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班牌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意义

2020-07-26杨伟光潘晓宾

求知导刊 2020年16期
关键词:班级文化智慧校园校园文化

杨伟光 潘晓宾

摘 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在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成长的环境、彰显特色校园文化的需求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下,智慧班牌正向着个性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本文主要从校园文化、班级文化、校园管理、信息技术融合等方面探讨了智慧班牌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意义。

关键词:智慧班牌;智慧校园;班级文化;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4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6-0002-02

引 言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方案2018—2022年》,方案指出:“教育信息化的推进,需要着力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指出:“要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和教育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1]在此背景下,无锡市新吴区江溪小学结合《江苏省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试行)》加速推进智慧教育创新发展,构建“互联网+教育”支撑服务平台,成功创建为无锡市智慧校园试点学校,以“技术支持创新,思路引领方向”为宗旨,组建升级千兆宽带网,并实现了有线网络班班通,无线网络全校覆盖,为包含智慧课堂、智慧直播、智慧班牌的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优秀的软硬件基础。

一、智慧班牌体现教育技术新发展

1.智慧班牌技术的发展

班牌是一个教室、班级的窗口。传统的班牌是以塑料、卡片等材料为载体,提供了简单的标示功能;随着技术的发展,又衍生出电子相册型班牌,提供了相册展示、教室信息动态展示等功能。上述两种形式的班牌或多或少地存在张贴不便、更新不及时、需要多人手、操作复杂等难题,无法完全承担现代化要求的实时宣传、班级管理、班级文化管理的任务。但随着云服务和大数据运用日趋深入教育行业,这些技术具有有效推动教育资源的整合,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的特点。在云技术加持下,智慧班牌建设逐步推动了学校教育宣传和管理的智能化,可以为师生提供快捷、有效的服务[2]。

2.智慧班牌的个性化定制

智慧班牌是电子班牌的升级版,是集物联网、互联网、二维码技术、校园信息发布、展示为一体的综合管理平台。智慧班牌的个性化定制解决了校园发布信息多元化、采集数据分散化等困难。解决方案包括在学校公共区域、各教室、专室安装高清可视化和具备智能操作的智能交互一体设备,用以生动展示天气情况、公共宣传、校园风采、课程情况、值日情况、新闻发布情况,具有出勤管理、放学查询管理等功能,是智慧校园和智慧教室的对外呈现窗口,也是学校校园文化宣传和信息展示的重要载体平台[3]。随着智慧教育创新发展的推进,智慧班牌朝着特色化、智慧化的方向发展。

江溪小学主要设置公共区域和班级区域两部分,公共区域主要承担价值观宣传、日常信息展示、校园文化展示、科普宣传等功能;班级区域承担信息宣传和班级事务展示等功能。各班牌由点成线,线面成体,实现校园全覆盖。

3.智慧班牌在智慧校园中的定位

智慧班牌是智慧校园建设中的重要设施。智慧班牌的合理使用也是“智慧教育”生态大环境的重要一环。结合云服务,班牌既是校园文化的宣传窗口,也是学生文化个性的体现窗口。在个性化和特色化的发展趋势中,小小的窗口浓缩了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的特点。智慧班牌的可拓展性,确保了它既能延续前几类班牌的优点,又能与其他第三类应用如腾讯云、企业微信等互联互通,全方位、多元化地发挥班牌的作用。

班牌建立的联系不仅围绕学校、教师、学生,在云服务的配套下,班牌逐步替代了传统的单个应用,如手动师生考勤、班级评比、放学管理等;随时随地能够让操作者在多终端(计算机、智能手机、教室一体机等联网设备)上便利地实现一键发布操作,满足了智慧校园数字化管理的需求,也从时间和空间维度上诠释了智慧校园的内涵意义[4]。

二、智慧班牌促进智慧校园建设新提升

1.校园文化传播的新方式

学校依托智慧班牌平台,可实现动态展示,如将核心价值观作为滚动字幕,将班牌开辟成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思想的新阵地;利用发布平台将各班级的课间好、就餐好、礼仪好等“六个好”以小红旗形式动态发布在各班级誉榜板块,有效引导学生形成集体荣誉价值观;校园新闻等发布在班级的校园板块,将校园新闻实时传播,以促进校园文化的新融合,营造美好的校园人文环境;每月围绕学校特色主题活动,将优秀学生作品制成图片滚动播放;制作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模型竞赛时校园的航拍、学校品格提升工程等活动现场视频,通过公共区域班牌定时轮换播放,让每次活动信息都能及时展示,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2.班级文化呈现的新途径

智慧班牌的广泛应用丰富了班级文化的呈现形式,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新途径。各班以班牌为媒介,构建学生个体和班集体之间的桥梁。无论班级宣传栏、班级板报、学生理想、教师理念、活动照片,还是校园信息,都可以作为班牌的展示内容。通过班级相册、班级视频等形式的展示,班级文化内涵从隐性抽象转变成显性具体,且依托互联网操作平台,自动实时地获得板块更新内容,使内容具有时效性和动态性,更富有吸引力,形成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从而增强学生和集体的认同感。班级主页的设计和素材的选取源自师生的日常,学生的热情投入使班牌建设从教师主导趋向于学生主动参与,展现学生的个性,呈现每个集体的特色,形成了师生交互的良好局面,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3.校园管理实施的新渠道

智慧班牌的应用不仅体现在信息发布和宣传上,还是集信息采集、智能控制于一体,实现师生互动、师师互动的平台。智慧班牌的前端是以Android为基础的一体机,能够通过前置摄像或者二维码进行信息采集,满足各个班级学生的数据身份信息识别功能,以此达到班级出勤录入的目的,简化了繁杂的纸质出勤登记,云端的数据也便于各班主任进行查询和统计;智慧班牌同时展示了每日课表和值日名单的基础功能,实现了学校对课程管理的优化;学校结合自身需求,添加班级放学管理功能,设计班级值日、兴趣小组等留校选项,放学阶段,家长只需触控选择班级就可随时查看孩子所在班级放学情况;在教师管理方面,通过二维码识别技术,全体教师实现了数字化考勤,可视化呈现了教师出勤和离校情况,为教师管理提供了便捷的平台。

4.信息技术融合的新方向

智慧班牌是基于數字化特征,实现了装备之间的物联和互联,迎合了大数据环境下的发展趋势,结合智慧校园的顶层设计,各班级区域和公共区域实现了多种接入途径,如智能手机端、计算机端和服务器端登录,且班牌服务划归到学校云系统,实现对广泛分布的班牌集中管理;各教师对个性化班牌版面设计和信息管理平台的操作,充分调动了教师使用信息化设备的积极性;同时发挥班牌一体机的可拓展优势,结合教师在使用时提出的反馈进行升级,发挥现代化信息设备的优势。

5.智慧校园建设新动力

智慧校园的建设,重在“智慧”二字。学校进行智慧校园建设已有多时,但“智慧”的建设不能只停留在新设施、新装备的添置上。基于Android班牌开放性的特点,我们思考如何将信息化设备和智慧班牌联系起来,如开通家校沟通板块,实现学生出勤信息更全面、信息采集更及时;建立、学校微信公众号和班牌互通的通道,实现全方位的信息发布。建好、用好平台“大数据”,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新的动力,致力于科技在管理中的效益提升[5]。

结 语

智慧班牌是我校智慧校园建设中重要的一环,是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校园建设相融合的教育产物,开辟了连贯立体的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的新思路,创新了智慧校园建设的新路径,使学校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有了展示的窗口,为智慧校园建设提升内涵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尹恩德.电子班牌在教育教学中应用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4):41-42.

张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智慧校园的建设[J].教学与管理,2019(36):33-35.

林静,陈小利.浅谈面向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智慧校园建设[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19,3(12):27-28+44.

李兵.智慧校园的建设现状与发展方向[J].区域治理,2019(51):196-198.

刘慧.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24):102.

作者简介:杨伟光(1969.11—),男,江苏无锡人,本科学历,高级教师,江苏省争先创优先进个人。

潘晓宾(1990.8—),男,江苏无锡人,本科学历,二级教师,无锡市教育信息化先进个人。

猜你喜欢

班级文化智慧校园校园文化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基于B/S结构的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慧校园”浪潮下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与设计
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分析与研究
建设班级文化,增效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智能云教学系统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独立学院班级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