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D打印技术用于骨盆骨折的疗效探究

2020-07-25高文杰

甘肃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骨盆优良率移位

高文杰

(秦安县人民医院,甘肃 秦安 741600)

骨盆骨折的发生多由于机体受到高能量损伤所发生,现阶段其发生情况较多,较为普遍。若行手术,则风险高、实施困难程度大,有着居高不下的致残率、病死率,处理不当,则易引起诸多并发症[1]。故实际手术治疗注重骨折复位与内固定选择,同时强调预防并发症[2]。3D打印技术在骨科中应用情况较好,为其手术方案的实施带来突破,帮助患者获得最适宜的骨折复位与内固定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对并发症发生起到预防作用[3]。现将骨盆骨折治疗过程中联合应用3D打印技术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秦安县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手术治疗的64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应用3D打印技术将本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男 22例,女9例,年龄 20~54岁,平均年龄(35.07±11.52)岁,致伤原因包括:交通伤所致共有16例,高处坠落伤所致共有9例,重物砸伤所致共有6例;研究组33例,男23例,女10例,年龄 21~55 岁,平均年龄(35.11±11.54)岁,致伤原因包括:交通伤所致共有17例,高处坠落伤所致共有11例,重物砸伤所致共有5例。2组上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确诊为骨盆骨折,且为外伤性新鲜骨盆骨折;②未见病理性因素;③患者知情本次研究且同意参与。

排除标准:①重要血管、神经损伤;②存在手术禁忌;③血液疾患;④重要脏器疾患。

1.3 方法

对照组未应用3D打印技术但接受手术治疗,研究组应用3D打印技术并接受手术治疗。

手术实施前,先行CT扫描,同时获得三维重建骨盆骨折模型,充分借助3D打印机,将骨盆骨折模型准确打印出来,医务工作人员依据打印结果,据此可知晓骨折情况、移位方向等在内的全面信息,还可进行体外模拟骨折复位,依据体外模拟结果、复位情况,提前对钢板进行预弯处理,还需要明确手术入路,将螺钉固定位置一一明确。全部患者应遵照医嘱,做好术前检查与评估工作、备血、留置尿管等一系列操作,完善各项术前准备以及抗感染操作,取抗生素,在手术实施前1h使用即可。

客观进行疼痛评估,在手术实施前借助视觉模拟法开展此项评估,予以准确记录,同时研究组全部患者依据3D打印模型所获得的信息,据此确定翻身体位:①若属于骶髂关节脱位、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则医务人员为其翻身时需要行患肢持续牵引;②若属于侧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则医务人员为其翻身时需要双侧髂骨翼加压稳定骨盆环;③若属于髋臼骨折的骨盆损伤,则医务人员为其翻身时需要稳定患肢肢体;④若属于骨盆环双侧不稳定的骨盆骨折,则医务人员为其翻身时需要注意均衡用力等。

手术方法。两组均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接下来依据骨盆骨折情况、所确定的手术入路等综合信息确定体位;消毒,铺巾,逐层切开皮肤,将皮下组织予以有效分离,对肌肉进行钝性分离操作,至骨膜处为止;研究组则需要将手术实施前所预弯的钢板准确放置在恰当位置,待其良好复位后,取钢板螺钉进行有效固定,同时进行C臂透视,据此确定骨折复位情况、固定是否准确等,最后对手术切口加以有效缝合。而对照组则需要在手术实施过程中依据骨折情况、移位情况等信息,再折弯、塑形钢板,对骨盆骨折处作准确复位、良好固定,同时进行C臂透视,据此确定骨折复位情况、固定是否准确等,最后对手术切口加以有效缝合。

术后处理。①两组患者术后常规抗感染,可使用头孢二代抗生素,用药时间为术后24h;②疼痛评估与镇痛处理,遵照医嘱服用恰当剂量的镇痛药物,同时做好疼痛评估;③定期换药,拆线时间一般在手术结束后8d左右;④定期开展功能锻炼,依据疼痛评估结果、骨盆骨折复位情况等确定功能锻炼方案;⑤定期接受X线检查,确定骨盆骨折复位与固定情况;⑥定期评估肢体功能恢复情况。

1.4 观察指标

1)骨盆骨折复位优良率对比。依据Matta标准进行评价,骨折移位<4mm记为“优”;骨折移位≥4mm且<11mm记为“良”;骨折移位≥11mm且<20mm记为“可”;骨折移位≥20mm记为“差”。统计优良率。

2)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骨盆功能优良率对比。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用SPSS21.0。

2 结果

2.1 骨盆骨折复位优良率对比

研究组骨盆骨折复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骨盆骨折复位优良率对比 例(%)

2.2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骨盆功能优良率对比

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骨盆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 2。

表2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骨盆功能优良率对比

3 讨论

骨盆骨折为创伤骨科常见疾患,其发生后,往往出血多、伤情重,甚至易合并全身多处损伤[4]。骨盆解剖结构较为特殊,相对复杂,形态凸显不规则特点,此部位周围有着诸多血管、神经,且手术创伤程度明显,有着较为严苛的技术要求,易造成二次伤害。若行手术治疗,则困难程度大,有着较高风险、较多并发症。目前手术方案多样,其中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较为多用。但受到骨盆解剖结构、形态等限制,普通钢板通常情况下需要加以良好塑形,方可使其与骨盆表面紧密贴附,但在手术实施过程中,反复使用塑形钢板,不可避免增加手术时间,出血情况明显增多,手术创伤程度加剧[5]。

在骨折修复治疗过程中,借助3D打印技术,能够获得更准确、更全面、更丰富的信息,增加修复过程安全性,修复更快、成功率更高、风险性更小[6]。与此同时,帮助强化手术实施者确定更为适宜的骨折治疗方案,强化各项操作之间的配合,为接下来的康复创造更为适宜的条件。而辅以3D打印技术,借助此项技术打印骨盆模型,能够帮助医务工作者在手术实施前更准确、更全面知晓骨盆骨折分型、移位等情况,在手术实施前调整钢板,将其预弯至适宜角度,并且明确置钉位置,方便手术顺利实施,总体用时相对缩短,出血情况明显减轻,并不会引起剧烈手术创伤[7]。此外,借助3D打印技术所获得的骨盆模型,能帮助医护人员全方位知晓病变部位情况,包括骨折程度、移位情况等,以便获得更准确的术前诊断结果,更客观进行术中风险评估,便于术后护理工作的开展,依据评估结果做好患肢牵引制动等在内的一系列辅助工作,将因翻身所导致的伤害程度控制在最小。诸多研究证实,骨盆骨折治疗过程中辅以3D打印技术具有一定可行性,借助此项技术可重建三维模型,依据所打印的骨折模型,一方面可进行手术规划与设计,另一方面可进行体外模拟手术,使手术各项操作与步骤更准确,复位与内固定质量更高,继而保证获得最佳手术效果[8]。本研究在CT扫描基础上联合应用3D打印技术,依据CT扫描结果,对已获得的立体容积影像作相应处理,以此为依据制作模型,使用专用的后处理运算法则,同时结合影像数据库,最终可构建立体空间模型,充分借助3D打印技术将其打印出来,粘合成型即可。骨盆骨折治疗过程中,在CT扫描基础上联合应用3D打印技术,可实现目标部位的全景真实模拟,对其诊断、治疗以及预后颇有助益。由此可见,在CT扫描基础上联合应用3D打印技术,能够推进骨科手术朝精细化方向迈进,在骨折诊断、治疗方面帮助较大,获取更加准确、客观的信息,据此获得更加准确、客观的手术方案,修复治疗更准确、可靠,修复效果更理想。3D打印技术凭借其优势在骨科治疗中应用逐渐增多,但不可否认的是,此项技术成本较高,在现阶段骨科治疗中尚无法全面开展。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骨盆骨折复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可见:应用3D打印技术,将其辅助骨盆骨折治疗,可获得较高的骨盆骨折复位优良率。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骨盆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可见:应用3D打印技术,将其辅助骨盆骨折治疗,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骨盆功能恢复好。原因可能是:在CT扫描基础上联合应用3D打印技术,可实现精确治疗,术前规划更加准确,同时可使用快速成型技术做术中指导,在手术实施前即可完成钢板预弯处理,明确螺钉时间,加快手术进程,手术用时少且出血少,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

综上所述,应用3D打印技术,将其辅助骨盆骨折治疗,安全有效,在促进骨盆骨折复位与骨盆功能恢复方面有着明显优势,手术用时少且出血少,较小可能引起术后并发症。

猜你喜欢

骨盆优良率移位
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的治疗效果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再生核移位勒让德基函数法求解分数阶微分方程
你的翘臀!可能是假的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
痛经,当心是骨盆歪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6岁儿童骨盆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翘臀”腰疼,警惕骨盆前倾
微小移位的B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保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