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探讨
2020-07-30李利娟
李利娟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学校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素质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美育作为培养和塑造小学生综合素质和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故小学美术教学正逐渐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发现美、感知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 审美能力 培养
引言
本文将从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及其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对在小学美术课堂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出进一步的改善措施。
小学素质教育是以德、智、体、美为基础的教育,旨在实现小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其中,艺术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现阶段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之一,这也是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着重关注的细节,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教师理念传统陈旧
一些美术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存在偏差,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不利于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过分重视绘画技巧,而不重视审美能力的提高,难以保证学生以最高的热情吸收消化课堂知识并且滋生对艺术的热爱。故传统的授课理念已经不适合素质教育理念,新课堂改革致力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应首先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及审美能力,从而带动课堂效率的提升。
2.教学内容和方法单一
小学美术教材更新缓慢,影响了学生美术知识的学习。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载体,如果因部分教材缺乏新版本进行反复单一地讲授,学生的学习进度及兴趣都会受到极大影响。同时,通过对实际教学情况的分析,目前小学美术教学活动还处于课堂教学阶段,学生主要是在课堂上习得知识,参与美的享受,欣赏生活的快乐,实际的效果根本没有办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笔者认为只有引导学生走进实际的艺术,才能实现审美能力的真正提高,与室内教学相比,学生更喜欢在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环境中欣赏美术。因此,教师应创新培养方法,拓展审美能力的培养方法。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1.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审美兴趣
学校应定期组织培训,对美术教师进行审美培训,首先提高教师的审美能力、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才能进一步改善美术课堂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美术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转变教学理念,并突出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多媒体辅助教学,提升课堂丰富度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新的教学方法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学美术第6课《色彩的渐变》,教师可在课前通过相应视频进行动态的演示,展现色彩渐变的奇妙与美丽,充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讲解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色彩渐变对画面整体节奏、韵律的作用。又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小学美术第8课《瓢虫的花衣裳》,教师在教学生进行创作前,可播放相关的瓢虫视频,让学生看看真实的瓢虫样子,进而引导学生写实或自我创新完善画作。
3.开展美术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首先,可开展课堂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美术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理解学习。将美术融于生活,通過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着手观察身边的事物激发其审美情趣。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小学美术第4课《分一分,变一变》,教师可联系日常生活中过生日分蛋糕、给朋友分糖果等小朋友感兴趣的例子引入,指导学生通过手工制作及绘画了解形状和颜色的奥秘。
其次,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开展实践活动。大自然是一个巨大的天然教室,蕴含着无限的美。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和体验自然之美,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大自然,体验生活、体验大自然的神奇和美,真正认识到生活和艺术的美来自生活。如在讲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小学美术第8课《叶子上的小“血管”》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到学校生物园或附近公园亲身体验,观看叶子上的纹路,并鼓励学生收集一片落叶,课后根据实践观察、理论学习及收集到的落叶进行作画,能够更好地提升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要成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大课堂, 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成为具有一定美术技能、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的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特点,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引导和帮助,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宗莹.困境分析,对策研究——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4):75.
[2]吴蓉.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困境分析及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09):69.
[3]李莉.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S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