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临床分析

2020-07-24刘志勇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42期
关键词:开颅栓塞有效率

刘志勇

(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内蒙古 兴安 137600)

脑动脉瘤是临床上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的显著特点。目前临床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治疗中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最为常用,为了进一步明确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本文特将我院接诊的100例脑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研究并比较治疗效果,现将取得的效果做一分析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年1月~2018年9月接诊的100例脑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的50例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8~79岁,平均(63.87±2.54)岁;对照组的50例患者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47~78岁,平均(64.58±1.9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研究组

研究组:实施全麻并插管,在手术过程中,给予患者3000~5000 U的肝素化,右股动脉穿刺置入导管鞘,通过全脑血管DSA对动脉瘤的形态及瘤颈开口的大小及位置进行观察,直至完全致密填塞动脉瘤,术后给予患者尼莫同预防脑血管痉挛。

1.2.2 对照组

对照组:开颅夹闭术治疗包括实施CT定位,以蝶衣点为手术入路,逐步将动脉瘤分离显露,在显微镜直视下进行载瘤动脉解剖,颈后夹闭分流动脉瘤。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包括神经症状、术后感染以及血管痉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的处理软件为SPSS 17.0,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显效38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49例);对照组显效30例,有效13例,无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6.00%(4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91,P<0.05)。

2.2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 论

脑动脉瘤的病因主要与先天性因素、动脉硬化、感染、创伤等有关。血管内介入栓塞术采取动脉穿刺的形式置入微导管,而后将具有柔韧性的弹簧置入动脉瘤中,完全在血管内进行,因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血管内介入栓塞术需要对动脉瘤中的血液加以控制,进而最大限度降低动脉瘤破裂的可能性。因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临床操作难度较大,对医护人员的要求较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案。开颅夹闭术主要通过对患者动脉瘤位置进行确定,采用结扎方法,减少动脉瘤对患者神经系统的压迫,实现治疗目的。但是长期的临床治疗发现,开颅夹闭术治疗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以血管痉挛和动脉瘤破裂最为常见,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严重的威胁。本研究结果显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治疗效果优于开颅夹闭术,接受开颅夹闭术治疗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综上所述,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是当前临床治疗脑动脉瘤较为理想的两种手段。但是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可以更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可以将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作为脑动脉瘤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案。

猜你喜欢

开颅栓塞有效率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肉鸡支气管栓塞的病因、临床表现、剖检变化与防治措施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评价
很有效率
“机器人医生”,手速比人类医生快50倍
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30例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