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阅读期待”的培养策略

2020-07-30康燕

江苏教育研究 2020年34期
关键词:阅读期待新课标英语教学

摘要:高中英语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形成、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的培养都离不开源自学生内心的“阅读期待”,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本质是一个唤醒期待、培育期待、实现期待的心理过程,拓展并发展学生的“阅读期待”是提高高中英语阅读品质的根本路径。

关键词:新课标;英语教学;阅读期待;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12A-0073-04

“语言能力”被定义为英语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同时它也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组成的基础要素。阅读教学是学生“语言能力”形成的重要通道和载体。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按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语言技能内容要求,必修课程的“理解性技能”部分对学生课外阅读量的要求是平均每周不少于1500个词,在整个必修阶段的不少于4.5万个词的阅读要求。而在选择性必修中,更是对课外阅读量提出了平均每周不得少于2500个词的标准,在整个选择性必修课程阶段不少于10万个词的阅读要求。当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以“教语言点”替代“语言能力”,教学碎片化、孤立化、应试化现象还非常普遍,学生难以通过阅读教学感受到英语语言学习的魅力,缺少“阅读期待”,严重影响着学习效益。

“阅读期待”是指学生在阅读之前或阅读过程中内心所“预想的结构”,这种“预想的结构”基于学生个体的阅读经验、知识层次和欣赏动机,在心理上形成关于所阅读作品的“既成图谱”,进而对阅读产生的一种期待心理和期待视野[1]。阅读期待能帮助学生形成一种积极探求未知的心理渴望,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阅读的兴趣,极大提高高中英语阅读的效率。阅读期待对学生而言不是一种僵化的、一成不变的状态,它虽是源于学生自身的个体经验和指向,但作为一种学习的心理状态和审美追求,又是可以培育和发展的。

一、增加阅读素材的感召力

新课标把英语学习兴趣和动机分为三个级别的水平。一级水平:对英语学习感兴趣,有学习动力,这是初步的;二级水平:对英语学习抱有较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烈的愿望,有稳定的学习动机;三级水平:对英语学习抱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愿望,有强烈的学习动机[2]。

没有兴趣就不可能有学习英语真正的动力,阅读教学首先要增加素材的“感召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发展学生多元思维,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感召力(charisma),在希腊语中的原意是“神的魅力”,它指不依靠物质刺激或强迫,而凭借魅力和信仰去引导能力,这其实就是高中学生英语阅读兴趣的源泉。

一是通过“补白”增加阅读素材的感召力。即教师促使学生通过想象、联想等行为来填补作品的空白,主动地参与到作品的阅读和释义中去。由于学生个体对作品的形象和内涵把握的不同,补白的方式和内容也会千差万别。正是这种差异化理解促使了作品理解的立体和丰满,给学生的阅读带来无限的兴趣和动力。这种补白式阅读是感召学生进行深度文本阅读的一种动力因素。

二是通过“统整”增加阅读素材的感召力。每个学生面对文本时,都会结合自己的阅读背景对文本内容进行选择和取舍,最终关注的内容可能不尽相同。学生会对阅读中遇到的新信息,选择性地整合、内化,或同化或顺应地纳入原有的英语学科認知结构,并选择出最恰当的部分来解读、建构文本。这样的阅读既能展现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成果,又能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

三是通过“间离”增加阅读素材的感召力。在戏剧表演界中,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有个著名的“间离”理论,就是人为地与熟知的东西疏远的过程。“间离”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就是使学生对阅读素材“间离”,这种间离不是对阅读文本的隔绝,而是教师剥去学生自认为对阅读素材中所熟知的东西,换一种阅读观察视角,提出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产生惊讶与好奇,自然地产生“阅读期待”。

四是通过“视读”增加阅读素材的感召力。英语语篇是表达意义的语言单位,是语言学习的主要载体,其表现形式可以是“多模态”的,既有“纸质阅读”还有“视频阅读”。课标中强调了英语课程六要素的整合(如图1)。这其中涉及阅读素材的选择、阅读目标的确定、价值观念的形成等。教师在阅读材料的选取时,要能巧妙地综合文学性和非文学性语篇的比例、纸质的和视频的阅读介质比例、中华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比例等,使学生一方面能够接触到更加多元、真实的语篇呈现形式和材料,提升他们对不同文本的解读能力,促进个体思维的发展,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另一方面,阅读的多模态可以更好地展现阅读素材所承载的价值观和文化性等蕴藏的内容,尤其是“视读”所特有的具身体验感和代入感,能大大增强阅读素材的感召力,诱发学生更深层次的阅读期待,推动学生欣赏语言的美感、体验文化的浸润,并在此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3]。

二、发挥阅读任务的吸引力

英语阅读中为了培育学生的阅读期待,教师需要前置阅读任务,用任务来驱动学生阅读期待的形成。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汇中常采用“3W阅读法”来迅速提升学生的阅读探究欲望。

所谓“3W阅读法”是指向文本阅读中的What、Why、How三个阅读资料的常设问题:第一即“What”的问题,解决的是阅读信息的初级加工和信息汲取,明确阅读语篇的内容和主题是什么。第二即“Why”的问题,解决的是对阅读信息更深层次的内容加工和思维定向,更多地涉及思维训练,让阅读者置身于作者和读者两个不同的角色,进行思维的深度“对话”,并在“对话”中了解作者的意图和价值态度,发现语篇背后的深层含义。第三即“How”的问题,解决的是语言、语境等表达方式的问题。实际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专注于阅读素材的文体特征、分析其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甚至简单地与既往的考试内容相勾连,破坏了对阅读语篇整体性的理解和认识,错过了对文体表达、语篇结构和修辞应用的赏析,让学生的“阅读期待”在一道道应试题中消失殆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浅层的问题只能引发学生单向思考,若能把“How”的问题由简单多个变为一个综合问题,就能激发学习活动的多向探究,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阅读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Why”和“How”的问题通常是没有唯一答案的,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是如此。对教师而言,不同的生活阅历、教育背景、认知方式会直接影响其对阅读语篇的文体结构和深层意义的解读,并最终体现在他们对语篇互动中差异化的分析和探究能力;对学生而言,由于文化背景、学习能力、智力发展等因素的差异,不同学生的“阅读期待”也会参差不齐、千差万别。有的学生只是停留在字面语境的理解,囿于文本内容,而有的学生能达到隐含语境的理解,还有一部分的学生能达到拓展语境的理解。只要长期坚持“3W阅读法”的实践,更多的学生都会取得长足的进步,实现阅读期待更高层次的跨越。

比如,Book1 Unit 2的主题语境是“人与自我”,话题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旨在帮助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体恤父母,关爱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该单元第五个板块是一则故事Mama and Her Bank Account,讲述了一个美国普通家庭生活十分拮据,妈妈为了让家人尤其是子女安心,编织了美丽的谎言,称自己有一个银行账户,但鼓励家人遇到困难想办法解决,而不是非去银行不可。这样的语篇阅读可以设计以下的阅读教学活动:

首先通过观看四张父母疼爱子女的图片,激活学生背景知识,引出父母就像一棵大树——Giving Tree(简笔画,板书),给子女保护。

第一步是快速阅读,即进入阅读的第一层级“通读语篇”,解决“What”的问题。通过快速阅读解决阅读信息的初级加工和信息汲取,明确阅读语篇的内容和主题是什么,这时可以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了解文体、文脉和人物角色等。

What type of writing does the passage belong to?

In what order is the passage written?

How many characters are there in the passage? Who is the main character?

第二步是关键阅读,即进入阅读的第二层级“理解语篇”,这是解决“Why”的问题。任何英语语篇都有表达作者意图的关键词或主题。可以关键词和主题为抓手,获取支持性的细节信息,牵出对整篇文本的解读,引发学生多角度地思考,这是提高学生解读阅读文本的重要方法。有了对语篇关键信息的理解,学生对全文的理解和领会就充满着“期待”。如该文就紧扣关键词“Mamas bank account”和主题“A mother has deep love for her children and does whatever she can to protect them.”引导学生剖析故事的人物、主线、主题、情节,学习从文本中寻找信息、推断信息、概括信息。

About Mama.

About Mamas Bank Account.

Grasp the elements of the short story.

第三步是进行批判阅读,即进入阅读的第三层级“思考语篇”,这是解决“How”的问题。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介紹、扩充和渗透,使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相结合。这时可引导学生选出最适合的标题,分析妈妈的性格品质,赏析故事的写作手法等,进一步激发其阅读期待,提高其综合阅读理解能力。

Analyze the title.

Summarize the personalities of Mama.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ory.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同一文本,不同学生会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和方式,也会产生不同的接受水平和审美情趣,即学生之间确实存在差异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关注到学生的差异性,通过分层教学设计来设计层次不同、梯度差异化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之前选取差异化的阅读任务,以使得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进步和提高。

三、拓展阅读成果的展示力

学生同伴之间在年龄、智力、阅历等方面比较接近,期待视野也大致相近,可以称之为“同伴期待视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开展阅读后的“成果对话”,在对话中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张力和思维张力。这一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也导致期待视野呈现出个体化特征,在与同伴的对话交流中,思维能够发生碰撞与交融,每个学生的思维空间都得到延伸,得到互补性的提升。随着学生阅读经验的不断丰富,他们原有的期待视野不断得到调整、完善和发展,使得阅读期待呈现出动态式变化,并在生生对话和师生对话中唤起更深层次的阅读期待。

同样是上例Mama and Her Bank Account这一阅读语篇的学习,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阅读期待”,还可在原有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表演语篇”和“超越语篇”,让阅读教学超越知识和技能,走向文化浸润和人性的洗礼,达到深度阅读的目标。

第四步是“表演语篇”阶段,可以让学生组队合作,在对阅读语篇充分碰撞的基础上,自行编写剧本、自主创设剧情、自由选取角色,选取出故事中最感人的片段表演出来。表演语篇会赋予语篇以全新的生命,阅读时必须深入作品的人和事中去,对客体的意向性进行“重建”[4]。“表演语篇”会使得阅读教学变得更加多元、更加立体、更加综合,基于戏剧表演形式的阅读体验所激发出的“深度阅读期待”是其他任何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第五步是“超越语篇”阶段。高中英语阅读语篇是由字、词、句、段构成的,但不是简单将其叠加。阅读教学的内生结构取决于读者和文本间交换信息的内容、目的和动机,更取决于读者和文本在交换信息时的情感和态度。因此,好的阅读应该“超越语篇”,体验语篇的整体输入、整体分析、整体加工和整体输出,避免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阅读教学。该文在“超越语篇”阶段可以思考以下问题:

Whats the most touching thing your parents do for you?

What makes a good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没有好的阅读期待的驱动,也许Mama and Her Bank Account 会被教学成“Reading for speaking”“Reading for writing”“Reading for strategies”的样态,而有了高品质的阅读期待的相伴,学生最终会自主生成这样的感受:No love is too big. No tensions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can never be melted. We can do our best to do something for my parents and grow into a Thanks-Giving tree.

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而言,阅读期待不应该只是顺应,如果学生发现其他老师和同学对语篇文本的审美经验和阅读期待与自己完全一致时,可能会失去阅读兴趣。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读,尽可能多地提供阅读目标的选择。只有处于自主、宽松的环境里,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期待心理”。高中英语阅读期待不仅仅应该是对原有的定向阅读期待的唤醒和实现的过程,同时也应该是一种“阅读创新期待”产生的过程。阅读在期待中发生、在期待中实现,同时阅读的过程又会产生新的期待。当阅读文本超出甚至是校正了学生原有的“阅读期待”时,反而更能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提升学生通过阅读实现自主学习的能力。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确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意识。英语阅读教学助力的是跨文化的交流,形成的是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坚定文化自信,为他们未来世界的创新和竞争奠定基础。英语阅读是帮助学生推开跨文化交流之门的工具,只有不断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

参考文献:

[1]陈由鹏.阅读期待视野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25.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120,17.

[4]朱立元.接受美学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15.

责任编辑:李韦

On the Cultivation of “Reading Expectation” in Senior English Teaching

Kang Yan

(Qixia Middle School, Nanjing 210046, China)

Abstract: For the formation of high school English language ability and learning ability, the cultivation of cultural awareness and thinking quality are inseparable from the studentsinner “reading expectations”. The essence of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is a psychological process that awakens expectations, cultivates expectations, and realizes expectations. Expanding and developing students“reading expectations” is the fundamental wa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Key words: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English teaching; reading expectation; reading teaching

收稿日期:2020-11-10

作者简介:康燕,南京市栖霞中学(江苏南京,210046)。

猜你喜欢

阅读期待新课标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词语导入课堂,有“形”有“效”
阅读期待
阅读期待:回归文本的价值体验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