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民间艺术,弘扬香包文化

2020-07-30申茹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13期
关键词:传承校园发展

申茹

摘 要:徐州香包是传统的民间艺术品,制作和佩戴香包的习俗在中国由来已久。是以男耕女织为标志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正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将从香包的历史、发展以及进校园的传承等多方面进行系统的阐述,旨在为徐州本土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徐州香包 校园 传承 发展

“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这句话出自屈原的《离骚》。香包,越千年而余绪未泯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存和再生。为弘扬传统文化,体验民间艺术,我校举行了“传统文化进校园”主题香包制作活动。活动聘请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作品被称作“布艺软雕塑”的王振霞老师亲临指导,让孩子们感受“非遗”文化魅力,增添动手乐趣。

一、徐州香包的历史与发展

香包,古代还将它称作“香囊”。古语称作“料布袋”“香布袋”。中国香包种类繁多,徐州香包因其独特的魅力一直深受大家的喜爱。史料记载香包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红罗覆斗帐”是汉乐府长诗《孔雀东南飞》中的诗句,可见香包的历史悠久。徐州香包可以从装饰性和造型上与其他种类的香包进行区分,它的突出特点是以新、奇、美、真,色彩对比强烈,形状敦实淳朴,立体造型很逼真,极具观赏、收藏价值。汉代的《礼记》中有这样一句话:“男女未冠笄者……衿缨皆陪容臭”。 汉代香包被称作容臭,在那个朝代未成年的男女都要佩戴香包。因此,我们可以推断两汉文化的发祥地徐州早在汉代时徐州香包工艺已经出现了,可见香包文化历史悠久。

新、奇、美、真是徐州香包造型上的特色。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水平,使得徐州香包的题材和种类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出现了各种题材的作品,其中最常见的包括神兽类、戏曲人物类、布袋和尚、神仙题材类、卡通形象类等等,更好地满足了当代人民的需求。工艺独特是香包文化的最大特点,其中图案繁多,绣出来的绣片栩栩如生、各种形象生动活泼,既有民俗寓意的祝福吉祥图语,也有简洁夸张的花草纹案,色彩突出暖色调大红色或橘黄色,显示出一种不同寻常的华丽之美,而且具有相当高工艺价值。除了以上的特点之外,他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这也是香包一直以来深受人们喜爱的必要条件。香包的传承人依据祖传秘方,选取数十种散发自然芳香的中药品种,不仅起到了安神养气的作用,还有一定的避邪功用。每个朝代经过不同的加工手续,选取不同的香包原料,以满足百姓们生活所需,因此深受人民的追捧。回头看,徐州香包的工艺在当代已非常少,因此这一传统工艺亟待继承和发扬。

二、传统文化进校园意义重大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孩子健康成长需要中华民族文化的浸润。进入新世纪,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与发展,人类对美好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义务教育需要有所改变,一种是师生关系,一种是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和经验的增长,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校教育的影响下,在社会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我校“建设书香校园,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开展以来,我们时刻铭记 “每个孩子都是祖国的希望可以创造美好明天”,特别是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团进入学校以来,让孩子们在少年品格发展的黄金期,形成爱国、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习惯,这种记忆会经久不忘,成为自己智慧的一部分。

总之,让学生在特定创设的教育活动中学会做人,学会创新,学会合作,目标是让孩子在活动中能够形成正确的三观,能够陶冶情感、热爱生活,使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中国传统文化需要很长时间的探究,我们需要让学生们从小接触中国的传统文化,认识了解传统文化。现在,独生子女居多,而且只是一味地尽享长辈们的无限宠爱,他们对父母关心甚少,对中华传统文化更是一无所知。因此,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义务就是让我们的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华传统文化,努力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接班人。

我们寄希望于,通过我们的融合教育可以使下一代能够更好地、更多地学习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的奥秘。最终目的是,让传统文化传承在各个领域都能做到发扬光大,成为一个有价值的可塑造的勤劳的中国人,同时作为一名中国人也应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努力打造中国特色的世界强国。各地区、学校需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开展各类“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学校坚持以引导激励为主、多方参与的原则,积极开展腰鼓、功夫扇等活动,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

结语

我校建校以来始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我校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布艺香包社团”于2017年9月开课了。目前为止,布艺香包社团教师成员36名,学生成员200多名。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孩子们对香包有了初步的认知,并在实践中逐渐掌握了多种类型香包的简单制作。我校香包汉服社团成立以来,社团师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成绩优异。

在传统香包制作的基础上,学校创新地把孩子们熟悉的彩泥、剪纸镂空、衍纸等美术技法运用到传统布艺香包中,制作出汉服、旗袍、背心等,有形态的塑造、有色彩的搭配。目前正在尝试把扎染社团中孩子们染得布料用来制作香包,让传统文化融合,擦出新的火花。

当代独生子女居多,孩子从小娇生惯养,当代青少年对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也知之甚少,也可以说只知道冰山一角,一代一代发展下去我国的传统文化很多将会被遗忘,学校教育应该加强下一代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随着文化大师相继去世,中国几千年传承的传统文化存在很大失传的风险。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抢救性地保护并让下一代能够继续传承。目前,我校将继续强化香包传统文化特色课程的开展,努力打造开发区香包展示基地,让更多的学生通过这个平台了解香包艺术,欣赏香包工艺,传承香包艺术的同时增加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在潜化中受到很好的洗礼。

參考文献

[1]田雨.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与小学美术微课教学的耦合研究——以徐州香包为中心[J].明日风尚,2017,(04):104.

[2]简旻.徐州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香包艺术为例[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6(5).

猜你喜欢

传承校园发展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区域发展篇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