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泉县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对策

2020-08-02陈静李明甲程梓益

新西部·中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对策建议发展现状

陈静?李明甲?程梓益

【摘 要】 本文概述了石泉县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和现状,对电子商务行业发展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下对策:加强特色产业电子商务应用;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加大本土电子商务人才培育力度;打造石泉电子商务品牌;完善本地物流发展体系;推进电子商务扶贫进程。

【关键词】 石泉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对策建议

随着农村信息化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电子商务产业表现出极强的经济活力和市场潜力,有力促进了石泉县电子商务发展,有利于打破石泉县企业及产品地域限制、建设地方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石泉知名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将石泉县打造成为“秦巴水乡,石泉十美”的大秦岭旅游电子商务基地与全国秦巴山片区重要的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示范中心。

一、石泉县电子商务发展概况

(一)石泉县电子商务发展基础

1.农产品资源丰富。石泉农产品资源丰富,为发展电子商务提供了充足的货物保障。目前,主要生产的农作物包括黄花菜、白大米、紫桑果、绿茶叶、黑花生等。其中,黄花菜、黑花生、绿茶叶等均有较大面积的种植,成为石泉主要的农作物,桑蚕产业享有“西部第一县”之称的美誉。并且农产品加工业初具规模。以天成丝业、天新丝业为重点的缫丝及丝织加工,以鬼谷子腊肉、丰标牛肉为重点的肉制品加工,以鹏飞大米、良田粮油为重点的富硒粮油加工,以博硒农业、梁颂富硒食品为重点的果酒加工,以六台山茶叶、灵雀山茶叶为重点的精制茶加工,以嘉禾食品、正康富硒食品、正兴黄花菜为重点的特色蔬菜加工,以都得利为重点的木材加工等八大產业链,涉及黄花菜、蚕桑、畜禽、粮油、茶叶、蔬菜、竹木等近20个农产品。

2.旅游资源丰富。石泉是陕南的旅游胜地,县内独特的“山、水、洞、峡、滩、城、寨”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成为秦巴汉水生态旅游重要目的地。近年来,石泉县先后建成了燕翔洞、中坝大峡谷、后柳水乡、子午银滩、县城明清古街、曾溪周家寨等一批旅游景点,逐步形成了旅游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统一品牌营销的良好发展格局,为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文化底蕴深厚。鬼谷子文化、蚕桑文化、古建文化、汉水文化、地域美食文化等底蕴深厚,发展旅游潜力巨大。围绕文化旅游结合和发展文化产业,布局了县城古街改造、禹王宫广场、古戏楼以及后柳、秦巴风情园、熨斗古镇改造等项目。围绕石泉特有文化,深挖内涵提升农产品经济附加值和旅游产品的品质品位。

4.水陆交通便捷。石泉县位于安康和汉中之间,阳(平关)安(康)铁路横贯东西,国道210、316交汇于石泉县城,十(堰)天(水)高速、西(安)汉(中)高速贯穿其中,石泉已成为安康—汉中联接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南可通巴蜀、北可抵关中、西可接宝成、东可联襄渝。汉江水运纵横全境,石泉县沟通南北联系八方,铁路、公路、水运三种运输方式,并且石泉至西安、汉中、成都、武汉、重庆等大都市的“半日经济圈”已形成。这为石泉县提供了极其便利的交通优势,也为石泉县的电子商务发展奠定良好的物流基础。

(二)石泉县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1.电子商务发展初具规模。近年来,中省及各地政府相关部门围绕促进网络购物、在线交易和在线支付等电子商务活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2014年更是将“鼓励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些政策法规的实施促进了石泉县电子商务蓬勃发展,2011年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不足一千万元,2019年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了1亿元,年均实现增长50%以上,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带动贫困户就业达3200余人,1300余户贫困户实现增收致富。

石泉县积极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以此带动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全县电子商务的应用快速普及。陕西博硒、天众源科技、陕西六台山实业等40家企业都开展了电子商务应用,通过电商网上销售持续增长。

2.全县物流配送渐成体系。物流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多渠道吸引物流快递企业入驻石泉,包括顺丰、韵达、邮政等多家快递公司,同时县域内拥有山东广通速递有限公司石泉县分公司、石泉县兴达仓储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石泉县国通快递有限公司等,“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逐步形成。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网络基础设施趋于完善。通信运营商在石泉县提供宽带网络接入服务,提供有线或无线网络经营服务。移动通讯基站、光纤和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已实现全县人口居住区全覆盖,提供多业务、多功能的信息服务,满足了各类用户对数据通信的需要。

4.电商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石泉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石政发〔2016〕3号)中强调强化电子商务行业管理。成立电子商务发展领导小组,组建成立石泉县电子商务协会,健全行业运行机制,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管理和服务的作用,实现自我良性循环发展。发挥市场监管、税务、商务等相关部门在电子商务及物流快递行业发展中的监督管理职能,加强对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相关企业、主要网店及有关行业机构的管理,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等违规经营行为,维护电子商务活动的良好秩序,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实现电子商务行业快速发展。

二、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问题

(一)缺少人才

专业人才短缺是制约县域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因素,尤其缺乏高端的电子商务运营人才。本土企业的管理或业务人员大多对电子商务的认识较浅,配套的程序开发、美工设计等专业领域的技术人才太少,石泉县较为突出,直接制约了电子商务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人才缺乏已成为石泉电子商务发展亟待破解的一个难题。

(二)本土企业竞争力不足

石泉地处秦巴山区深处,电子商务发展起步晚。全县电子商务整体应用水平低,相关的从业企业布局分散、起步晚且发展缓慢,缺少统一的规划,引领行业发展的大企业(龙头企业)待培育,大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淘宝、京东等)入住力度不够,电子商务产业园和配套物流产业园亟待进一步建设,本土农产品还没有形成品牌优势。

(三)规模较小发展任务艰巨

石泉电子商务企业数量少且规模普遍较小,电子商务交易仍处在全国县域较低水平,与电子商务发展较早、交易发达的县域地区相比,目前整体上仍处于较落后状态。石泉电子商务应用模式及服务模式相对不够丰富,缺乏本土的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的全流程的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商务发展缺乏核心竞争力。

三、石泉县电子商务发展对策

(一)加强特色产业电子商务应用

1.突出农业产品特色。以石泉“五彩农业”(黄花菜、黑花生、白大米、绿茶叶、紫桑果)等特色农产品品牌为依托,优化产业链,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促进三产融合(种植、加工、商贸),加大电子商务应用,提高流通效率,拓展流通渠道,扩大销售规模,打造具有石泉特色的电子商务产品品牌。

2.深化拓展旅游产业。整合石泉深厚的人文历史景观和优美的自然景观,积极开展全行业的电子商务应用。深挖鬼谷子文化、桑蚕文化、石泉古城文化、汉水文化、地域美食文化等旅游资源,建立集旅游信息服务、交通、购票、餐饮、娱乐等一体的旅游电子商务体系,同时进一步深化拓展旅游资源,加快旅游产业与周边其他产业相融合,加快石泉经济发展。

(二)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1.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网点建设。依托新建的县级服务中心和村级服务站,并整合现有农村的网店,构建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网点。彻底打通电子商务通向农村的最后一公里,为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提供便利。三级站点为石泉农民(居民)提供培训、生产、生活、出行买卖等服务,站点负责人可以从大学生村官、返乡创业青年、村干部等人群中遴选,通过系统培训,并按照统一规范的考核标准考核。

加快推进石泉电子商务产业园配套建设。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园集聚平台开发建设,积极主动借鉴发达地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建设的经验,结合发展实际,按照功能齐全、布局合理、配套完备的要求,高标准规划,超常规建设,将石泉电子商务产业园打造成电子商务的人才集聚平台、产业集聚平台和资源集聚平台。

加快推进第三方交易平台建设。在引进知名电商平台的同时积极探索第三方独立运营平台的建立。通过搭建的第三方交易平台让低于本地市场价的工业品下乡,从而节约农民开支,让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最终形成“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和双向受益模式。

2.构建功能性平台。加快推进农产品信息标准化建设。大力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和规范化工程。依靠标准手段,加速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充分利用二维码、互联网视频监控手段,对部分细分行业的产品溯源品控体系进行标准化建设。网上供货企业、个人供货平台、“淘宝”店主,都要建设信息数据库,在销售外包装上印制包含产品详情的二维码;建立货源追溯体系。购买和销售的产品必须造册登记建立档案;建立電商主打产品追溯系统。

3.构建经营性平台。加快推进生产类电子商务应用平台建设。以优势产业的龙头企业为先导,支持装备制造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提供企业供应链管理、集团采购、客户关系管理等商务流通信息平台。

加快推进日常消费类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突出、重点支持日用消费品电子商务平台开发建设,推动高效便捷、安全可靠的新型网络消费模式的健康发展。

加快推进服务类电子商务应用平台建设。以农村服务电子商务平台等为重点,鼓励构建一体化家庭生活服务平台,搭建本地化、精准化、全方位的生活服务应用平台。

加快推进特色类电子商务应用平台建设。以行业知名企业为主导,支持特色农产品、文化创意、商贸服务、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例如:石泉网上创业服务公共平台、大数据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电子商务网店销售实体示范平台、电子商务行业管理平台等。

4.构建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性配套平台。加快推进在线交易诚信体系建设。建立电子商务企业工商登记备案制度;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制定符合其自身条件的“诚信承诺”,如创立先行赔付基金,推广应用信用产品;与税务、海关、质检等部门联合,收集统计企业信用记录,构建完善的参与本地电商活动的企业信用信息库,建立电商信用曝光平台并定期向公众发布;围绕电子商务活动关键环节,鼓励龙头企业或行业协会推广应用物品编码、电子单证、业务流程等电子商务应用标准和规范,促进电子商务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加快推进在线支付体系建设。鼓励本地金融机构开展面向消费者的电子钱包、手机支付等新型移动支付产品,加快形成由移动支付以及其他支付渠道构成的电商综合支付体系。

(三)加大本土电子商务人才培育力度

结合石泉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培训体系。一是根据培训人员的不同发展阶段和技能水平制定个性化、系统化的培训计划和方案,分阶段、分批次地开展实用电子商务知识和技能培训,采用跟踪回访、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对培训的效果进行全面追踪反馈。二是大力支持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以“电子商务协会培训中心”为基地,认真落实制定培训方案。邀请国内电子商务专家、阿里巴巴讲师来培训中心举办讲习班,选派骨干人员赴“淘宝大学”、“京东大学”、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知名高校以及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地区进行学习,对电子商务精英、店主、扶贫“两后生”等电子商务人才开展多层次的培训,整合政府各部门培训项目,在全县范围内培养大批电商人才。同时,与省内外知名院校开展校地合作,组织多种形式的电子商务实用技术培训,建立“网店运营人才实训基地”和电子商务研究基地。坚持引进培养电子商务高端人才和培养大量技能型支撑人才相结合,加大县外优秀电子商务人才的引进力度,建立电子商务专家学者、企业家数据库。三是整合培训专项资金,加强政策研究和项目争取,按照各行业、各部门对培训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有关规定要求,整合石泉县人社、教育、扶贫、农业、科技等部门培训资源,对现有各类培训专项资金进行科学规划、有效整合,根据石泉电子商务发展的实际需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将各部门培训专项资金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倾斜。

(四)打造石泉电子商务品牌

围绕石泉县域电商品牌建设,集中打造2-5个电商知名品牌,树立“五彩农业”、“石泉十美”、“秦巴水乡、北京水源”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电商品牌,形成“石泉”品牌体系。创新营销模式,支持成立统一的新媒体营销运营中心,集中力量加大营销力度,千方百计提高“石泉”农特产品、本土旅游资源的品牌知名度。

(五)完善本地物流发展体系

整合全县及关联物流企业资源,推进物联网、RFID等先进的物流信息化技术及装备的广泛应用。支持新型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建设,大力引进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服务,鼓励发展本土化物流服务企业,建立县、镇(乡)、村物流配送服务网络,建立农产品上行的物流通道。加快建立物流信息网络,千方百计降低物流成本,早日解决农产品上行物流成本高的难题。支持电子商务企业投资建设物流基础设施,鼓励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融合发展。

(六)推进电子商务扶贫进程

依托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加大电子商务扶贫力度。通过各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广泛开展农村信息化普及培训,引入农业信息化平台,提高农村产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重点扶持贫困村、贫困户,通过电商扶贫、消费扶贫、教育扶贫、信息扶贫等多种方式,千方百计推动贫困地区特色农副产品、旅游产品销售。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建设,支持建设特色农业网上推广销售系统。建设石泉移动电子商务平台,以信息化手段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通道,不断推动城乡二元融合、一体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静,贺瑞娟.潼关县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对策[J].新西部,2018(4)82.

[2] 张鸿,刘修正.“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路径探析——以陕西省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8(6)324.

[3] 张鸿,李明甲,汪玉磊.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实证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8(9)350.

【作者简介】

陈 静(1976.06—)男,汉族,江苏徐州人,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农村电子商务对策建议发展现状
农村电子商务下电商企业物流运作模式思考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几点建议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