起了从“无体育、不清华”到“无体育、不大学”的学校体育改革浪潮,多所高校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学校体育的改革探索。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10日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谈话,对学校体育的价值作了全方位的、创新性的阐释,他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重要思想。因此,如何通过先进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体育教育教学方式,进一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是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即将面临的根本任务和新坐标。

二、探索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主要路径

(一)理念转变,促进人才全面发展

1.育人理念的转变。西安外事学院坚持“以生为本、立德为先”的办校理念,致力于培养知行合一、乐于有用的学子,大力推进人才的个性化培养;坚持“发展个性、注重养成”的教学思维,要求改革创新体育教育体制机制,全面提升体育教育质量;推行“通识教育+体育”全人格教育改革,切实发挥体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综合作用。体育的育人功能比任何学科都要来的实际,体育人,更要教育人。学校体育工作者必须要有教育情怀和责任担当,更要积极行动,有所作为,教学目的从“传授知识与技能”向“全面育人”转变,最终培养学生拥有“终身体育”意识健康体魄的全面发展人才,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教学理念的转变。将体育教学课程从传统课堂教学为主的模式转变为体育俱乐部模式教学,以结果倒推教学过程,对教材、教案、教法、练法改进优化,将技术教学有效落实在课堂,配合线上资源学习以及运动数据监控,实时监控学生体质变化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予以反馈和指导,引导学生建立正确健康观,重视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侧重发展其运动能力,熏陶运动文化,进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教改创新,满足个性发展需求

1.“四全四自主”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将体育课从传统课堂教学为主的模式转变为体育俱乐部模式教学,提出“四全四自主”(四全:全体师生、全天候、全开放、全方位;四自主:自主选择运动项目、运动时间、运动方式、培训教师)教学模式,打破课堂的界限,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充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的学生群体的发展需要,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运动量的同时有效增强学生在精神层面对体育锻炼的重视。

2. “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三位一体(健身、培训、竞赛)的俱乐部课程体系采用分层教学,运用“自主健身、技术培训、竞赛指导”的教学方式,落实“技术有人教、比赛有指导、活动有监督”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将学生在校内外开展的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中,敦促学生切实完成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同时“以赛促学”,建设“系-院-校”三阶运动梯队,科学系统地培养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再通过体育竞赛过程增强锻炼效果,提高学生竞技运动水平,落实体育教学“教、练、赛”全过程,充分发挥了教与学双方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推动我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早操、课余体育锻炼的“一体化”进程与整体优化。

3.实行“日常管理+技术考评”为主的全面考核机制。在教学日常管理中,侧重对学生线上学习、线下运动、打卡签到等轨迹的抓取监控,将考核机制贯穿始终,并以单人比赛、小组竞赛等形式进行技术考評,采取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对不同运动个性、兴趣、能力、水平的学生予以不同的教学要求和方式,尽可能做到因材、因需施教,进而有助于学生运动技能、体质健康、课外锻炼、健康知识、竞赛水平等多方面的提升。

(三)多措并举,确保改革良性运行

1.加大宣传力度。在学校官网公示体育教学改革文件,在学校内网传播体育教学改革办法与要领,组织全校教职工召开体育教学改革工作推进会,组织体育教师进行教学改革转向研讨会,保证全校教职工知晓、熟悉体育教学改革中心意义与指导办法。采用专题报道、召开说明会等方式对全校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普及。运用网络交互平台等新媒体渠道广泛宣传体育教学改革有关思路和关键举措,确保师生全面知悉、高效跟进。

2.成立学生体育运动协会。学生体育运动协会一方面负责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体测、群体活动、校内竞赛等助教工作;另一方面负责体育活动的礼仪、志愿者、裁判、公众号运营等助管工作,保障了大量赛事活动与管理服务工作顺利开展。在实现组织创新,化解师资困局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3.探索新的教师评价体系。根据改革需要,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以专职教师为主体,以校内外兼职教师、体育馆教练员、高水平运动员为辅,遴选符合俱乐部教学要求的优秀师资。面对教育教学改革新形势,建立教师业务培训常态化机制,教师们主动学习、提前培训、积极适应,按照政策和目标学习、工作流程实习、教师业务能力提升、管理干部领导力提升四个阶段分步进行,保证教改的顺利实施和可持续发展。

4.制定俱乐部运行的各项规章制度。《俱乐部活动总章程》《体育俱乐部学生活动手册》《俱乐部管理办法》《社团管理办法》《俱乐部活动计划》《社团活动计划》等,涵盖我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计划、课程体系、活动计划、奖惩制度等相关的具体管理细则等,提升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持续性。

(四)技术创新,实现数据共用共享

构建智慧体育平台,进行“学校体育智慧平台建设需求”研讨和规划,针对教改总体目标挖掘平台建设需求,以“资源整合、教学、管理、服务并行”为目标,实现体育教学、体育赛事、体质测试、课外锻炼、校运动队、体育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化、自动化、数据化的智慧型俱乐部模式管理,促进现代化技术与体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学校各级单位对体育教学、师生锻炼、群体竞赛等情况数据共用共享。

三、体育教学改革效果

“四全四自主”体育教学模式下的“健身、培训、竞赛”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是从传统的一周一次小课堂到“技术有人教、比赛有指导、活动有监督”的俱乐部模式大课堂;从“强制体育”到“自主健身”;从运动技术的教学到“终身体育”意识的教育多方面教学改革,贯彻落实了学校体育“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目标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观,营造绿色、健康、积极、活力、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强化对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监测、评估和干预,探索出一条唤醒大学生主动健康意识的道路,对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许弘.以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31(02)99-102.

[2] 孔韦人.我国大中小学学生体育综合成绩评价现状及衔接改革构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9.

[3] 孙万峰培育体育精神  塑造健全人格[J].青海教育,2019(Z1)57.

[4] 顾明远.以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筑牢学校体育在青少年成长成才中的基础[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31(01)9-11.

[5] 王登峰.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推动学校体育革命性变革——在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以上委员会议上的讲话[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9.34(03)185-187.

[6] 顧明远.以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筑牢学校体育在青少年成长成才中的基础[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31(01)9-11.

【作者简介】

魏箐河(1991—)女,汉族,浙江绍兴人,硕士研究生,西安外事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高校
高校体育俱乐部建设研究——以山西工商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分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