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络再平衡治疗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0-07-29李刘英车德亚游春芳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鳖甲肝郁代偿

李刘英 车德亚 游春芳

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四川 自贡,643000)

据流行病学调查统计分析,我国70%的肝硬化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82%的肝硬化患者既往有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10%~19%的患者与酒精性肝炎有关,其发病高峰年龄在35~48岁,男女比例约为5∶1[1]。代偿期肝硬化即为早期肝硬化,西医认为本病无特效治疗,中医治未病理论应用于肝硬化代偿期的治疗取得较大进展,在肝纤维化阶段进行中医的经络再平衡治疗,可以防止病变进一步加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患者均为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中西医结合科、传染科、消化科、肝胆科的住院或门诊患者,诊断符合代偿期肝炎肝硬化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40~65岁;平均(56.10±7.64)岁,病程1~25年。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39~63岁,平均(55.35±8.27)岁;病程0.5~2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中医诊断符合《肝硬化临床诊断、中医辨证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方案)》中肝硬化代偿期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型的诊断标准[3];西医诊断符合代偿期肝炎肝硬化诊断标准[4,5],另外增加以下3项作为此项研究入组标准:①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如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连蛋白(LN)4项指标中有2项或2项以上指标升高;②B超检查表现为肝实质回声增强、增粗,肝脏表面不光滑,边缘变钝;③肝脏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测量肝脏硬度值来评估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排除标准:①年龄在18岁以下,65岁以上者;②孕妇及哺乳期妇女;③怀疑肝癌者;④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⑤有严重的心脑血管、肺、肾、内分泌和造血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⑥过敏体质或对中药不耐受者。此课题符合伦理标准,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保肝、对症、营养支持等一般西医常规治疗,对于HBVDNA 阳性的患者,根据病情进行正规抗病毒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运用“治未病”养生保健理论方法,指导、制定并实施相应干预方案,包括因人制宜,辨证施膳;调畅情志、疏肝理气;起居有常,不妄劳作;动静相宜,适当锻炼;同时,使用摩拉生物共振治疗仪进行经络再平衡治疗(产地:德国;品牌:摩拉生物物理治疗仪;型号:MORA-Super+;操作参数:肝脏能量循环ITIS),每周1次,每次30min,疗程为3个月;口服中药鳖甲化肝汤,方药为:鳖甲20 g,土鳖虫(炒)、白术、柴胡、白芍(炒)、党参各15 g,枳实、赤芍、桃仁、地龙各12 g,炙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分早中晚3次口服,疗程均为3个月。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肝功能、 B超门静脉主干内径及脾脏厚度、肝脏硬度值、肝脾负荷值的变化,于治疗前后及随访6个月时各记录1次。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门静脉内径及脾厚度变化情况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门静脉内径及脾厚度变化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脾负荷值及肝脏硬度值变化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脾负荷值及肝脏硬度值变化比较

2.4 两组患者安全性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前后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肝硬化根据其临床表现,多归属于中医“臌胀、积聚、胁痛”等范围,病变常易累及脾土而出现水谷不化等临床病症[6]。肝硬化代偿期肝郁脾虚证是肝脾病证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中间证候,也是病机证候的转折点,故我们选择该证型。肝郁脾虚患者大多表现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7],血黏度改变易形成血栓[8],T3、T4均有所下降,免疫低下[8~11]等。结合现代研究理论,中医从治未病出发[12],辨证施膳、情志养生、起居有常、动静相宜,以疏肝解郁,行气活血为治疗大法[13],用自拟方鳖甲化肝汤进行了干预。鳖甲化肝汤由鳖甲、土鳖虫(炒)、白术、柴胡、白芍(炒)、炙甘草、枳实、党参、赤芍、桃仁、地龙组成,方中党参、白术、炙甘草有改善机体免疫之功;赤芍、桃仁、土鳖虫、地龙有活血化瘀,行血通络作用;而鳖甲有软坚、抗肝纤维化增生之力,且能使其逆向改变,从而促使肝脏软化,增加血中白蛋白含量,改善蛋白比例的作用;白术可提高血浆白蛋白[14,15];白芍补阴柔肝,且有较明显的利尿作用[16],促进腹水排出之效。总之,上述诸药配伍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降低门静脉压力,软肝化坚,改善蛋白比例等作用,故能有效改善肝硬变状况。诸药合用,发挥了“补、利、通、消”的作用,达散结消痞、解郁化痰、攻补兼施、肝脾同治之意。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其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有效防变。将中医治未病思想贯穿于肝硬化的防治始末,明确了经络测评及治疗与治未病理论的结合在肝郁脾虚型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治疗途径,对提高本病的临床疗效、减少医疗费用、防止病变进展等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下一步,应进行大样本的、多中心的盲法研究,进一步加强对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辨证施治,对不同证型的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鳖甲肝郁代偿
抗病毒治疗促进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再代偿研究进展
首次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获得再代偿的影响因素分析
柴芍六君汤加味结合自血疗法对脾虚肝郁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观察
软坚散结说鳖甲
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带虹膜隔人工晶体植入术后10年角膜内皮失代偿1例
改变肝郁体质,要想得开
治早期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