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
2020-07-23胡金悦
胡金悦
一、培养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重要性
数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在当今社会数学更是一门科学。 数学的应用已经遍布我们生活的个个角落,如掌上医院、航天科技、无线通讯、无接触点餐,快递服务,网上银行,这些都是应用到了数学。数学的应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在这个竞争激励的社会中,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学应用能力也可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也可以说数学应用能力是一种生存技能。 因此,我们学习数学是为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不能只限制在掌握知识点上,更重要的是把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让数学的学习更有价值,为不同的人适应社会提供便利。这才是我们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 教师在教学过程应当加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帮助正确的认识数学,明白学习数学的意义所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是社会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本质。应用数学的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觉实际问题,还能帮助学建立良好的逻辑思维,锻炼学生的你能力,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二、影响应用意识与能力发展的因素
1.教师方面
有些教师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过多关注成绩,认为成绩好就是能力足的表现,缺乏培养学生数应用能力的意识,只为了成绩而教学,学生只会做题,但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经验,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得不到积极的引导。从而限制了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
有些教师的还沉迷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把学生当作接收知识的“机器”教学方法陈旧,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学生方面
有些学生常常满足于完成书面作业。懒于思考,缺乏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一些同学只看重考试的分数,用考试分数来作为评价自己最高标准。 常常是为考高分而学习,过多的将时间放在做题上,而忽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思维简单且机械化,数学的应用意识匮乏,数学应用能力差。
3.评价方面
传统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成绩的高低,总以成绩论高低,用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能力的“黄金”标准,评价方式过于单一。 缺乏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成绩差的同学很在一定程度上因为得到低效能的评价,会降低了学习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策略
1.提高教师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时刻影响着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性的引导学生将数学应用到生活中。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引导才能培养好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 教师要认真落实新课改的要求,更新教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教师要创设生活情境,增强应用的趣味性
小学生处于认知发展的前运算和具体运算阶段认知发展还不够成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对于抽象的数学问题,头脑中难以建立表象,需要借助实物,直观的感知问题。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設计中,数学知识传授与数学知识应用之的设计要符合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要注重直观的引导,找出贴近生活的实例 ,帮助学生建构抽象思维。 创设新奇并结合实际的生活的教学情境,充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就在生活中。让学生意识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应用到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贴近生活的实例,会让学生有亲切感,对于数学学习不会感觉枯燥乏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是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 从而提高学生应用数的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展数学应用的能力。
3.教师要创造应用机会,开展实践活动
例如:学习《买衣服》认识10元,20元,100元较大面值的人民币。在这一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创设一个贴近生活的实例,"购物游戏”课前先准备好购物的道具人民币、衣服等道具,道具可以同学们亲手制作,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课上有的同学扮演营业员、有的同学扮演顾客顾客, 有的同学扮成路人,在买东西情景发现问题"应该付多少钱,可以怎样付钱? ”"零钱不够时,营业员如何找钱? ”这样增进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锻炼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4.设计贴近生活生活的实例,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将知识还原到学生的生活中的场景,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5.完善教学评价标准,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
教师的评价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方式多元化,而不是片面的评价。片面的评价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扼杀了学生创造性的,从而影响了学生的能力的发挥。教师要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取得高分,而是为了增加学生的能力,为适应社会做准备。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关注结果评价的同时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欲望,应用能力的发展。因此,考试内容合理化,题型综合化,真正将学生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教学过程中。
6.形式多样的作业,巩固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
课堂的主人是学生,因此我们要将学习的主体地位交给学生,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堂之外,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动摇。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通过活动进行,把课后作业布置为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作业,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加强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巩固,作业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如日常练习,数学日记,数学调查等。
总之,想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一定要找好制约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发展的因素,找准根源,并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对症下药。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这条路是一条漫长且充满挑战的荆棘之路,唯有不断摸索,不断努力,克服困难,勇往直前,才能越走越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