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化时代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

2020-07-28刘江

高教学刊 2020年24期
关键词:内涵式发展媒介素养互联网思维

刘江

摘  要:我国高职教育业已迈入信息化发展新的阶段,推进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互联网思维不断与教育科学研究融合是促进教育科研水平提高的必然选择;同时要应用融媒体手段创新管理体制,促进高校持续发展;在新媒体层出不穷的时代,加强高校党建工作人员的媒介素养是实现我国高校在媒介化社会中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媒介化社会;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互联网思维;媒介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4-0190-04

Abstract: China'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and it is imperative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talent training system; the constant integration of internet thinking and educat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level; at the same time, we need to use the means of financial media to innovate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work of Party build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era of emerging new media the media literacy of personnel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to realize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media society.

Keywords: media society;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Internet thinking; media literacy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体现出国家层面对教育信息化在宏观和战略意义上的高度重视。同时该纲要中提出的将到2020年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也必须依赖教育信息化实现。我国高职教育业已迈向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同时,学习型社会建设和终身学习理念的践行都向我国现有的人才培养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借助教育信息化的力量推进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开放,教学模式的革新,提高教学质量,这些都势在必行。

自“互联网思维”迅速传播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在传统教育理念不断受到冲击的今天,高职教育的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如何借助互联网平台整合的新资源和推出的新运营模式来更新教育方法和提高科学研究效率从而适应社会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是我国高职教育现阶段非常重要的任务。身处信息化社会的高职教育急需应用融媒体手段创新管理体制来适应高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从而更好为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提供服务和保障,促进高职院校自身持续不断地发展。基于网络信息化迅速发展而层出不穷的各类新媒体,由于其公开性、交互性和评价性的显著特点,给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加强媒介素养,既能利用各类媒介手段,又能有效规避风险,如何实现党建工作教育主体和客体的良性互动是现阶段高职院校校建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以教育信息化推进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当今时代的青少年被称为“网络土著”,他们成长于网络时代,能迅速接受各类信息,可以同时处理多项任务;思维独立,富有批判精神,善于利用网络平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能利用网络交流和分享;对于感兴趣的东西,可以自主地從网上搜集到比课堂上更丰富的信息和知识。我们的教育培养对象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许多高职院校仍沿用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其更新速度缓慢。因此,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教育质量必须通过借助信息化来借力发力。

如何实现各种文化、教育和知识资源的共享与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的难点之一。我们经历了“自发建设”到“共建共享”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公建众享模式”。该模式的优势在于政府主导下选拨全国优秀学习资源开发团队,可以开发出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这就避免了“自发建设”中资源质量差和重复率比较高的缺陷,可以为全民终身学习提供高质量的资源。随着教育资源的公建众享和终身学习理念的不断实践,这将打破传统的以学校为依托的学分给予形式,满足了个性化的学习发展需求,打破了传统的人才培养体制。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和教师团队的网络应用水平不断提高,教师自发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的工作也在潜移默化的反作用于高校的人才体制改革。

二、以互联网思维提升教育科学研究水平

李彦宏2011年在百度联盟峰会上首次提出互联网思维这个概念。他认为中国的传统产业对于互联网的认识、接受和使用程度都非常有限。传统产业应该在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背景下,以互联网的思维方式重新审视整个商业生态的发展。迅速发展的互联网对于我们生活环境的改变是颠覆性的,新的社会秩序正在建立。因此,应用新的思维模式应对时代变革也是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强大的互联网正在冲击着原有教育科研体制,却也为提升现有的教育科研水平提供了新的机遇。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基础建设正在实现由粗放到精细、由浅层到深层的转型升级。不同区域的高职院校和跨地区、跨校的信息化网络服务平台不断完善,推动资源整合与共享,促进政产学研用的有机结合,在完善服务平台的基础上,我国高职院校更要对原有教育教学管理结构和工作运行模式进行革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归根结底要依靠教师来实现,所以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以往教师习惯从专业和兴趣搞教学、搞研究。在快节奏的信息化社会中,如果仍沿用这种方法恐怕会与社会需求脱节。因此从确立研究选题开始,我们就要转变观念。网络信息化积累了庞大的数据资源,科学研究选题也要与时俱进依托大数据。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挖掘出社会公众、工商企业、政府和事业单位以及其他非盈利机构对科学知识和技术的需求情况,甚至能够辨别出哪些科学知识和技术需求是最为迫切和社会经济效益极为突出的,从而提高科研选题的针对性,实现科研选题的科学化。利用好网络资源,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这对于提高科研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节约社会资源,发挥社会经济价值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教师要大胆尝试勇于跨界整合,我们可以将伴随着互联网兴起的众筹模式引入到我们的科学研究领域。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科研经费不足的问题,而社会投资者希望有好的项目可以支持。有些项目可以尝试通过网络众筹平台来实现。科研团队找到科研选题,创建并完善科研项目,在科研众筹平台上进行宣传,吸引对项目感兴趣的投资方,双方进行合作推动科研项目完成。网络众筹平台对于提高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和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力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科研不仅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解决科研经费的问题,我们也可以借助互联网创建科研团队,吸纳社会人才,建立协作社区,使科研人员之间更容易形成良好搭配;推荐专业化;产生协作的新模式;使工作流程走向标准化;能增加交流的密度和频度;能实现更好地学术分工。打破传统的单打独斗搞科研的局面,集思广益,优势互补,让科研走出学校,利用好社会资源,发挥市场作用,提高科研生产效率。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我们也要多方位地利用好互联网,建立社会需求数据库和高校科研成果库的匹配与对接,提高科研成果的实质性转化率。实现科研成果的社会经济效益,惠及全民。因此我国各高职院校的当务之急是要积极应用互联网思维继续整合互联网平台资源,构建科研管理数据平台和服务体系,提高高职教育的科学研究水平。

三、以融媒体手段创新管理体制发展路径

从教育信息化的视角来考察,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体制与科研工作机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高职院校的管理体制也亟待创新以适应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管理信息化所建立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办公自动化等电子校务系统已经大大提高了高校管理效率,但其仍分属于学校内部各分管的业务部门,缺乏整体规划,数据不能共享,存在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的诸多问题,不但浪费了部分建设经费,而且增加了维护成本。因此,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走向融合是我国高校管理体制发展的必然要求。任何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完善的机制保障,其责任最终都是要落实到责任权利统一的工作部门。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既是一个管理问题,又是一个技术问题,这项工作的顺利展开需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默契配合,需要各个管理部门的积极参与。因此,承担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部门必须具有很强的协调功能和很高的权威。推行CIO体制,突破高校管理体制瓶颈。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许多信息化管理机构被认为是技术管理部门,并未赋予各部门之间的管理协调权力;还有许多高职院校成立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也只能是完成临时性的工作协调。在高职院校推行CIO体制对于解决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决策力度不够,高校内部各部门之间信息数据沟通存在壁垒的问题有积极意义。首席信息官(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是负责相关机构信息技术和系统所有领域的高级官员。他们通过指导对信息技术的利用来实现并支持所在机构的发展目标。他们即具备技术专长,又具有娴熟的业务能力,常常能将组织与机构的技术调配战略与业务战略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美国许多大学CIO全面主管校园信息化工作,对于其教育信息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要实现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协调统一必须从体制层面革新,CIO体制是我国高职院校体制革新可以尝试借鉴的成熟模式。与此同时,我们要利用好大数据资源,为了加强信息完整与统一,提高数据资源质量,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更好地为我国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服务,高职院校急需搭建统一、全方位的数据仓库,实现高校各职能部门现有的系统数据集成、重组。精确掌握数据对于提高学校信息化管理效率,节约管理成本有积极作用。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体制的建设不仅需要引进新的体制,利用好网络数据资源,究其根本是要加快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创新奖励机制,要重视信息化管理体系硬件设施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培训的投入。建立健全工作人员的奖励制度,优先选拔政治素质高,管理业务能力强,创新意识突出的人才,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考评机制,围绕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特点,重新构建考评体系,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和科研工作提供服务。

四、以媒介素养教育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在媒介化社会的大环境中,必须面对复杂的网络信息环境和异常活跃的学生群体。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以往的工作环境相对简单,信息传播可控性强,工作途径比较单一,主要通过民主生活会,支部学习等组织形式实现。在今天的信息化社会环境中充斥着庞大的信息量,鱼龙混杂且传播速度极快。同时活跃的学生群体也是网民主体,在网络环境下由于微博、QQ、自媒体、流媒体等多种传播方式的出现,学生群体思想活跃,个性鲜明,他们不仅能迅速接受网络信息,同时也进行再造和二次传播。这些都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地要求。党中央多次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是要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时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因此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必须依托信息化加强与学生群众的互动,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并让学生参与到党建工作中来,高职院校在党建工作中也要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本着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完成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者要在具备专业理论能力的同时要能掌握网络信息技术并将其创造性地应用在党建工作中。在发展党员,加强思想教育、开展组织生活、党员日常考核方面坚持网络和现实生活两条路径,相互补充从而将党建工作落实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例如建立党员申请网络平台,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提交入党申请书,各学院将学生的基本信息输入数据库。通过网络平台公示学生党员人选,采用网络投票的方式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确保发展黨员工作的公开和公正。同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利用好网络大数据资源。就是要树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观念。大数据技术能够对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开展情况,普通党员的学习、交往、生活等行为数据进行集成整合,然后进行量化,并以图表、曲线等可视化形式呈现出来,成为我们判断、评价党组织工作开展情况和党员学习工作状态的客观依据,为开展积极有效的党建工作提供保障。在开展思想教育的工作中,要积极借用各类网络传播工具,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社会时事政治、热点事件,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微信自2011年推出后成为了热门的传播工具。我们可以通过微信朋友圈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和思想动态,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类别划分建立微信群,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工作。运用微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考虑学生的作息规律,可以把学生睡觉前、用餐后等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但不要在休息时间发布朋友圈,更不能发布负能量的信息,作为党建工作者要合理利用好微信等各类信息传播工具。使用这些信息传播工具都应该掌握一个度,注意时间、频率以及内容,切忌不能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排斥。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事业发展速度很快,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高职教育的区域布局结构不断趋于合理,专业设置更加科学。在大众化教育和终生学习理念的倡导下,高职教育在社会服务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高职教育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不断的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加快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才能保证其持续健康的发展。

因此,高职教育现阶段必须有效整合教育信息化的力量继续推进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高职教育工作者也要更新观念,善于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模式开展教育与科研工作,提升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水平,更好地发挥高职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高校管理者更要与时俱进,主动借助互联网和基于互联网的融媒体手段创新管理体制发展路径,并不断提高自身媒介素养,改进高校党建工作方式方法,以适应媒介化社会的思想教育需求,助推高校的内涵式发展,从而实现我国高职教育稳健而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琳,王矗,李凡,等.创建数字化学习资源共建众享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1):73-77.

[2]陈琳.中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与路径选择[J].教育研究,2012(4):50-56.

[3]杨维荣.大数据时代高校科研管理创新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14):1-4.

[4]陈凯泉.虚拟科研环境: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兼论科研信息化的基本要素与内涵[J].远程教育杂志,2014(6):15-23.

[5]王仁高,徐鹏民.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制约[J].高校教育管理,2010(1):42-45.

[6]胡忠青.媒介素养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学术论坛,2005(2):161-165.

[7]米华全,申小蓉.应用大数据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6(8):75-78.

[8]李海波,旷晓霞.运用微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缘由、限度及对策[J].学术论坛,2017(1):167-170.

猜你喜欢

内涵式发展媒介素养互联网思维
浅析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管理内涵式发展思路探索
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内涵式发展与创新转型探讨
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结构要素及策略分析
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结构要素及策略分析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应用型高校学生创业教育探析
论述互联网思维在电子商务中的作用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