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丸联合抗痨药物治疗继发性肺结核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0-07-24蔺晏冰
蔺晏冰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华医院,上海 201399)
受到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影响,使得肺结核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除了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一定损害,还给其生命安全构成了威胁。这种疾病是结核分枝杆菌所引起的一种肺部感性性疾病,在临床治疗当中基本都是运用药物对其进行控制,但是因为药物本身具有很多副作用,经常会发生耐多药结核分支杆菌的现象,患者对于治疗的依从性也都比较低,使得疾病治疗难度有所增大。基于此,本文从治疗效果角度入手进行分析研究,现将详细研究过程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样本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样本数量70例。继发性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5例。其中给常规组患者发病时间1~14天,平均5.2±0.5天;男22例,女13例;患者年龄20~59岁,平均35.1±6.8岁;研究组患者的发病时间1~18天,平均5.8±0.4天;男24例,女11例;患者年龄24~60岁,平均36.2±5.7岁。患者一般资料统计结果不显示显著统计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给常规组每天口服异烟肼进行治疗,每次服用0.3 g,每天服用一次;同时服用利福平药物进行治疗,每次服用0.45 g,每天服用一次;再口服乙胺丁醇加强治疗,每次服用0.75 g,每天服用一次;口服吡嗪酰胺,每次服用0.5 g,每天服用3次。按照这种药物和用量,让患者连续治疗三个月。
给研究组患者也按照常规组的口服药物进行治疗,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每天服用三次重要结核丸,每次服用9 g,连续治疗三个月[1]。最后对这两组患者的对于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对分析。
1.3 效果评价标准
效果显著: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同时通过CT检查之后发现结核病灶的面积最小缩小了50%,各项指标水平保持在正常状态下;有效果:临床症状严重程度有所减小,并且CT检查结果显示病灶面积缩小,但缩小范围未超过50%。其他相关指标的严重程度有所缓解;无效果:临床症状未表现出减轻或消失,部分患者病情存在加重情况。通过CT检查之后发现结核病灶面积并没有缩减,甚至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各项指标水平都没有改善,部分呈现出恶化的趋势。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结果的数据统计工作,运用SPSS 20.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统计结果显示P<0.05时,判定所得研究结果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不良反应
经对比观察后发现,研究组当中只有一位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常规组的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总有效率
研究组当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远远高于常规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组间对比统计表[n(%)]
3 结 论
通过西医对该疾病进行治疗的时候基本都是运用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以及乙胺丁醇等一些常规性的药物对其进行治疗,虽然最终的效果比较明显,但是因为药物所产生的副作用也都相对比较大。目前在常规西医抗痨药物的基础上,再加上中成药制作成结核丸,能够在缓解不良反应的基础上,提升治疗效果。一般重要结核丸之中的主要成分包含有白及、何首乌以及土鳖虫三类[2]。
在本次研究之中,研究组的不良反应较之常规组显著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当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也更高,组间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合来说,在治疗继发性肺结核的过程中通过结核丸联合抗痨药物能够取得显著效果,应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