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采血室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2020-07-25江艳颜陈妹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13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门诊科室

江艳颜 陈妹

静脉采血检验过程中必不可少且工作量大,采血过程中风险较高,隐患较大[1]。本文以医院智能采血管理系统的引进为基础,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在门诊采血室静脉采血中实行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并在充分观察和收集数据的前提下,对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采血室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500例体检人员,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男132名,女118名;年龄23~45岁,平均(36.38±8.29)岁。观察组中男136名,女114名;年龄23~47岁,平均(37.11±8.6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以检验项目为依据,对患者进行常规静脉采血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如下:

1.2.1 风险识别干预 组建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展开风险管理培训。其中,小组组长由科室护士长负责,组员由科室护理经验丰富的6名护士负责;组织进行调研及讨论门诊采血室静脉采血人次、采血环境、采血操作等,并分析风险识别如下:(1)管理风险因素。无相应静脉采血突发事件应急措施、静脉采血不良反应事件应急措施以及相关急救设备,管理制度完善度欠缺;规章制度执行力度欠缺;未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实施执行,无监督管理人员监督执行;护理人员未进行定期考核、护理人员突发事件应急培训,致使面对突发事件时护理人员的处理能力欠缺,容易产生医疗纠纷。(2)工作人员因素。由于护理人员相关风险意识浅薄,不合理摆放采血器具,或随意丢放采血器具,导致自己手部容易污染或划伤;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采血时与邻近人员聊天,导致条形码容易贴错,采血时未能“一针见血”;由于操作不熟练而导致反复穿刺,导致患者出现发绀、局部出血、皮下血肿现象,更容易产生样本溶血,致使检测结果受影响。其次,个别患者合并晕血、晕针等不良反应,而采血后的按压方式不正确、按压时间不正确或者按压位置不正确,均可产生青肿、淤血现象等。(3)环境因素。实施采血前未做好充分准备工作,采血室环境比较杂乱,且未符合要求,采血物品准备不足等,导致采血过程中容易出现突发事件[2]。

1.2.2 风险管理方案 (1)建立完善风险管理制度。第一责任人为科室主任,并按照工作职责依次排列,责任明确,并分配至具体个人;定期组织召开安全会议(每月1次),并进行反馈风险事件发生情况以及采取相关措施;进一步交流讨论以及积极完善类似突发事件处理方案、提前防范未来潜在问题,从而更全面、更科学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奖励与批评相关人员工作情况,以加强风险管理制度执行力度及监督力度[3]。(2)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养。定期培训,加强学习理论知识,提高实际采血操作技能熟练程度,以及突发事件反应能力、突发事件应对措施[4]。(3)采血环境的要求。制定通俗易懂的提示与标牌,细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不断改善科室硬件设施,合理选择采血室、采血器具,适当增加科室等候桌椅数;充分准备采血时所用各种物品;认真核对粘贴条形码与粘贴条编号,严格执行采血规范无菌操作,严格执行消毒灭菌操作,以避免发生感染与污染[5]。(4)危急处理。首先,针对患者在静脉采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低血糖、项目漏检、皮下淤血及晕针等,进行全面分析,并制订出相应的应急方案,提出应急措施,以便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进行解决[6]。

1.3 观察指标 对门诊采血室护理人员的静脉采血满意情况进行调查,包括护士服务态度、采血技术、采血室环境、知识宣教以及人文关怀,分为满意、不满意。对静脉采血过程中的护理风险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在观察结束后,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静脉采血过程中的护理风险发生情况比较(表1)

表1 两组静脉采血过程中护理风险发生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静脉采血满意情况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静脉采血满意情况比较(例)

3 讨 论

当前,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医院门诊的患者也越来越多,面对日益增多的工作量,如何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是门诊采血室不可逃避的问题。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流的医疗保健服务,必须对传统的采血流程进行改革,围绕患者医疗服务需求,结合最新的信息技术与智能化技术扩展医疗服务内容,对门诊采血室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进行全面升级[7]。

传统的门诊采血流程尽管沿用已久,拥有丰富的实践基础,但却存在采血前准备工作繁琐、无意错误率高、信息化程度不高、工作量难以动态准确统计、采血物资管理难以精细化、患者因站立排长队等候易发生不适及心理焦虑引发纠纷等多种问题,难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已经成为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的阻碍因素。因此,提高门诊采血室静脉采血的工作质量,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刻不容缓[8]。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针对患者在静脉采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和应对,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对静脉采血过程中涉及的各方面工作人员和相关科室进行全面协调,提高整体的机动性和内部合力,以职业防护教育的形式增强护理人员对于风险事故的预测能力,以及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等,都是在降低护理风险上的有益尝试,并且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我院通过引进智能采血管理系统,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在门诊采血室静脉采血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优化了采血流程,杜绝了传统采血环节人工错误,最大程度缩短了TAT时间,全方位解决了以上问题。不仅完善了医院标本的信息化管理,全面提升了医院管理和智能化水平,而且也使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高,为树立医院良好形象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风险发生情况、静脉采血满意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事实证明,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门诊采血患者在护士服务态度、采血技术、采血室环境、知识宣教以及人文关怀各方面的满意度明显得到提高,护理风险的发生情况也明显下降,使静脉采血的安全性得到了极大提高。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应当予以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门诊科室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门诊支付之变
爱紧张的猫大夫
新医改形势下的科室文化建设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