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大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研究

2020-07-29王莉

高教学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调查研究课外阅读

王莉

摘  要:《大学语文》课程是一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一门课程,要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语文水平,离不开课外阅读。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及问题,合理加以引导和解决,对于提升少数民族学生国语水平,了解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3-0184-04

Abstract: The "college Chinese" course is a course to improve the humanities of students. To improve the language level of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reading is not possible without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Understanding the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and guiding and solving them reasonably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national language level of minority students and understanding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

Keywords: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阅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语言输入的重要方式之一。

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语文课外阅读尤其重要,因为他们在义务教育阶段与汉族学生相比阅读量远远不够,而阅读量的多少,阅读的范围大小,与学生的知识面,国语水平和对于中华文化的理解关系密切,因此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对于有效地进行大学语文教学,对于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调查研究

(一)调查对象

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学生选自喀什大学各专业一年级少数民族学生,研究者随机抽取6个专业进行问卷调查。参与本次调查的人数为 117人,文科专业58份,理科专业59份。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20份,回收率 100%,有效问卷为117 份,有效率为97.5%。

(二)调查工具

调查工具为语文课外阅读调查问卷。其中,本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调查对象的相关背景信息,第二部分为15个选择题。选择题部分由5部分组成,分别为:少数民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需求及动机、语文课外阅读材料范围、花在语文课外阅读的时间、语文课外阅读使用的策略、课外阅读时存在哪些问题以及课外阅读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以此调查少数民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为保证调查的质量,研究者在问卷制定的初稿完成时咨询了专家,按照专家提出的意见对问卷的每一题都进行了反复修改,修改后的问卷先选取了20名学生进行了试测,并进行了结果分析后,才形成问卷定稿。为保证问卷调查的可信度,研究者要求学生在作答时不记名,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为提高问卷的回收率及保证有效率,使学生能准确了解调查目的及意图,研究者要求发放问卷的教师在发放之前,先对问卷进行了必要的讲解后才进行发放的。

二、数据分析与讨论

(一)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课外阅读态度及效果

表1 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课外阅读态度及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欢课外阅读的学生有88人,比例为75%,一般的为28人,只有1%是不喜欢的。从最近一次的MHK考试的阅读成绩来看,120人中,有5人是因为阅读成绩没有达到50分,而没有取得MHK三级乙等大证书,占被测人数的4%;达到满分100分的有7人,占被测人数的6%;90分以上的有18人,占被测人数的15%;70分-80分段的有65人,占被测人数的54%;60分以上的有19人,占被测人数的16%;50分以上的有12人,占被测人数的10%。从考试成绩来看,阅读的兴趣与考试的分数是成正比的,而且学生自己也切身体会到课外阅读对于MHK考试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和阅读的数量

课外阅读需要时间,阅读的效果要有充足的时间为基础。从统计数据来看,近七成的学生阅读时间在1小时或是1小时以下,按照MHK三级阅读的标准(毕业标准),每分钟150-190字,每天阅读1小时大概阅读量为9000-11400字/小时,一年的阅读量为324-410.4万字/年。

从统计数据来看,读过1本书的占被测试人數的18%,读过2-5本的占54%,读过5本以上的占25%,以一本书25万字为标准的话,阅读5本是125万字,达到5本以上这一要求的只有25%的学生。以上的数据对比来看,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坚持每天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第三学段要求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第四学段要求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分钟现代文阅读在500-600字[1]。因此要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国语水平和语文素养,必须投入更多的时间来扩大课外阅读量,而且学生的课外阅读空间也还很大。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课外读物阅读情况

据统计,只有43%的学生自己去购买,去图书馆借阅的占46%,看网络电子书籍的占51%。这三种方式获得课外阅读资源的比例较大,跟朋友老师借占16%,朋友赠送占8.5%,班级订购阅读的仅占3%。从阅读的题材来看,阅读小说的比例较大,占到79%,其次是幽默笑话占61%,新闻占50%,而与学生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MHK材料,才占到35%,爱好诗歌阅读的仅占14.5%。

在与学生进行访谈过程中了解到,少数民族学生中阅读较多的书是《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人生不设限》《一年里的8760小时》《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等,读报纸的较少,关注的微信公众号差异也很大,较多的是本校的官方微博、普通话、高校就业平台、共青团中央等。学生对于新闻是简单浏览,对于小说阅读较仔细,购买较多的书籍也是小说,对于指导人生和励志的书籍也很热衷,对于MHK的材料只是在考前阅读较多,考完后基本不再看。

(四)少数民族大学生课外阅读策略

学生的国语水平,对于其阅读的策略有较大影响。被测试人中100%的人都采用查字典的方法,近一半的人采用根据前后文猜测词义,跳读不认识的词语占近一成,求助于老师和朋友的仅占16%,没有人因此选择停止阅读。

通过访谈了解到,学生采用猜测策略时,会用语素猜测,语境猜测,语义联想、利用文化知识猜测,根据上下文检索等,但是主要是以查字典为主。学生对于在书上做标记的方法使用较少,在笔记本上记录生词的也很少。

(五)少数民族大学生阅读四大名著情况

从统计数据来看,四本都读过的有 1人,读过三本的有4人,读过两本的有18人,一本也没读过的有17人。读过西游记的人数最多,占65%,讀其他三本的比例基本相同。通过访谈了解到,学生真正读完西游记的基本没有,主要是通过电视剧电影。其他三本也基本上是通过电视和电影了解到的,没有读过纸质版。学生反映主要是对里面的文化知识不了解,加之生词太多,不感兴趣。

三、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及对策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对少数民族大学生阅读情况有了基本地了解和认识,大部分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态度是积极的,认识上也到位,也感兴趣,但是也表现出,阅读的盲目性,缺乏计划性,阅读效果不够好,阅读的策略不够合理,阅读的时间不够等问题。

(一)针对阅读“盲目性,缺乏计划性,效果不好”的问题,我们应把握住,课外阅读要能够与《大学语文》课互补

在给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时,阅读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挑战性,阅读存在“舒适地带”,这对于学生来说内容好理解,读起来没有困难,在阅读中很愉悦,而这种阅读很难达成学习目标。如果学生读起来觉得艰涩难懂,这说明阅读遇到了挑战,克服困难后学生会有较强烈的成就感。我们给学生推荐课外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推荐适合他们的书。那么什么是适合他们的书呢?有一种叫“手指测量法”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评估自己的水平,选择与自己能力匹配的书籍。简单说,“手指测量法”就是,在一页书中如果只有一个不认识的字,那么显然这本书对于学生来说太简单了,如果遇到两个,那说明这本书适合学生的水平,出现三个,对学生来说难度还行,出现四个,就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了,五个的话就超出学生实际水平了,难度偏大了。当然,还有一部分书是学生不熟悉的,有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词语,是不算在内的。老师推荐时可根据此法。

在给学生推荐经典作品时,首先要有普适性。比如,《大学语文》课本中有关于四大名著的内容,学生读起来很费劲,除了《西游记》知道的内容多点,其他三本的内容大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因为自身水平的原因,加之对于文化背景不了解,所以电视剧内容也几乎没看过。而我们如果推荐原著,很显然不合适,因此推荐学生读改编版的初中版或是高中版即可,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老师再加以引导和督促,阅读效果一定会提高。

(二)对于阅读策略不合理、方法不科学的问题,教师应多加以指导

在课下看到有些学生阅读时,遇到不懂的就查百度,不认真思考,这对于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不利的。比如遇到不懂的汉字,可以根据汉字造字知识来猜测,还可利用偏旁部首、形声字、语义搭配、语境知识来猜测;在遇到因为背景文化知识的欠缺而不懂的内容时,可以利用手机百度了解相关知识,也可以向老师或是其他学生请教,还可以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知识的书籍,弥补文化背景知识的不足。还有学生用手指指着读,读出声,这种方法既慢,效率又低,还影响别人。教学生学会略读,让学生限时限量来读,规定在一定时间内读完一定数量的内容,接着逐步加快提高效率。还要教会学生不通读全文而掌握全篇主旨的方法,读标题,每一章节的内容提要,浏览关键部位等方法。

(三)对于阅读时间不足和阅读速度跟不上的问题,可以考虑把课外阅读当成是《大学语文》课程的一个部分,阅读的内容是课程的拓展内容,老师可以通过加强平时的督促检查来完成

比如讲到《苏州园林》一文时,可以先布置给学生,查阅关于苏州的地理位置、天气、旅游景点、美食的资料,然后查阅苏州园林相关知识,当做作业,记入平时成绩。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文化知识,对于祖国的了解也会更深一层。讲到《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应提前一周让学生查阅关于《红楼梦》中贾母、宝玉、黛玉、邢夫人等里面提到的人物大资料,然后让学生查阅林黛玉为什么要来贾府等背景知识,然后通过网络观看视频资料,在课前把相关知识弄懂、弄通。教师通过布置的作业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并记入平时成绩。除了这些以外,还可以通过开展读书交流会法的方式,以及通过写读后感的方式,评选出优秀文章给予奖励,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另外,可以利用网络,通过每天阅读打卡的方式,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提交作业。比如读《平凡的世界》,由于内容较多,104万字,按照每天读一个小时,每分钟读300字计算,读两个月,通过督促还可以提高学生阅读速度。老师制定统一的周计划,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灵活选择作业,对于完成好的给予奖励。让学生既有压力,又感兴趣。这样既保证了阅读的时间,又保证了阅读的数量。

四、结束语

有“得语文者得高考”的说法,这充分说明语文的重要性,而语文最重要的就是阅读。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场合都讲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道德精髓、现代价值和传承理念。中华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大都被记录在古典文献中,要将这些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就必须进行大量地阅读和学习,而大学语文课程就兼具这个功能,不仅可以指导大学生阅读传统经典、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自主阅读的意识。少数民族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问题很多,有一定的困难,但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少数民族学生的语文水平一定会越来越高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7-8.

[2]吴欣歆.培养真正的阅读者——整本书阅读之理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6.

[3]叶春丽,李珊珊.初中生英语课外调查现状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8(5):76-77.

[4]杨德明.少数民族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8(3):118-119.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大学生调查研究课外阅读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现代大学制度下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创新方向
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调查研究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