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报道
2020-07-31宋永娜陈秋生
宋永娜 陈秋生
临床资料
患者,男,57岁,职业:公务员,因在单位“间断干咳10余天,突发晕倒数分钟”于2020年1月26日就诊我院急诊,10余天可疑受凉后出现少许干咳,偶有自觉畏寒(体温未测)及胸闷,不影响日常活动,间断自服“莲花清瘟颗粒 1包 tid”,未正规诊治。半天前无明显诱因在单位突然晕倒,持续数秒钟后自行醒来,无口眼歪斜、肢体活动障碍等,同事呼叫“120”后至我院急诊,测体温正常,急查血常规示:白细胞 6.54×109/L,淋巴细胞计数正常, 血小板 112×109/L,血生化示:钠 133.0 mmol/L, 氯 98.0 mmol/L, 钙 2.05 mmol/L, 葡萄糖 7.13 mmol/L,凝血4项、心肌标志物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左房异常,下壁ST-T改变。 CT示: 1)颅脑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2) 右肺下叶及左肺散在磨玻璃影,考虑感染性病变,建议治疗后复查;3) 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硬化;4) 左侧膈面抬高;5)肝内多发低密度影,囊肿?结合增强扫描;肝内钙化灶;6) 胆囊结石;7)腰椎骨质增生;8) 左肾致密影;9) 余全腹部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头颅MRI+MRA示:垂体内信号不均;双侧上颌窦、筛窦炎症;颅脑MRA管腔及颅内SWI序列扫描未见明显异常;因入院前有“感冒”病史10余天(表现为少量干咳、偶有畏寒、轻微胸闷,体温未测)、胸部CT提示肺炎,遂入住我院呼吸科。既往:体健。否认吸烟史,偶有少量饮酒,否认武汉旅居史及湖北人员接触史。胸部CT(见图1)。
图1 1.26胸部CT示:右肺下叶及左肺散在磨玻璃影
住院接诊时生命体征:T 37.9℃ P 84次/分 R 20次/分BP 112/75 mmHg SPO2:97%,咽稍红,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动脉血气示:PO2132 mmHg,入院后查流感及肺炎支原体核酸检测、呼吸道病原体抗体九项检测阴性,复查心肌标志物、心肌酶正常,心电图无明显演变,心脏彩超未见明显异常,患者自觉腹胀不适,但大便通畅,大便常规及潜血未见异常。因患者体温逐步升高,最高达39.0℃,血淋巴细胞计数逐步下降,于1.28日复查CT病变较前进展(如图2),复查动脉血气示:PO292 mmHg(鼻导管吸氧3L/min),氧合指数<400,淋巴细胞计数降至0.71×109/L(见表1),院内专家组会诊考虑病毒性肺炎,建议完善核酸检测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分别于2020.1.29、2020.1.30完善新型肺炎咽拭子核酸检测2次均阴性。完善抗核抗体谱、血管炎、血清蛋白电泳示均未见异常,但患者体温反复升高,体温最高达39.5℃,自觉胸闷、腹胀、纳差,指脉氧88%~90%(不吸氧),呼吸变促30次/分,提示病情加重,于1.31再次复查胸部CT较前进展(图3),再次院内会诊,新冠肺炎不能排除,再次争取核酸检测,于2.2第四次核酸检测阳性,转至定点医院。
表1 住院过程中相关检验指标
图2 1.28胸部CT示:右肺上叶、中叶及左肺散在多发片状模糊影,局部呈细网格影,较1.26进展
图3 1.31胸部CT示:右肺上叶、中叶及左肺散在多发片状磨玻璃影,局部呈细网格影,较1.28进展
患者核酸结果出来后反复追问病史、结合疾控中心对其他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患者于1月18日曾参加聚会,接触人员中有确诊病例A,A于1月15日接触有武汉返乡人员,但是该人员至今无症状。A于1月23日发病,1月27日确诊。患者于1月24日探望家属C,家属C于1月29日发病,2月5日确诊。患者住院期间,其配偶和一同事照顾患者,隔离2周后核酸检测阴性,至今无症状。我们医护人员中有四个不同程度出现肌肉酸痛、低热,体温最高37.2℃,完善胸部CT未见异常、咽拭子核酸检测阴性,未见明显呼吸道症状。
图4 3.10胸部CT示:双肺轻度细网格影、片状高密度影,较1.31相比好转
讨 论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了多例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患者,随着疫情的蔓延,我国其他地区及境外也相继发现了此类病例。现该病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1-2]。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新型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60~140 nm,对此病毒的认识比较少,目前认识多来自对SARS-CoV和MERS-CoV的研究,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2019nCoV的正式病毒分类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我们国家卫健委的疾病诊断名称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即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感染源。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人群普通易感。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根据呼吸困难及缺氧程度、脏器损伤程度,病情分为轻型、普通型、重症、危重型[1-3]。但是该患者入院前有晕厥的病因不明,入院时病情属于普通型,随着病情进展,逐步发展为重症,在病情急剧进展、呼吸困难明显加重的情况下应用小剂量激素、免疫调节剂后患者体温下降,氧合好转、腹胀有所缓解,总的来说病情相对平稳,没有进展成危重型,但是我们有以下几点思考:
诊断方面: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修正版),确诊需疑似病例+病原学依据,疑似的诊断标准要有流行病学史,但是该患者初始治疗时反复追问否认流行病史,初始申请核酸检测时就相当麻烦,2次核酸检测阴性后按照诊断标准可排除,但是患者血常规、CT结果高度怀疑,再次核酸检测阳性才确诊。是否提示目前在湖北省以外,相比核酸检测,患者临床表现、血常规、胸部CT,尤其是相对典型的胸部CT(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沿支气管血管束、胸膜下分布,无明显淋巴结肿大)对于诊断的意义更大[4]?
传播及防护方面:大多数专家都认为无症状传播者的传染力较弱,但此病例存在无症状传播者传播给A,A传染给患者、患者传染给C,存在二代、三代传播可能,提示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力也比较强。但患者妻子、工作同事及我们医护人员密切接触者至今未见异常,分析可能原因:1) 病毒经几代传播后毒力及传染力减弱。2) 防护措施的实施。患者入院后我们单间隔离、陪护禁止外出、房间持续空气消毒机应用、视频查房、减少接触,在1.28日复查CT较前进展、淋巴细胞计数下降时及时升级为二级防护(N95口罩、帽子、护目镜、隔离衣、手套、鞋套,进行诊疗、采集标本时加用防护服)。对于几名医护人员出现肌肉酸痛、低热的情况,考虑可能和工作劳累、精神紧张有关,但是对于个别病例潜伏期长达24 d,这些症状是否是巧合仍是未知。
治疗方面:患者体温反复升高、呼吸困难加重、淋巴细胞计数下降,提示体内免疫下降,胸部影像学急剧进展,提示肺内炎症病变快速进展、肺泡渗出明显、病程较重,应用小剂量激素、丙种球蛋白后患者症状缓解、氧合改善,提示在炎症反应强烈、肺泡渗出明显增多时应用小剂量激素对于抑制炎症反应、减少肺泡渗出有所帮助,其他抑制免疫、清除炎症介质的药是否亦有一定效果呢?有些专家认为应用激素后延缓病毒排出,不利于病情恢复,对此仍需待进一步大样本数据的研究。
我们目前对新型冠状病毒了解仍较少,NCP起病隐匿、传染力较强,疫情仍较严重,汇总1例确诊病例及诊治经过,以期为同道对此病了解及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期待疫情早日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