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文学作品的细味品鉴

2020-07-23刘欣

锦绣·下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品鉴文学作品阅读

刘欣

摘 要:阅读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具有不容小觑的作用,教材中三分之二的知识点都需要阅读,无数优秀的文学作品也同样需要阅读才能领悟到其中的魅力,阅读是打开学生世界观的一把“钥匙”,当初中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始喜欢和爱上阅读以后,那么他们的知识水平也会有一定的提高,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接着提出几个阅读教学对文学作品鉴赏的实施策略,以期为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文学作品;品鉴

教育部明确规定,我国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量应当在四百万字以上,在新课程改革的政策背景要求下,初中生应当进行丰富的课外文学作品阅读。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计划,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掌握优秀的阅读能力,从而可以进一步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品鉴。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明确的目标

初中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会将重点放在教材内容的解读上,尽管满足了课程教学要求的相关内容,却没有重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无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从而导致学生缺乏自主阅读文学作品的欲望。同时,在教学的时候,如果一味增加教学内容,学生的阅读面虽然得到了扩展,但是有可能无法按时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占用了太多课堂上的时间,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参与力度,也降低了他们的积极性。

(二)教学的深度不够

初中生阅读教学的深度不够,例如在部编版语文教材《黄河颂》的教学中,教师只是利用幻灯片展示了黄河的场景,然后为学生播放相应的歌曲。这种方式虽然可以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写作方法,可有些教师相对缺乏时间观念,导致在课堂上会占用过多的时间去播放视频,就会缩短学生了解文章的时间,不利于他们去深度的分析和理解课文内容。

二、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主要途径

(一)培养初中生阅读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汉语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语言,当一个人开始说话的时候就已经接触了这门语言,于是人们往往会忽视掉阅读的重要性,对于语文的最直接的感受是不想读书,也不愿意阅读。部分初中学生认为语文这门学科再怎么去学,成绩也不会提高,而有的教师虽然重视教学,但是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往往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并没有机会从中学到知识。如若是为了考试而去阅读,那么这样会降低语文这门学科原本的优势性,而且过于呆板的教学,也无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所以,教师要深刻的意识到,只有让学生自主性的去进行大量的阅读,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在阅读一段话或者是一篇文章的时候,要习惯性的去利用工具书查找词汇的含义,一边阅读、一边查找,有助于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当学生在阅读时遇到不懂的字词,下意识的查找字典,不会认为这是一件麻烦的事情,反而会成为一种需要,甚至会因为了解到一个成语的具体意思,产生一种满足感。相反,如若不借助字典,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一些不懂得成语、字词,就读不通这句话的意思,而且在下次遇到的时候,还是陌生的,这样就会阻碍学生的积极性,也会降低阅读量。所以,借助工具书去进行释义,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在遇到生字新词的时候,也能随时拿出工具书,对于阅读习惯的养成具有一个积极的作用。

(二)培养初中生诵读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学会如何阅读实际上也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而粗略的、简要的阅读,学生了解到的只是这篇文章的大概含义,没有对语句进行细致的感悟,这样的阅读效果是不佳的。语文的阅读大概可以分为两种-课内、课外,课内的阅读一般比较细致,教师会一一向学生讲解这句话表述的具体含义,然后从整体的角度出发,进行局部的鉴赏,让学生有时间,有精力去分析和探究每一个话背后的含义,熟记于心。但是语文的阅读教学,不应当被局限在课内的阅读,教师还应该注重一些课外的阅读,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去精读。而且在诵读的过程中,也应该有感情的去进行朗读,做到眼到、心到,这样才能将文章烙在记忆深处,充分展现出语文课程的魅力,真正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价值,尽早的找出属于自己的阅读类型,养成一个终身阅读的习惯。

(三)培养初中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尽早养成一个边读边思考的习惯,从实践中表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想象,可以快速解决课文中的许多问题,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去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从中发现问题。在阅读一段话的时候,不应该只是为了简单的完成任务,不要单纯的为了读而读,没有任何的思考,而是应该去分析文章的层次、段落和内容,以及作者想要表述的中心思想。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借助笔进行标记和批注,将一些疑点和难点圈出来,接着写下一些简要的心得体会。阅读前也要知道应该思考哪些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再去读一遍,了解文章的大概含义,对阅读的内容也要进行思考和分析,這对于他们的智力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教材中《背影》为例,在阅读前教师应当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阅读,例如“文章中几次提到父亲的背影?请细细体会作者每次写背影时的思想感情;作者为什么多次写到他的悔恨和自责?”等等。接下来留给学生阅读和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将自己认为的答案用笔勾画出来,在规定的时间结束后,教师点名同学来回答问题,最后由教师给出答案。这种边阅读边思考的形式可以避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没有目标而空泛阅读,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阅读思维。

三、结束语

结合上述分析不难看出,新课程改革政策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不能只是简单的教授他们教材知识,还应当尽量从中筛选出一些有用的信息,提高他们分析和认识文章的能力,同时提升其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升审美情趣。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也应当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自主学习的习惯,采用泛读与精读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也要进行思考和探索。只有从这些细节点出发,才能真正诠释出语文课程的价值所在,为初中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褚兆之.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学作品鉴赏[J].新课程(教师版),2012,(012):159-159.

[2]刘清华.初中语文文学作品多元解读的实践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品鉴文学作品阅读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墨韵书香
做好这三点 开好白酒品鉴会就不难
墨韵书香
文学作品与电影文学作品间的对比分析
文学作品与数学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