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出土唐代石刻俗字考释十则
2020-07-24廖新冬
廖新冬,何 山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重庆 400715)
唐代石刻有不少构造罕见、形体乖戾的俗讹字、隶古定字、行草书字,是汉字史研究的宝贵材料。《三晋石刻大全》(下简称《三晋》)所收石刻规模空前,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文献、史料和语料价值,尤其对于山西各地社会、文化、历史、地理、家族谱系等研究有重要意义。该套丛书图文对照,方便实用。其编排体例为:先简介碑刻出土时地、尺寸、碑文行款等信息,配以拓片,然后具录碑文。受志石残泐、拓片不精、文字异形、内容典雅、书法奇谲等因素影响,《三晋》释文存在不少疏误,很不利于这批文献材料的科学使用。
下文先酌引《三晋》录文,然后以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等知识为指导,采用传世与出土文献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综合分析字形、字(词)义、文例及碑志文献特征,考辨缺释、误释的文字,力求得出更加合理、可靠的结论。待考字直接从拓片截取,稍作去底色处理,尽量保持字形原貌,以便比较。
唐大顺二年(891)《任谊从及武氏夫人墓志》①:“遂去当年十一月十四日,营大礼于州城西南五里,石塔东南一百余步,□布金之地,负裓新坟。”[1]151
释待考字为“凿”,文从字顺,当为确释。录文者不查字形,不究文义,导致缺释误释。
唐开元七年(719)《郭果墓志》:“祖宪,版授洺州长史,巡巡乡党,穆穆周行,鸠杖示闲,□鵀祸及。”[5]21
“巢鵀”语出有典。《三国志·魏志·张臶传》:“正始元年,戴鵀之鸟,巢臶门阴。臶告门人曰:‘夫戴鵀阳鸟,而巢门阴,此凶祥也。’乃援琴歌咏,作诗二篇,旬日而卒。”[6]361志文当化用此典,以“巢鵀”表不祥之兆。“鸠杖”即杖端刻有鸠形的手杖,出自《水经注》卷七引汉应劭《风俗通》:“俗说高祖与项羽战于京索,遁于薄中,羽追求之,时鸠止鸣其上,追之者以为必无人,遂得脱。及即位,异此鸠,故作鸠杖以扶老者。”[7]后因以鸠杖象征老年或年老之人。“鸠杖示闲,鵀祸及”意指其祖郭宪尽显老当益壮之时,岂料祸患临近,死亡奔袭。“巢鵀”也可作“戴鵀”“棲鵀”,碑志文献常见。唐《张宝墓志》:“裘皃率冶,箕密乘弓。戴鵀表怪,子服呈灾。”[8]136-137唐《张怀文及妻高氏墓志》:“既而梦监成妖,虽秦医而莫愈;栖鵀告殄,亦张氏之先知。”[8]320-321《三晋·朔城卷》缺录字应补作“巢”。
唐上元年(675)《赵俊合葬墓志》:“笔菀含章,邵□恧雕虬之藻;辞林润色,杨雄谢吐凤之篇。”[5]16
“恧”前一字《三晋·朔州卷》亦未录,导致全句文意不畅。核验拓片,所缺字形作“”,该字笔画稍有泐蚀,书写较草率但可识别,其上部为“亠”;中部由两个残泐的“百”左右并列组成,只是构件“百”笔画有残缺,上部笔画稍有穿插;下部为“”;整字构件组合模式大致为“”,即“奭”字。唐《董惟靖墓志》中“奭”分别作“”“”(编号tou1599x)。 因此,“”应为“邹奭”。
唐麟德元年(664)《郭解愁之碑碣并序》:“于时周鼎见问,秦鹿将弛,夷犾挻妖,奸回□慝。”[1]22
碑文“奰慝”同“奰匿”。《管子·卷十五·正世》:“百官有常法不匿。”[11]集校引丁士涵云:“匿,同慝,奸慝也。”奰匿,奸慝犯乱。语出庾信《哀江南赋》:“既奸回之奰匿,终不悦于仁人。”[12]106“夷犾”即“夷狄”,指边远少数民族,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夷狄挻妖,边远少数民族引发祸乱;奸回奰匿,指奸邪作乱。两句对仗工整,文意和谐。综上所述,《三晋·汾阳卷》缺录字应补作“奰”。
唐天宝元年(742)《冉远墓志》:“兰蕉发荣,松罗永托;随物代谢,天不违时。”[5]24
《三晋·朔州卷》所录之“兰蕉发荣”实为“兰茝发荣”,“兰”“茝”皆为香草名,比喻人有美质,与后文“松罗”呼应。碑志文常用“兰茝”称颂人物品行。唐《李泰及妻杨氏墓志》:“言谈郁燠,时闻兰茝之芬;词句铿宏,每摇金玉之响。”[8]490-491唐《狄君妻骆氏墓志》:“所谓行高兰茝,适配忠良,庆流永久,福佑延长。”[8]1193志文是说虽然志主品行高洁,但依旧不能违背天时和万物代谢的规则,辞别人世,表达出后人对志主离世的悲悼和怀念之情。
唐咸通十二年(871)《任炼墓志》:“寒暑相逼,倏忽推遷。英靈何□,寞寞幽玄。”[1]131
唐天宝四年(745)《华廓墓志》:“开元十三载八月廿四日寝疾,终于私第,遂□殡于城西北二里,春秋八十有二。”[5]25
唐会昌六年(846)《常贲墓志》:“孤子哀号,同柴泣血。睹视永衾,荼增□□。垒垒新填,夜对孤月。”[1]99
唐麟德元年(664)《郭解愁之碑碣并序》:“讵烦三令,早执渠□。”[1]22
注释:
① 原书首题作《唐故汾州任府君武氏夫人碣铭并序》,为求简明,本文采用简称,下同。
② 本文材料主要取自《三晋石刻大全·吕梁市汾阳市卷上》《三晋石刻大全·朔州市朔城区卷上》,以下分别简称为《三晋·汾阳卷》《三晋·朔城卷》。
③ 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Z].北京:中华书局,2014,第445页。本文所引石刻铭文和例字,若未作特殊说明,均出自此书。
④ 编号nan0319x源自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所藏石刻拓本资料,网址http: //kanji.zinbun.kyoto-u.ac.jp/db-machine/imgsrv/takuhon/.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