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2020-07-25江苏省吴江高级中学

数学大世界 2020年15期
关键词:通项深度探究

江苏省吴江高级中学 凌 锋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动力引擎。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的深度思考、探究。问题与学生的数学学习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思维,催生学生想象。“非问无以广识,非学无以致疑。”作为教师,要以问启学、以问导学,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数学学习。

一、萌芽问题:找准学生数学学习的萌生点

所谓“萌芽问题”,是指“能萌生、开启学生数学思维的问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不仅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还要引导学生主动发问。不仅要设置事实性的问题——是什么,而且要设置反思性的问题,追问“为什么”。只有善于追问“为什么”,学生的思维才能更加灵动、深邃。教师要赋予学生深度思考、探究的空间,让问题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萌生点。

比如,“向量”(矢量)的概念是高中数学的基本概念,也是高中物理力学学习的重要概念。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不仅具有数学意义,而且具有物理学意义。所谓“向量”,是指“一个同时具有大小和方向、且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几何对象”。为了从本源意义上揭示向量概念的来源,为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笔者借助学生熟悉的“速度”这个量来引入:有一只老鼠在前面,其速度是12 米每秒,有一只猫在后面,其速度为15 米每秒,猫一定能追上老鼠吗?刚开始,学生纷纷认为“能追上,因为猫的速度比老鼠快一些,总会在某一个地方追上老鼠”。为此,笔者进一步追问:速度快就一定能追上吗?学生展开深度研讨。在交流、研讨之中,学生周全地想到:如果它们为一个方向,就能抓到,而如果它们俩不是同一个方向,就不会抓到,甚至南辕北辙。至此,学生深刻认识到,猫抓老鼠不仅依靠速度,而且要考虑方向。于是,向量这一抽象的数学、物理学概念的最本源的核心要素就被揭示了出来。

萌芽问题要赋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提问是一种数学教学智慧,它不仅能唤醒学生的认知,而且能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重组,从而催动学生的创新。问题不仅能让学生获得“鱼”,而且能让学生获得“渔”,从而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体现逻辑性、严密性。

二、核心问题:找准学生数学学习的刺激点

反观当下高中数学问题教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问学课堂”沦落为“问答课堂”。“琐碎问”“机械问”“形式问”等现象层出不穷。换言之,这些问题不是问在点子上、问在关节处,因而不具有思维含量,对学生没有多大的启发。核心问题教学要求教师的问题教学要把握数学学科的本质,设计的问题要“少而精”,要求问题要切入学生数学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能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形成适度的刺激,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教学《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学生的学习难点是:用不同的方法求出通项公式。如果教师分别讲解各种方法,一是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疲劳,二是泯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笔者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核心问题,通过核心问题助推学生的理解、探究。

问题1:等差数列的概念是什么,如何用数学的符号语言来表示?

问题2:能否运用an+1-an=d(n∈N*)来求出数列{an}的通项公式?

学生在问题的探究中,能够自然引出诸种方法,如迭代法、恒等变形法、累加法等。

问题3:等比数列的概念是什么,如何求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学生通过类比,能得出恒等变形法、迭代法、累乘法等。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学习的本质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快速生长,就需要一些外来的刺激。作为教师,要循序渐进地设计核心问题,在学生的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从而能巧妙地刺激学生的数学学习。

三、枝节问题:找准学生数学学习的发散点

德国著名思想家黑格尔说:“创造性思维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生成性的问题,有助于发散学生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向纵深处探究。发散性思维,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深化学生的数学理解。通过枝节性的问题,让学生固化思维的束缚、禁锢,让学生敢于尝试新方法、新策略等。

比如,教学《圆锥曲线》这一部分内容,通常会采用两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其一是将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等合成一个整体进行教学,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圆锥曲线形成统一认识,即圆锥曲线是“到定点的距离与到定直线的距离的商是常数e 的点的轨迹”,但却不利于学生深入地展开学习;其二是分别研究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对每一种曲线都从定义、方程、几何性质上加以讨论,这样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度学习,但却不利于形成整体认知。循着教材的设计思路,笔者在教学中,用“总分总”的方式进行,凸显数学知识生成的连贯性、逻辑性。运用问题生发的方法,发散学生的思维,既让学生展开深度研究,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首先出示一个引导性的问题: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值的点的轨迹是什么?在引导性的问题基础上,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问学。有学生认为,可以将平面改成空间,有学生认为,可以将“到一个定点”改成“到两个定点”,有学生认为,可以将“到一个定点”改成“到一条直线”,等等。通过发散学生的思维,自然能将学生引向研究“双曲线”、研究“抛物线”“椭圆”等。

恩格斯说:“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枝节性问题有助于学生将要思考的内容融为一个整体。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生长的路径,引导学生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从封闭到开放,促进数学思维的合理性生长。

猜你喜欢

通项深度探究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数列通项与求和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n分奇偶时,如何求数列的通项
巧求等差数列的通项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例谈高中数列通项求解的几种常见方法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