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期待:回归文本的价值体验

2016-01-29左宇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6年1期
关键词:阅读期待

左宇

[摘 要]语文阅读课堂要善于运用阅读期待。期待让学生渐渐“读懂”;期待让学生慢慢“读会”;期待让学生逐渐“读活”。运用阅读期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达到深化语文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阅读期待 读懂 读会 读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1-04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可见,对文本材料的阅读期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学习能否深入,思维发展能否深刻,能力提升能否优化。语文课堂中应激发和运用阅读期待,从而深化教学的有效性。

一、我们选择在期待中“读懂”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对阅读产生期待,让他们在期待中走入文本,理解文本的内容,为后续的有效对话做好铺垫。

聆听名师的课堂教学,教的是《花钟》一课,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在期待中读懂的。

师:读了课题,在你们的头脑里会有哪些疑问呢?

生:(众)花钟是什么?为什么叫花钟?花为什么能是花钟?

师:你们的疑问特别有价值,记住你们的问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检查课文重点句段的朗读情况)

师:你们找到答案了吗?

生1:我知道了,花开放的时间和钟上的时间一样。

生2:老师,我读了课文,很惊讶的了解到花开的时间与我们的时间几乎是一样的。

生3:老师,是不是花就可以表示时间呢?那么,课文的题目也是因此而来的吧?

师:同学们,你们很棒!你们通过自己阅读找到了答案,也读懂了课文内容。

在以上的教学片段中,教师把课文题目作为切入点,提出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引发他们的阅读期待,让他们在期待中探索问题,探寻答案。从学生的学习效果来看,他们读懂了。这就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我们坚持在期待中“读会”

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引领学生学会品味文字,学会用“两只眼睛读书”,一只看文字的表面,一只读出文字背后的意思。因此,我们要坚持运用阅读期待,在期待中引领学生读会。

在听《百合花开》这篇课文时,授课教师就很好地运用学生的阅读期待,深化了课堂学习的效果。

师:历经了这么多的不容易之后,百合终于开出花了,野草和蜂蝶见了再也不敢嘲笑它。同学们,你们仔细想一想,它们怕什么呢?

生:老师,我觉得它们可能是怕百合嘲笑它们吧!

师:这是你的认识,或者说这是最初的认识。那么,到底是不是你所猜想的这样呢?我们留个悬念在这儿,谁能再来读读这一段,读出百合开花的那份不容易,那份欣喜呢?

案例中,教师留了悬念,以此来抓住学生的眼球,诱发他们产生阅读期待。当文本阅读继续深入时,学生对文本也有了新的认识。此时,教师再让他们解释悬念,学生就能真正理解文中语句所要表达的主旨。在学生回答时,教师及时地指出不足,适时地诱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带着期待与文本对话,最后,在交流中圆满解读文本。

三、我们贯彻在期待中“读活”

语文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内,课外丰富的资源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索,在课外求发展。当学生在课外也能主动地阅读文本时,我们的语文教学才算是真正成功。

苏教版《嫦娥奔月》是一篇经典神话,朴实清新的叙述风格让人回味,也使嫦娥美丽善良、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跃然纸上。在课的结尾处,教师留了一个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读到这里,是不是还有许多问题、许多期待啊?

生1:老师,嫦娥去了月宫,她生活得好吗?

生2:我很好奇,嫦娥最后与后羿见面了吗?

生3:老师,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我很想知道故事中的坏人有什么下场?

生4:老师,王母娘娘也挺可恶的,她就给一颗仙药,如果给两颗,结局可能就没那么悲惨了。

……

师:看来,这则民间故事深深地打动了同学们的心。我们的课文只是这则民间故事的节选,要想解决刚才的疑问,还需要大家课后去阅读《中国民间神话故事》中的完整版《嫦娥奔月》。下节课,我们再接着交流,好吗?

带着期待走出课堂,带着疑问走近文本,打破了课堂教学的限制,联通了课堂与生活,为学生的课外生活增添了乐趣。这或许才是阅读期待最大的显性价值。

总之,阅读课堂中要善于运用阅读期待,要让我们的每一节课都因期待而更加精彩,让阅读期待促进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阅读期待
演绎“阅读期待”的精彩
我的课堂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