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对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
2020-07-28潘玉珍连月英
潘玉珍 连月英
(聊城市东昌府区中医院,山东 聊城252000)
今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老年骨折患者特别是髋部骨折呈逐年上升趋势,而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和髋臼发育不良患者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可有效避免患者疼痛,骨折不愈合,及限制活动等弊端,目前,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方面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由于此类手术患者多为老年人,机体抵抗力,免疫力较差,加之手术存在一定的创伤,术后恢复慢,因此术后容易出现相关并发症,如下肢深静脉血栓(DVT)[1],有资料显示,髋部骨折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达到35%左右,因为老年骨折以后处于应激状态,应激状态也是高凝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发生栓塞的几率非常大,如果长时间卧床,血液循环差,发生栓塞的几率就更大,所以髋部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对患者行循证护理能够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大大减少伤残率和死亡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选取自2018 年1 月至2018 年12月在我院骨科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80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是40 例,其中男16 例,女24 例,年龄60~84 岁,平均65.89 岁±4.24,股骨颈骨折22 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8 例,对照组40 例,其中男15 例,女25例,年龄58~85 岁,平均63.58 岁±6.28,股骨颈骨折19 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1 例,两组患者在病情和年龄比较无显著差别。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嘱患者抬高患肢,指导患者早日做康复运动如做足趾被动屈伸活动,密切观察患肢皮肤颜色,肿胀情况,所有护理操作仅凭护理人员经验或医嘱进行,缺少一定的工作依据。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2]。
1.2.1 确定循证问题 组件循证护理小组,护士长任组长,组内成员经过系统化培训,查阅相关资料,针对高危因素确定如何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1.2.2 护理干预(1)术前护理,术前对患者做好健康宣教[3],鼓励患者戒烟,低脂及富含纤维素的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告知患者手术的重要性,术后易发生的并发症及如何预防深静脉血栓,和预防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性,取得患者和家属的全面配合。(2)皮肤护理 保持床单平整,干燥,皮肤清洁,出汗后及时更换内衣,每2 小时协助患者翻身1 次,并做好骨突部位皮肤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3)鼓励患者早期活动 术后将患者肢体抬高20°~30°,增加血液循环,避免血液高凝状态,术后麻醉消失前即帮助者做足背被动活动,并按摩下肢,由远端向近端按摩,麻醉消失后嘱患者做足背主动运动,术后第2 天帮助患者进行膝关节的自主伸屈活动,踝关节的自主伸屈活动;术后第3 天即协助患者下地床边站立。(4)间歇性充气压力泵能够促进淤血的静脉排空及下肢血液循环,预防血液凝聚,所以在术后第1 天护理人员开始使用间泵歇性充气压力进行锻炼,每次10 分钟,2 次/日,刺激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防止血栓形成[4]。(5)疼痛护理 疼痛也是下肢DVT 形成的一个主要因素,疼痛不但加重患者的生理痛苦,还会导致患者凝血功能异常[5],所以一定要做好患者的疼痛护理,可按医嘱给予镇痛泵或是镇痛的药物。
1.3 评价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DVT 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21.0 行数据分析,以(%)表示计数资料,x2值检验,P<0.05 时具备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观察组DVT 及护理满意度为2.5%和97.5%,对照组DVT 及护理满意度为12.5%和78.5%,P<0.05,两组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表1 两组患者术后DVT 和满意度比较(%)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人工关节置换的常见并发症,目前尚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DVT可引起患者下肢血流障碍,妨碍肢体功能的恢复,血栓一旦脱落可并发肺栓塞,肺栓塞一旦发生给患者及家属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重者影响患者的生命,因此如何有效预防DVT 已成为现在骨科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我们针对这一主要并发症,所采取的循证护理,包括确定循证问题,给予循证护理,给予高危因素评估,健康宣教,康复训练,疼痛护理,特别是早期的被动主动活动下肢,早期下床活动,间歇式充气压力泵的使用等有效的降低了DVTD 的发生,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