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茯苓汤加减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伴痛经疗效分析
2020-07-28谷少华
谷少华
(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产二科,河南 新乡 453500)
本研究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子宫腺肌病伴痛经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50例,均为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及参照组各75例。参照组年龄35~47岁,平均(41.08±2.81)岁;病程1~11年,平均(5.94±2.33)年;子宫体积60~77cm3,平均(68.85±6.79)cm3;痛经程度评分6.5~15.0分,平均(11.32±2.80)分。研究组年龄34~48岁,平均(40.94±2.75)岁;病程1~10年,平均(5.64±2.15)年;子宫体积62~76cm3,平均(69.27±6.52)cm3;痛经程度评分6.3~14.8分,平均(11.76±2.61)分。两组年龄、病程、子宫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西医符合《妇产科学》子宫腺肌病诊断标准[1],合并进行性痛经,B超检查显示子宫呈弥漫性增大,妇科检查显示子宫质硬、有压痛、局限性隆起。中医辨证分型为气滞血瘀型,主症为下腹部结块、刺痛拒按、乳房胀痛、舌质紫黯、脉沉弦、经色黯有块,次症为肢体麻木,肌肤甲错。
纳入标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存在月经周期延长、月经量多症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妊娠期、哺乳期女性,对所用药物有禁忌症,肝肾功能异常,合并瘀热互结型、痰浊瘀结型、肾虚血瘀型。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米非司酮(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648)10mg,经后第2天口服,1日1次。
研究组加用桂枝茯苓汤加减。茯苓12g,桂枝12g,赤芍12g,熟地黄9g,丹参6g,川牛膝6g,丹皮12g,桃仁12g,巴戟天6g,陈皮6g,甘草3g。气短懒言加白术12g、黄芪15g,腹痛明显加川楝子12g,腰膝酸软加续断12g、菟丝子15g。水煎,分早晚2次饭前服用,1日1剂。
两组均连续用药3个月经周期,经期停药。
3 观察指标
采集月经周期第5~7天空腹静脉血,离心取血清,以放射免疫法检测雌二醇(E2)、孕激素(P)水平。
中医证候积分以主症、次症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分无、轻、中、重4个等级,主症记为0分、2分、4分、6分,次症记为0分、1分、2分、3分,分值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痛经程度参照《原发性痛经中医诊疗方案》[4]评估,重度大于12.5分,中度8~12.5分,轻度小于8分。
4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痊愈:疼痛症状消失,中医证候积分减少大于等于90%。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89%。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69%。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5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痛经程度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痛经程度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痛经程度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中医证候积分 痛经程度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75 25.14±3.07 6.91±1.07*11.76±2.61 6.42±1.38*参照组 75 24.39±3.11 13.62±2.51*11.32±2.80 9.39±2.13*t 1.486 21.297 0.996 110.135 P 0.139 <0.001 0.321 <0.001
两组血清性激素指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指标比较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指标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E2(pmol/L) P(μ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75 372.68±54.27 159.33±42.79*32.17±3.74 9.07±3.02*参照组 75 369.71±49.65 214.75±45.26*33.29±3.57 13.84±2.96*t 0.350 7.706 1.876 9.769 P 0.727 <0.001 0.063 <0.001
两组子宫内膜厚度见表4。
表4 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s)
表4 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s)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3个月 t P研究组 75 9.52±1.24 6.24±0.82* 19.108 <0.001参照组 75 9.38±1.17 8.13±0.98* 7.093 <0.001 t 0.711 12.809 P 0.478 <0.001
研究组出现恶心1例,呕吐1例,头晕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5.33%。参照组出现恶心2例,呕吐1例,头晕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8.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9,P=0.513)。
6 讨 论
子宫腺肌病属中医“癥瘕”、“痛经”范畴。多由于胞宫受寒、房事不节、湿热外邪入侵所致。病机为肝郁气滞,瘀血阻滞,气虚血亏,血行不畅。治疗当活血化瘀,补血益气。桂枝茯苓汤方中桂枝温通血脉、化气消寒,桃仁活血祛瘀,赤芍、丹皮清郁热、消癥痼,茯苓健脾渗湿,甘草补气益脾、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调和营卫之效。药理研究表明,桂枝茯苓汤可调节激素分泌,增强免疫功能,具有抗组织增生、抗炎等作用[3]。
桂枝茯苓汤加减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伴痛经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