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言语智慧的语文深度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2020-07-30王蓓伦

江苏教育研究 2020年34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语文

摘要:指向言语智慧的语文深度学习是指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进行言语知识的联系,建构个体言语系统,并将已有的言语知识迁移运用到新的情境中,表现言语的个性与艺术,发展并提升个体言语思维能力,理解、传承文化,并且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语文深度学习应当从生活走向“深活”,从内心走向内发,从思考走向思辨,最终达成培养学生言语智慧的长远目的。

关键词:深度学习;言语智慧;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12A-0065-04

“深度学习”一词起源于机器学习,是对人的信息加工方式的模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深度学习”的理念被引入教育领域。Ference Marton和Roger Saljo最早提出了教育领域中“深度学习”的概念,认为深度学习是一个有助于提高学习者解决问题并做出决策能力的知识迁移的过程。本文从言语智慧的角度出发,探究指向言语智慧的语文深度学习的内涵,并提炼出相关策略,为一线教师提供操作性建议。

一、深度学习与言语智慧的定义与内涵

1.深度学习

黎加厚教授认为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将众多思想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1]。郭华教授和吴永军教授则认为,“深度学习”之“深”,除了“深”在系统结构和教学规律,更“深”在心灵,是学生投入全部意志、情感、思想的活动,它指向核心素养的养成和人的全面发展。本文将“深度学习”定义为“在真实的情境中,學习者积极主动进行知识的联系与建构,并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最终做到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个人素养的过程。”

2.言语智慧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指出:“‘言语智慧就是指在生活现场中表现出来的言语应对能力和机智。”[2]李海林则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指出言语智慧是一种综合的心理品质,包括言语知觉、言语记忆、言语思维、言语情感、言语个性等方面。如此看来,“言语智慧”即“人在生活中的言语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言语表达的个性与艺术,言语思维能力和机智,言语背后所隐藏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文底蕴。

3.指向言语智慧的语文深度学习

根据以上论述,本文将“指向言语智慧的语文深度学习”定义为“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者积极主动进行言语知识的联系,建构个体言语系统,并将已有的言语知识迁移运用到新的情境中,表现言语的个性与艺术,发展并提升个体言语思维能力,理解、传承文化,并且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二、语文深度学习指向言语智慧的原因分析

培养学生的言语智慧除了要培养表达的个性与艺术,更要培养其言语思维能力和机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累文化底蕴。而语文深度学习的目的也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在于提高个人素养。语文深度学习与培养言语智慧二者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而学会语言的运用是言语智慧的基本内涵之一。薛法根老师也指出,语文教育,就其哲学实质来说,就是言语智慧教育。因此,语文深度学习应以培养学习的言语智慧为长远目的。

三、指向言语智慧的语文深度学习的策略

1.从生活出发,走向“深活”

实际生活是深度学习的指南针,指向言语智慧的语文深度学习应当从生活中汲取养分,更应该在生活中运用言语智慧,学得“深”,才能用得“活”。

(1)基于生活,研究学生的天性与需求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研究学生的天性与需求,是进行语文深度学习的准备工作和重要前提。

首先,理论与现实结合,研究学生天性。教师应当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研究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再组织教学内容。此外,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在掌握了相关理论后,还要观察学生的言语实际发展水平,毕竟学生实际的言语发展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要深入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实际发展水平,之后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和心理的语文教学内容。

其次,点面结合,研究学生现实需求。一方面,教师要从班级整体出发,满足学生高层次需求。言语智慧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得以体现,在课堂中,可以适时采取同桌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深度对话,课后也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探究性语文学习,使学生的社交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得以满足。另一方面,每个学生的需求又是不同的,有的学生需要的是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有的学生需要的是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应当研究学生个体的现实需要,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2)基于生活,挖掘教材的准度与深度

孙双金老师指出:“语文深度学习的原点,追本溯源在于深度备课。”[3]如何进行深度备课,归根究底,是要把握教材的准度,挖掘教材的深度。例如《美丽的丹顶鹤》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它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鲜红鲜红的,怪不得人们都叫它丹顶鹤。”在这句话中,“嵌”字用得十分巧妙。“嵌”字在字典上解释为“把较小的东西卡进较大东西上面的凹处”。要理解“嵌”字本身的意思并不难,难的是体会“嵌”字的妙用。教师可以将“嵌”字与其他的字例如“放”“安”“卡”作对比,从而让学生发现“嵌”字的巧妙之处,理解作者用词的精准。这是把握教材的准备,教师还应挖掘教材的深度。这句话中用了“怪不得”来引出了丹顶鹤名字的来历,一读就懂,但是教师可以解读得更深,例如可以出示珍珠鸟的图片,并出示“它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后背上有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怪不得_________ 。”或者出示白头翁的图片,并且出示__________“ ,怪不得人们叫它白头翁。”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从而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3)基于生活,实现方法的实践与运用

布鲁姆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从低到高分为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指向言语智慧的语文深度学习应聚焦在高层次的目标上,应指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与方法。例如《动物王国开大会》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了动物王国要开大会,老虎让狗熊通知,狗熊在狐狸、大灰狼、梅花鹿的提醒下,终于把时间、地点、参加人、事情等等要素说清楚了。课堂中,学生仅仅理解了课文就行了吗?不,远远不够,指向言语智慧的语文深度学习必然是指向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联系学生生活,比如最近要开家长会了,那就让学生给家长写一个开家长会的通知;最近要举办校级运动会了,那就给全校学生写一个举办运动会的通知。换句话说,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为学生运用所学创设条件,在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检验深度学习的有效性,实现方法和技能的迁移运用。

2.从内心出发,走向内发

指向言语智慧的语文深度学习,是需要学生高度投入情感、意志的活动,教师应当关注学生内心,切不可让学生对老师和课堂产生恐惧心理,应当营造和谐友善的学习氛围,在创造学生学习兴奋点的同时要创造条件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以此唤醒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让学生自发地参与语文学习。

(1)积极语言,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积极语言是引发个体积极情绪,发现个体优点及潜能,关注使人生美好的有利条件,促进个体美德及积极品质形成,有利于建构积极人际关系的语言[4]。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积极语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强化信心。

教师可以通过积极语言,例如“老师一直觉得你的声音非常好听,你能大声地为大家朗读一遍,让大家欣赏你动听的声音吗?”“其实你只要大声一点,也能向刚才的同学那样获得大家的掌声,你想再试一次吗?”“答不出来没关系,老师给你点提示,假如你看到别人帮你打扫干净了卧室,你会对那人说些什么呢?”以此向学生传递正面期望,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这些积极语言看似平常,对学生的要求也不高,但是却能给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学生可以犯错,可以胆怯,可以和老师有不同意见,老师和其他学生不会因此批评他、嘲笑他。在轻松、自由、和谐的氛围中学习,这是语文深度学习的心理基础。

(2)成功体验,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一线教师面对的学生很多,有的学生能自发具备百折不饶的意志和精神,但更多的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是做不到仅靠兴趣就能持续进行深度学习的。在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他们一些物质奖励外的成功体验。

特级教师管建刚老师在上作文课时,就特别注重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在一次作文指导课上,管建刚老师首先出示了一个作文片段,大家都不知道是谁写的。管老师让大家品读这个片段,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出了很多优点。最后,管老师揭示了作者,教室里自发地响起了一片掌声。这种成功体验比任何方法指导更有利于学生写作。接着,管老师又用相同的方式“表扬”了很多人。直到出示了一个片段,语言平淡无奇,学生都找不出其中的亮点。只见管老师指着那小小的“!”,说:“难道这个感叹号用得不好吗?”顿时,教室里响起了掌声。或者,这位学生与写作的故事会从这一个小小的感叹号开始。

(3)把握难度,创造学习的兴奋点

指向言语智慧的语文深度学习内容应当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即不会太难,让学生望而生畏,又不会太简单,让学生一看就没了继续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当把握学习难度,使学生都获得“跳一跳,摘桃子”的机会。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习作6的主题是“神奇的探险之旅”,要求学生写一个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这对于学生来说难度很高。教师可以提前几周就布置课外阅读的任务,提供一些冒险类的短篇故事,提前让学生受到冒险故事的熏染,积累一些词句和写作的方法。在上习作课时,教师让学生先思考以下问题:你希望和谁一同去冒险?你想去哪儿冒险?你打算带哪些装备?你可能会遇到什么危险?你会怎么解决遇到的危险?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然后再进行创造。经过前期铺垫和老师的指导,虽然学生创作一个探险故事仍旧有难度,但难度已被降低了许多,学生有了写作的支架。当学习内容看起来不那么简单,但又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的,学生就会摩拳擦掌,兴奋起来。学习中的这种兴奋难能可贵,它将使学生抛却外在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去,深度学习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3.从思考出发,走向思辨

(1)在思考中构建言语认知网络

指向言语智慧的语文深度学习的核心,就是要建立起言语知识的网络,而不仅仅是将新知识与旧知识产生单一的联系,而是构造一个丰富的、整合的知识结构。以最基础的识字教学为例,当教到“日”字时,教师可以问学生:“‘日字非常调皮,它跑着跑着,丢了一笔,想一想,它变成什么字了呢?”学生会联想到“口”字。这便是将“日”与“口”联系起来了。教师可以接着问:“如果让你为‘日字添上一笔,它会变成什么字呢?”学生会联想到“白”“田”“目”“旦”“旧”等字。于是,一个以“日”字为核心的生字网络便初步建构起来了。对于思维敏捷的学生来说,他们还能想到“日”字加两笔或者三笔后变成什么字,从而建立起更加庞大的识字网络。

(2)在反思中提高元认知能力

语文深度学习不仅要求学生对言语知识有建构性的认识,更要求学生能学会语文学习,因此,少不了对学习方法和过程的监控,这便要求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以《自相矛盾》这一课为例,在学完课文后,教师问学生:“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大部分学生从学习内容方面回答“我学到了什么”。这样的回答只是总结,并不是反思。教师追问道:“这篇古文中有很多难懂的字,比如‘譽‘弗,你是怎么知道这些字的意思的?”学生纷纷回答“我是查古汉语字典的。”“昨天妈妈告诉我的。”“我给它们组了个词。”“我是瞎猜的!”教师再进行总结:“原来我们在学习古文和古诗时,有那么多方法来理解关键字的含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顾自己学习时所用的方法,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有了反思和新的认识,提高了元认知能力。这种元认知能力将会伴随着语文深度学习迁移到别的知识的学习中去。

(3)在思辨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语文是一门主观的学科,文字能传递信息,还能代表文化,同时还隐藏着价值观。而对文字背后文化与价值观的解读,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指向言语智慧的语文深度学习就是要发现文字背后的内涵,在思考、讨论、争辩中辨别价值,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执教《田忌赛马》一课时,我让学生来谈谈对孙膑的看法。绝大部分學生如同我的预期,谈到了孙膑的聪明、机智。但有一位学生发出了反对的声音:“孙膑很狡诈,他破坏了比赛的公平性。”学生马上开始议论纷纷,很多学生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接着,我问学生:“孙膑为什么会知道齐威王第一场会用上等马?”学生再次发表了自己的想法,有人说这是比赛前齐威王自己公布的,有人说这是孙膑偷偷叫人去查的。“如果孙膑是用了不光彩的方法得知齐威王出马的顺序,那他的确有投机取巧的嫌疑,但是,如果齐威王的出马顺序是公开的,那孙膑取胜也完全是依靠他的机智呀!”学生听了,若有所悟。在这里,我并没有给孙膑贴上“机智”或者“狡诈”的标签,而是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情境下“机智”和“狡诈”有着本质区别,从而引导学生做“机智”的人,而不是“狡诈”的人——我们可以想办法获得比赛的胜利,但不能通过卑劣的手段破坏比赛的公正性。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从本质上来说,“学”不等于“思”,“思”是深度学习的核心,再怎么强调“思”的重要性都不为过。在课堂中,教师不妨多多留白,让学生去思考,去反思,去思辨。

深度学习并不是指一般的学习者自学,而是在教学中发生的学生学习,这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帮助。指向言语智慧的语文深度学习“深”在思维,“深”在情感。教师应在研究学生和教材的基础上,精心组织教学内容,营造平和友善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中发展思维能力,逐渐培养其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何玲,黎加厚.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计算机教与学, 2005(5):29-30.

[2]薛法根.言语智慧教学——基于组块的阅读教学策略[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2009(12):24-28.

[3]孙双金.为素养而教深度学习的实施策略[M].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9(9):69.

[4]陈虹.给教师的101条积极心理学建议:积极语言HAPPY[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

责任编辑:赵赟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Chinese Deep Learning Pointing to Verbal Wisdom

WANG Beilun

(Wujiang Sixian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Suzhou 215200, China)

Abstract: In-depth language learning for verbal wisdom means the art and character that in real situations, learners actively connect verbal knowledge, construct individual verbal systems, and transfer existing verbal knowledge to new situations to express speech. Also it is a process of developing and enhancing the individuals verbal thinking ability, understanding and inheriting culture, and establishing correct values. Chinese in-depth learning should move from life to “deep living”, from the heart to the inward development, from thinking to speculation, and finally achieve the long-term goal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verbal wisdom.

Key words: deep learning; verbal wisdom;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收稿日期:2020-09-12

作者简介:王蓓伦,苏州市吴江区思贤实验小学(江苏苏州,215200)。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小学语文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