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表就能不迟到吗
2020-07-29鲁鑫
鲁鑫
利玛窦为何来中国?
1582年,意大利人利玛窦以传教士的身份抵达澳门,开始了他在中国近30年的传教生涯。为了向中国人证明欧洲也是文明之地,而非盛产商人和海盗的蛮夷之邦,利玛窦一方面努力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通过馈赠礼物等方式,积极向中国“上层人士”介绍欧洲先进的物质文明。机械钟表就是当时很受中国达官贵人喜爱的礼物之一。
万历皇帝喜欢什么礼物?
为尽快融入中国“上层社会”,利玛窦以儒生的身份自居,经常穿着标志文人士大夫身份的儒服。在利玛窦所著的书中,画面右侧的人物就是身穿儒服的利玛窦本人。
1601年,利玛窦终于见到了明朝的万历皇帝,在他呈给皇帝的贡品中,就包括一大一小两座自鸣钟,万历皇帝非常喜欢这份礼物。据说,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想把那座小自鸣钟拿去陈设,皇帝舍不得,便偷偷让太监把钟的自鸣装置拆掉后再送给太后,这样自鸣钟就不能报时了,太后最终扫兴地把它还给了皇帝。至于那座大自鸣钟,万历皇帝特地命人在御花园里给它盖了一座豪华的钟亭,花费了1300多两白银,这可远远超过了自鸣钟本身的价值!
可惜的是,利玛窦当年送给万历皇帝的两座自鸣钟早已不知所终,如今故宫博物院中收藏的机械钟表,基本是清代的。
故宫里的机械钟表都是进口的吗?
随着钟表制造技术由西方传入中国,到了清代,宫廷中使用的机械钟表已不全是从外国进口的舶来品了。内务府造办处下设的作钟处有很多“制造小能手”,他们生产了很多专供御用的钟表产品。此外,因為广州能与海外通商,当地很早就接触到西洋钟表,所以逐渐发展为民间机械钟表制造中心。现在,故宫博物院中收藏的部分机械钟表就是在广州生产并作为地方贡品献给皇帝的,这类钟表又被叫作“广钟”。
19世纪 法国 铜质热气球式钟
18世纪 英国 洋瓷雕飞仙人钟
为什么要自己制造机械钟表呢?
有的同学可能会有疑问,清代宫廷可以通过纳贡、采买等多种途径获取机械钟表,那为什么还要自己制造呢?这是因为,在当时机械钟表已经成了宫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品、时髦物品。在清代,几乎每位皇帝都有吟诵钟表的诗篇。你看康熙皇帝写的这首赞颂机械钟表的《咏自鸣钟》诗:
法自西洋始,巧心授受知。
轮行随刻转,表指按分移。
绛帻休催晓,金钟预报时。
清晨勤政务,数问奏章迟。
这首诗中的“法自西洋始,巧心授受知”就是说机械钟表源自西洋,但是清宫造办处聘请了精通钟表工艺的西洋传教士,由他们把钟表制造技术传授给中国本土的工匠和宫内太监,从而实现了御用钟表的本土化生产。“绛帻(jiàng zé)”是指头戴红巾的报晓人,他们听到鸡鸣后就会向皇帝报告天亮了。自鸣钟的报时功能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十分准确,所以皇帝无须再“闻鸡起舞”,只要听到自鸣钟的报时声,就可以早早起床,批阅奏章了。
大臣们也能用上机械钟表吗?
答案是肯定的,皇帝使用机械钟表来看时间,大臣们当然也要跟着潮流走啦!
据史书记载,乾隆时期的大学士傅恒为了上朝不误点,家里处处放着钟表,甚至仆人们也人手一块,随身携带。不过,当时的机械钟表需要通过上弦来保持动力,一旦忘记上弦或是发生什么故障,麻烦事就来了。有一次,傅恒去参见皇帝,临行前习惯性地看了看表,感觉时间还充裕得很,所以他从容地缓行进宫。结果到了朝堂才发现,皇帝早已在御座上等候多时了,吓得他赶紧磕头谢罪。原来是他的表坏了!这件事让谨慎的傅恒着实担惊受怕了好几天。后来人们还总结出一个规律,那就是越是家里有钟表的大臣,越容易迟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