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我导向学习的教师支持指向
2020-07-30李淑英
摘要:小学生自我导向学习强调主体参与、方法能力和认知责任。作为重要的建设性互动伙伴,教师要采用个性化的教学策略来适应学生在自我导向性上的状态,以兴趣为起点,持续增强内驱力;以方法为要素,培育提升学习力;以约定为载体,磨砺养成自控力,赋予学生学习的能量和能力,激励、支持学生展开自我导向学习。
关键词:自我导向学习;内驱力;学习力;自控力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12A-0016-04
自我导向学习是一种“由学习者发起计划与引导学习活动的自我教学”[1]。在此过程中,学习者自己确立学习目标,寻求学习资源,选择学习策略,评价学习成果。自我导向学习被誉为“最有效的学习方式”。自我导向可以被习得,也可以被传授。目前小学生学习的“他控”现象较为普遍,“学什么”“怎么学”很大程度由成人组织和控制。从现代社会人们终身学习的需要出发,发展小学生自我导向的学习能力意义深远。引导小学生展开自我导向学习既是必须,也有可能。
没有一种学习活动是完全可以排除来自外在的刺激,小学生自我导向学习亦是如此,既要充分依靠学生的个人自主性,也与那些对学生独立自主性产生影响的外在情境变量,如教师作用的发挥、学习资源的提供、学习环境的营造等有着深层关联。教师是学生自我导向的学习环境的设计者,是学生学习中重要的建设性互动伙伴,要适度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为学生提供外部支持,助力学生改善自我导向的学习策略和过程。
小学生自我导向学习的发生呈现如下表征:“我想学”,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意愿;“我会学”,有基本的学习策略技巧,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是我自己的事”,会管理学习过程;“我学会”,能够达成学习目标。综上可见,小学生自我导向学习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参与、方法能力和认知责任。教师需要指向这三个方面,采用个性化的教学策略来适应学生在自我导向性上的状态,进而赋予学生学习的能量和能力,激励、支持学生展开学习。
一、以“兴趣”为起点,增强内驱力
对学习而言,外在刺激固然重要,更重要更长久的因素是内驱力。内驱力是学生学习兴趣、动机、目标、理想等心理意向的综合,是自我导向学习的强大支柱,能使学生以高涨的学习热情投入学习,并能使学生自觉调控学习過程,克服困难与障碍,坚持不懈地努力。
学习内驱力发端于好奇心和兴趣。教师需要创造富有激励性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萌生学习兴趣和愿望;需要提供多样性的学习活动和多方面积极参与的机会,逐步稳固学生的学习信心,形成持续学习的内在性动力。
1.找到真实的问题
儿童天生具有探究问题的欲望,教师应该促使学生自己思考并解决问题,催生自我导向学习。杜威的“思维五步法”理论认为,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情境,这是思维的出发点;要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这是思维的刺激物[2]。真实的问题推动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主动学习,是自我导向学习的催化剂。
现在的课堂中,教师鼓励学生质疑,但往往形成了一定套路。语文课上老师经常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为什么这样?”“结果如何?”有的时候,这些问题课文中讲得很清楚,信息显而易见,可以直接找到,不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阅读、思考、探索,并不是初步阅读产生的真正的疑问,这些只是“假问题”。真实的问题,首先应该来源于学生自己的学习初感,是学生真正有疑惑想问、想弄明白的问题;其次,并非所有来自学生的真实问题都可以作为自我导向学习展开的关键问题,教师要依据本课的学习目标进行筛选,择取有意思、有意义的问题,作为关键问题,引发学生的自我导向学习;再次,真实的问题也可以由教师提出,即这个问题虽不是学生自己提出的,但对学生来说,的确是个“真实的问题”。教师基于学生的经验基础,设计以教学核心知识为基础,激发学生高参与度的关键问题,用真实的问题架构学习活动的时空,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求和深度的参与意向,引发学生的思考、讨论、理解、探索的学习行为。
真实的问题最好具有开放性、延展性和综合性,一个问题的解决能引发另一个问题的产生或者解决,形成“问题串”,吸引学生的学习不断向前走,向深处走,使学习经验结构化、整体化。
2.设计挑战性的任务
一个有真实情景、有趣又有挑战性的任务,能够吸引学生自觉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完成。由此可见,一项能够吸引学生倾尽全力去完成的挑战性学习任务也是自我导向学习的发端。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可以让学生发挥自身的能量,积极主动地应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学习,实现学习目标,发展自我导向学习能力。
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对小学生来说,可以是一个具有较大思维空间的问题探究行动,也可以是一项手脑并用,融阅读、理解、思考、创造等不同环节的实践活动。它承载着学习目标,具有“实感”,能够“实干”,是学生自我导向学习的核心,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进程,在任务驱动中自主吸收知识,进行思考探索,寻求解决路径。其“挑战性”表现在:首先,基于教材内容,又超越教材内容的具体细节和事实性描述,蕴含对更本质问题、概念性知识、规律性知识的探究;其次,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能促进学生超越现有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提升;再次,具有适度的复杂性,不停留于低阶思维,能引发高阶思维,需要进行深度思考,思维活动的强度相对较大。
设计自带学习动力的学习任务至关重要。第一,要与学生即将学习的知识紧密关联,紧扣学习主题、目标,聚焦学习重点、难点,使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成为新知的探索、发现、内化、迁移、应用的过程;第二,要体现儿童意趣,任务内容要基于学生经验,联系学生生活,呈现形式有趣,使学生愿意迎接挑战;第三,不仅要基于教材,还要超越教材,循着教材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独特价值设计,让教材发挥“例子”和“凭借”的作用,成为完成任务的主要学习资源。
3.创造连续性的胜利与成就感
相关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业成就感、效能感及学业自我导向学习之间相关性显著。成就感会使学生不断增强自信心,从内心相信自己的能力能够达到更高层次。这种心理不断强化,就成为其积极地投入下次学习活动的内驱力,推动其自我导向学习的不断深入,更加乐于付出努力和采取策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度更高的问题。学习成就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任务、实现目标、得到认可时产生的一种满足、兴奋、愉悦的情感体验。对小学生来说,可能来自一次正确的回答、一份优秀的作业、一次老师的表扬、一次同伴的欣赏。不断地得到成功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学习推动力量,学习的兴趣、信心、能力在连续性的胜利和成就感中逐步累积起来。
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成就感,首先要设定具体适切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与学生的实际水平之间应保持合理的张力,由浅入深,由易渐难,层级推进,学一课有一得,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到自己的每一步发展,体验到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其次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把学生的潜能发挥出来,让他们发现自己,实现价值,深刻体会学习的乐趣。笔者曾尝试引导学生“做小老师”的方式来学习,通过“学进去再讲出来”“以讲再促学”。在活动中发现,这种学习方式的效率是最高的,也最能促进学生先学、主动学。第三,要给予学生正向激励,摒弃泛泛而谈,力求真诚具体,多用肯定性评价、针对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二、以“方法”为要素,提升学习力
自我导向学习能力需要时间来进行持久培育。学生需要有一定的自主学习方法和策略的积累,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适合自己学习实际情况的学习方法,才可以调控自己的学习进程、节奏,触发积极而良性的自我导向学习。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初始阶段,不能自发地掌握学习方法。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内容,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指导途径,通过具体学习情境中的有效互动,帮助学生选择适宜当前学习的恰当的学习方法,改善自我导向学习的策略和过程,使学习真正成为“我的学习”,提高学习质量的同时,逐步形成属于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
1.以范式“引”
教师关键性的示范和引领在小学生自我导向学习中仍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要探索学科学习的规律,将学习方法指导自然地渗透在学习过程中。要将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紧密结合,按照一定的程序步骤和学习需要,提供范式,进行示范性指导,不是让学生简单地模仿和复制,而是让学生经历体验,引导学生在此时此地的实践中领悟学习方法,在彼时彼地和教师不在场的类似情境中自觉灵活地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为促进学生自我导向学习,教师首先要关注学科的基础性、代表性、本质性的学习方法的范式引领。譬如语文学科,学习一类文体的基本图式,可以用于同一类文章、同一种语言现象的学习;数学学科,解决一类应用题时,可以采用画线段图的方法等。同时还要关注不同学科共同需要的搜集资料、思考问题、讨论表达等学习方法的范式引领。譬如思考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按照“看问题,圈关键词——读课本,找关键点”的思路进行;讨论表达的范式,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我认为……因为……”“由……这些语句,我读懂了……”“我同意……的意见,我还有补充……”等句式进行表达。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作为基础,进入到具体情境中,自我导向学习才能顺利启动,并持续进行下去。
2.以支架“扶”
因为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经验基础,自我导向学习的过程必然会遇到障碍和困难。教师需要适时介入,为学生的学提供支架,帮助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这里的“支架”,是关于学习方法的程序性、策略性指引,是暂时的、辅助性的手段和方式。支架是助学的桥梁,对学生突破学习的重点难点大有裨益,学习速度在支架应用中提升,知识意义建构更加顺利,學习能力和水平发展更好、更快。
自我导向学习中的支架可以表现为设置阶梯型问题、设计图表(任务单、导学单等)、提供相关资源、推送微课、启动同伴协作等。通过循序渐进地提供这些符合学生实际能力和需要的线索和提示,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障碍,进而将支架的作用渗透到更多的知识学习中去,提升学生自主完善认知方法的能力与习惯。当然,支架应该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而逐渐淡出,以使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3.以反思“推”
某一阶段或某一部分知识的学习结束后,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反思,是自我导向学习的重要环节。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是不断总结自我、认识自我、调控自我,自我进步和成长的过程。通过反思,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对学习活动有比较清晰的理解;通过反思,学生可以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和不足,不断积累、整理、归纳、修正,使得零散的学习方法结构化,丰富自己的学习方法体系;通过反思,学生可以优化学习行为习惯,使自己具有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展开之后的自我导向学习。
对小学生而言,自我导向学习中的反思要由感性渐至理性。教师可以采用自我导向学习量表、学习提醒、学习记录等,引导学生有秩序地对学习进行回顾。通过自我评判、自我发现、自我改进,发展自我导向学习能力。
三、以“约定”为载体,形成自控力
自我导向学习不仅需要学习者自主开展,也需要学习者具有自我控制的能力,因此自主、自律十分重要。诺尔斯强调学习的责任应该回归到学习者本身,他把“学习契约”作为学习者和助长者间的沟通工具,以个人过程计划督促学习者执行自己的学习程序。学习是需要刻苦和坚持的,小学生遇到障碍或者外界诱惑容易停顿或者放弃学习。针对小学生的心理控制特点,在小学生自我导向学习中可尝试同伴、教师甚至家长共同参与,以自愿、平等、协商为基本途径,由学生自己制定“约定”,协助和推动学生管理自己的学习。
1.集体公约
个体的思想行为具有受集体的作用并朝集体占优势的方向变化的特点,个体对集体的归属需要是改变的内在原因。学生生活在集体中,即使没有人教,他们也能相互交流,了解新的思想和看法,形成行为判断力。同时,与集体的一致性,被集体认同,会让学生得到安全感和满足感。教师可以发挥这种无形的教育力量,以“集体公约”的形式,锤炼学生的自控能力。这里的“集体公约”是学生集体认同,愿意遵守执行的学习程序和要求,可以分为项目约定和行动约定。项目约定是针对某一阶段具体的学习项目实施的。譬如“整本书阅读”是对目标、任务、方法、时间、奖惩等形成的约定;行动约定则更着眼于某一阶段学习态度和行为的共同约定,譬如“预习,我们这样做……”“批注,我们这样做……”集体公约在教师的建议或促动下,由学生自己认真讨论,郑重约定。约定应贴近学生实际情况,简明实在、切口小、可操作、可执行、易测评,约定产生后学生签名承诺,依约而行。约定中应含有对履约的激励机制,譬如免写作业、完成一项心愿等。
2.伙伴相约
儿童通过观察体会习得行为标准,与同伴的交往是习得来源。伙伴可亲、可信、可学,容易接受和模仿,伙伴的成就和能力可能成为参照,伙伴之间的交往互动有维持和强化行为标准的功能。在自我导向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与小伙伴组成学习共同体,共同进行学习管理和控制。
首先,伙伴的确定要摒弃常规思维中的优秀学生与后进学生的搭配,教师可以建议,但必须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相处和谐、志趣相投的同学结伴相约。其次,伙伴应“一起行动”,一起研制学习目标,一起商定学习内容,一起选择学习方法,一起实施学习过程,学习后一起反思。再次,伙伴之间形成“相互教育”的关系,你追我赶,良性竞争,彼此成为对方的“小先生”,还要相互督促,克服惰性。
3.自我规约
自我导向学习从根本上說,需要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因此要激发小学生自我学习潜能,逐步增强主动控制学习的意识,逐步独立而持续完成学习活动。
教师要指导学生借助一些量表,进行自我规约:制订学习单,为完成学习安排适当的步骤;设置任务提醒,在关键的时间点提醒自己行动;做好学习记录表,记录自己的学习进度以及小进步、小成果;制订自我评价单,对自己的学习方法、感受、体验进行全面的总结和评价。
戈瑞森认为“自我导向学习是学习者和教师合作的过程”[3]。教师成为理性的学习支持者、促动者,指导学生制定和执行自己的学习程序,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不断向自我导向水平的较高层级过渡,有利于学生独立学习品格的早期培养,有利于适应高一级学习和持续学习,有利于学生成为自主、自觉、自律的终身学习者。
参考文献:
[1]殷玉新.诺尔斯自我导向学习模型的解读认知与实践印证[J].成人教育,2014(1):4.
[2]刘新科.杜威“思维五步法”新探[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1):123.
[3]刘奉越.西方成人自我导向学习理论发展的比较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4(2):30.
责任编辑:赵赟
Teacher Support Point of Pupils' Self-directed Learning
Li Shuying
(Anzhen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Wuxi 214104, China)
Abstract: Pupils self-directed learning emphasizes subject participation, method ability and cognitive responsibility. As an important constructive interactive partner, teachers should adopt personalized teaching strategies to adapt to studentsself-directed state, starting from interest, and continuously enhancing internal drive; using methods as elements to cultivate and improve learning ability. It serves as a carrier to sharpen and develop self-control, give students the energy and ability to learn, and encourage and support students to start self-directed learning.
Key words: self-directed learning; internal drive; learning ability; self-control
*本文系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生自我导向学习的实践建构研究”(C/B/2016/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0-10-12
作者简介:李淑英,无锡市安镇实验小学(江苏无锡,214104)校长,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