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肺腺癌患者多层螺旋CT特征与病理亚型的相关性
2020-07-27游祝郭令飞
游祝 郭令飞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贵州 遵义 563000)
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15%,即使接受针对性治疗,预后情况也不甚理想,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2〕。肺腺癌是肺癌中的一种,随着肺腺癌发病率不断增长,已超越鳞癌占比,成为非吸烟群体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肺癌组织学类型〔3,4〕。随着临床中对肺腺癌病理型的细节化及深入研究,肺腺癌病理型的鉴别能够为临床术前分期诊断、靶向治疗方案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更加客观的依据〔5〕。CT是临床中诊疗疾病常用的一种影像学手段,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及影像学检查技术不断提高,使临床早期肺癌检出率逐渐增加〔6〕。多层螺旋CT是在传统CT基础上衍生的一种具有高时间、高空间分辨率及扫描时间短等特点的诊断手段,其主要通过肺组织及病灶周围的容积效应,将病灶内部形态、结构、组织密度及解剖结构等形态学特征清晰显示出来,因此多层螺旋CT在肿瘤疾病评价中有重要意义〔7〕。目前临床中针对多层螺旋CT应用于老年肺腺癌患者影像学表现及病理亚型研究较少。本研究拟进一步分析老年肺腺癌患者多层螺旋CT特征与病理亚型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老年肺腺癌患者117例临床完整资料。其中男54例,女63例;年龄60~81岁,平均(71.35±8.34)岁;体重42~85 kg,平均(61.35±10.24)kg。纳入标准:①经手术切除及穿刺病理检查为周围型浸润性肺癌;②术前2 w均接受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及影像学资料完整者;③多层螺旋CT检查前未接受放化疗治疗者;④病理亚型诊断参照《WHO(2015)肺肿瘤组织学分类》〔8〕中相关标准。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完整者;②合并免疫系统、血液系统疾病者;③严重器官衰竭者。
1.2多层螺旋CT检查 采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CT机进行检查,进行常规平扫,自胸廓起至肋膈角,检查参数设置:管电流为150~300 mA,管电压为120 kV,层厚5 mm,层距5 mm,矩阵512×512,重建层厚为1.5 mm,层距为1.5 mm。完成常规扫描后,切换为Flash 模式扫描,使用美国Medrad 公司生产的双筒高压注射器及18-20G套管针静脉注射碘普罗胺对比剂(德国拜耳医药公司,国药准字J20100028),采用对比剂团注跟踪软件,进行2期动态扫描中,30 s后开始动脉期扫描,在注射对比剂70~90 s后进入扫描实质期。检查完成后,将相关信息上传至工作站,由本院2名在诊断学方面具有资深经验的医师共同阅片,仔细分析观察CT征象、病灶大小、形态、位置等进行鉴别诊断。
1.3组织病理学结果分组及研究方法 117例肺腺癌患者根据手术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腺泡型组(n=65)、实性型组(n=9)、微乳头型组(n=10)、附壁型组(n=18)及乳头型组(n=15)。设计一般情况调查表,仔细查阅5组病历资料,详细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灶分布、病灶大小及多层螺旋CT征象相关资料。(1)病灶分布:左肺上叶、下叶,右肺上叶、下叶及中叶;(2)病灶大小:以肿块或结节横轴位最长距离作为直径,测量病灶大小;(3)形态学特征:肿瘤边缘呈毛刺征及分叶征;病变内部多呈现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囊腔样及空洞样病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
2 结 果
2.1一般资料 5组性别、年龄、病灶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组病灶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附壁型组病灶直径偏小,腺泡型组、实性型组、微乳头型组及乳头型组病灶直径偏大。见表1。
表1 5组一般资料比较〔n(%)〕
2.2多层螺旋CT特征 5组CT特征毛刺征、空泡征、囊腔样病变、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空洞出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出现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5组多层CT特征出现率比较〔n(%)〕
3 讨 论
肺腺癌组织学异质性较高,分型较为复杂,根据2015年WHO组织对肺腺癌进行重新分类,将其分为腺泡型、实性型、微乳头型、乳头型及附壁型5大亚型,而不同病理亚型肺腺癌的治疗方案具有一定差异性,因此临床中早期诊断肺腺癌具体亚型,可为早期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2,9〕。多层螺旋CT是临床中诊断肺腺癌的重要影像学方法,能够较真实、全面地将肺部病灶形态、大小等情况清晰显示出来,因此多层螺旋CT在肺腺癌病理学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10〕。
本研究中对肿瘤病灶的测量采用的是多层螺旋CT上的一维法测量最长直径,能够较客观评价肿瘤体积,而肿瘤病灶直径是评价肿瘤T分期的重要标准之一,直径越大表明肿瘤分期越晚,存在浸润性病变的风险较大,其病变恶性程度及淋巴结转移风险也会相应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附壁型病变病灶较其他4种分型较小,与其他4组病理亚型病灶大小比较具有差异。分析其原因可能为与附壁型病灶恶性程度较其他4种较低有关,因此病灶生长较为缓慢,在检查发现时可能较小,而其他4类亚型相对恶性程度较高,病灶组织生长较快,因此病灶体积会略高于附壁型病灶〔11,12〕。
肺腺癌在多层螺旋CT检查中主要呈现出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等诸多影像学特征,具体征象表现如下,(1)分叶征:主要指病灶边缘轮廓呈现多个凹凸不平弧形及花瓣样影像学特征,病理机制为肿瘤细胞边缘分化程度不同,导致肿瘤向各个不同方向生长,且在生长过程中受到结缔组织阻碍具有一定差异,继而出现凹陷,最终形成分叶征。临床中常根据弦距和距长比值评价病灶分叶程度,深分叶比值>0.4,浅分叶比值<0.2,中分叶为0.2~0.4,临床中认为深分叶诊断肺腺癌意义更大〔13〕。(2)毛刺征:病灶边缘呈现不同程度放射状细短毛刺、僵硬,主要因为肿瘤组织细胞多沿着细胞间质向外浸润生长,与肿瘤表面及周围间质反应有一定相关性,出现典型性毛刺征则提示可能为肺癌〔14〕。(3)空气支气管征:主要指肿瘤体内上下层面出现连续、长条状及分枝状,呈现低密度影,在CT影像中则出现连续数个层面轨道状或小泡状样空气低密度影,主要因肿瘤在肺及支气管表面生长,并向远端管腔进行扩张。本研究显示,腺泡型肺腺癌空气支气管征发生率占比最高,支气管征的出现说明肿瘤具有微小侵袭能力,与腺泡型肺腺癌具有的低度恶性生物学行为符合〔15〕。(4)空泡征:病灶内呈现单个或多个圆点样透亮区,纵隔窗呈现小泡状透亮影,肺窗则为泡状模糊影,常见于肺癌发病早期,病理基础为病灶组织内部出现液化性坏死,在坏死组织排出后形成空洞,其在肺腺癌中较为少见,且不同病理亚型之间无显著差异,对鉴别肺腺癌病理亚型意义不大〔16〕。(5)囊样病变:是肺腺癌中的一种特殊表现,主要呈现具有囊性含气腔隙,CT影像呈现的共同点为囊腔均位于肺外周,但囊腔形态及大小不一。(6)胸膜凹陷征:肿瘤病灶与胸膜之间呈现三角影或线条状影,发生病理基础主要为肿瘤周围出现纤维化或内部出现瘢痕,使病灶牵拉胸膜形成凹陷〔17〕。(7)血管集束化:肿瘤周围血管在肿块边缘呈现截断、增粗及进入状态,其病理技术为肿瘤病灶不断向周围间质生长,并牵拉邻近血管导致血管集束化出现,常累及肺静脉及肺动脉,但在病理上而言很少侵袭血管。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肺腺癌病理亚型鉴别中意义不大。本研究仍有一定不足之处,如纳入研究样本较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研究数据结果;本研究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尽可能保证检查影像学的准确性,但最终诊断结果由工作人员根据常年工作经验对影像进行判断,因此在对多层螺旋CT征象的识别尚无法做到完全准确,易导致征象判断出现误差,影响诊断结果。
综上,老年肺腺癌不同病理亚型多层螺旋CT表现具有一定差异性,其中附壁型病变病灶较其他4种分型较小,且CT征象中分叶征出现率较低,腺泡型肺癌空气支气管征出现率较其他4种亚型高,此特点可为临床中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