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0-07-23丁长华
摘 要:美术欣赏课是初中阶段促进学生审美素养提升的重要课程,在美术欣赏课中,初中生经过对美术作品的不断欣赏,会逐渐产生对生活的热爱情感,同时可以让美术的教育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文章分析美术欣赏课中如何强化初中生的审美能力、提升美术欣赏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审美能力培养
一、 前言
社会文明不断提升发展水平,让艺术得到迅速发展,并得到大众的喜爱,初中学校开展美术欣赏课,可以让初中生加强对美术作品的品鉴以及欣赏,从而让学生在美术艺术方面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促进初中生美术知识以及综合素养的全方位发展。
二、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培养初中生审美能力的必要性
初中阶段为初中生开展美术欣赏课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美育的手段,可以促进初中生审美能力的不断提升,因此教师要对美术欣赏课有足够的重视。对初中生实施美育是新课标的重要要求,也是美术欣赏课的重要功能,但是如今应试思想根深蒂固,在部分学校内,美术欣赏课被忽视了,导致美术欣赏课的功能并没有得到真正发挥,这就需要加强对美术欣赏课的认知,了解通过美术欣赏课对初中生实施美育是非常必要的措施,这也是每个教师要明确的。
(一)有助于陶冶初中生的情操,开阔初中生的视野
美术欣赏课的实际开展中,教育的目标是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可以让初中生在美术欣赏课中学习到一些美术方面的知识,并欣赏到很多的美术作品。初中生在美术欣赏课中进行作品鉴赏的时候,就会感受到艺术的广阔性,同时可以对作品的创作者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对作者的人生经历产生更加详细地了解,初中生可以经过美术欣赏课的学习,让自己的思想情操得到充分地陶冶。这是其他的初中课程很难达到的效果,也是美术欣赏课的主要目的。在美术欣赏课中初中生会不断欣赏美,然后提升对美的认知,思想境界随之提升。美术欣赏实际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凭借自身对事物产生理解,是精神领域的一种活动。另外是美术欣赏课与理性教学学科是不同的,人类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发展,各类美术作品可以进入美术欣赏课中,给初中生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经过对这些作品的鉴赏,可以让初中生感受到以往某个年代的文化气息。比如古代的一些剪纸艺术以及青铜器,这些都是可以让初中生产生联想。
(二)有助于提升初中生的审美能力以及艺术素养
人类将艺术品创作出来,这不仅是一个制造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作品上赋予了作者的一些情感,让其成为一种传递精神的工具。因此美术欣赏课中,初中生可以对美术作品展开欣赏,然后不断在其中实现审美能力的提升。在美术欣赏课的实际开展中,初中生要想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就需要对一些古今的作品不断进行欣赏,拓展自己的视野,审美教育的合理开展,有助于初中生价值观的提升。在初中阶段美术欣赏课有着自己的特点和功能,教师要对美术欣赏课加以重视。
(三)提升初中生对美的感知力
美术艺术总是会给人静态美的感受,经过对一些作品的欣赏,可以给初中生一些视觉方面的冲击,因此初中生通过美术欣赏可以感受到作品中体现出的艺术美,对作者赋予的一些情感色彩也会进行体会,这些都是会体现在作品的线条、结构以及色彩等各个方面。很多人进行美术欣赏凭借的是自己的感性思维,因此在进行欣赏的时候,总是会被作品中的情境影响,产生一些喜悦或者悲伤的情绪,实现与作者之间的交流。因此在美术欣赏课中,初中生可以实现与作者精神层面的交流,引起初中生的共鸣,这样欣赏能力,代表着一种境界。另外是在美术欣赏课的实际开展中,教师要对初中生的欣赏活动提供适当的指导,初中生对于一些色彩情调方面的细节要进行掌握,另外是在美术欣赏中,对作品形成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初中生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教师要关注初中生的体验。第一印象是直观的感受,任何事物都不会对第一印象形成影响,人的审美经验才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直接关系到直观感受的强和弱。教师要注重把控初中生美术欣赏的程度,促进初中生艺术文化素养的不断提升。
三、 美术欣赏的开展要具备计划性
美术欣赏的实际开展中,教师要成为初中生的引导者以及设计者,对初中生的美术欣赏活动展开适当地引导,在实际的授课之前,教师对美术欣赏的教学目标进行明确,然后做好对美术欣赏的准备工作。在实际的美术欣赏中,对初中生传递准确的信息,然后让美术欣赏的教学目标可以顺利实现。因此在美术欣赏中,初中生经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后,审美能力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一些不足之处也是会不断得到改善。对于不同主题的美术欣赏,教师要制订出更加合适的教学方案,为初中生提供良好的美术欣赏氛围。
一般情况下,在美术欣赏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体现出初中生在美术欣赏中的主体性。因此教师可以给初中生一些思考以及相互探讨的时间,鼓励初中生在美术欣赏进行自主感悟以及相互交流,教师也是要参与到与初中生的互动中,及时为初中生解答一些问题。比如在美术欣赏中初中生若是对作品的一些相关信息比较感兴趣,这个时候教师就要进行及时解答。因此在美术欣赏的实际开展之前,教师要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为初中生提供高效率的引导和帮助,及时满足初中生在美术欣赏方面的求知欲。
四、 初中美术欣赏课中培养审美能力现状
(一)美术欣赏课不受重视
教改不断深化,一些学校以及教师却没有改变对分数的过度重视,尤其是一些学校部分领导,将升学率作为教学以及管理的主要目标,以为只有升学率提升,这樣招生工作才能更好开展,学校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从而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影响力。另外一些家长也是对美术课程不是十分重视,一些初中生在美术方面有非常浓厚的兴趣,但即使是利用课余时间尝试美术创作,依然会被家长认为是不务正业,耽误学习,这种情况下美术欣赏课无法顺利开展,不利于初中生审美素养的提升。
(二)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外部环境比较消极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部分教师也没有意识到美术欣赏课对初中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在美术欣赏课中采用的教法和模式是非常单一的。没有投入精力以及时间,对美术欣赏课的教法展开创新。在这种情况下初中生在美术欣赏课中的主要活动,就是对作品进行简单观看,然后写出自己的想法,此外就没有其他的活动了,导致初中生在美术欣赏课中,逐渐失去学习热情。
(三)初中生的美术欣赏思维比较单调
部分初中生并未在美术欣赏课中得到教师的合理指导,只会关注作品画得与实物像不像,并未對其中的深意进行理解。对初中生的审美能力展开培育,让初中生成为一个良好的鉴赏者。初中生需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作品展开剖析以及欣赏,方才可以感受其中的精神内涵以及情感表达。目前初中生的欣赏思维还是非常单一的,无法对作品深层次的内涵进行多维度体会。
五、 初中美术欣赏课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一)教师要将个人情感与美术教学结合
美术欣赏课中教师要对初中生的情感进行积极引导,这样课堂氛围才会充满着艺术气息。教师都有自己一些独特的教学理念以及艺术作品的自主理解。美术作品的讲授和分析中,美术教师对艺术作品也有自己的一些个性化追求,以及对美术的热爱,这些情感需要传递给初中生,初中生在美术欣赏课中的热情就会被点燃。让学生体会到教师本人的职业精神感知到专业的艺术素养。并在教师引导下展开对作品的鉴赏。比如教师可以将一些自己的美术作品拿到美术欣赏课上,也可以让初中生进行自由创作,师生可以对作品展开共同欣赏,相互交流,分享美术创作方面的心得以及经验,形成浓厚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培养初中生美术欣赏的兴趣
要想让初中生经过美术欣赏后,形成审美的能力,教师要让初中生形成欣赏的兴趣。因此美术欣赏课中,教师要关注的不仅是学习成果,更是初中生在美术欣赏中的过程。初中生看周围的世界带着好奇心,正处于比较好动以及思维活跃的年龄,用绘画的方式,可以让初中生更好地认识世界。教师要注重对外部环境的利用,让初中生欣赏一些画面故事,然后从作品中收集信息。经过想象以及创造,让作品体现出艺术审美性。比如教师可以在美术欣赏课中,用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然后搭配上背景音乐,让初中生感受画中所记录的,宋朝时期人们生活的景象。
(三)丰富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法
教师需要丰富欣赏互动,通常美术欣赏课注重的是教师的欣赏,对作品进行展示,然后教师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评价传递给初中生。如今教师要让初中生学会自行欣赏,改变自己在美术欣赏课中的角色,由过去的传输者变为学生探知的引导者、参与者,真正地以学引思,让初中生彻底地展开主动思考以及完全的相互交流。比如对梵高的《星空》展开欣赏的时候,将初中生分成几个小组,对作品展开欣赏,经过小组探讨,将小组成员的意见整合起来,对作品的解剖就会更加全面,教师要借助信息化手段以及情景教学,丰富美术欣赏课的手段以及方法,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六、 结语
总之,初中阶段开展美术欣赏课,有助于初中生审美素养的发展,教师要借助对美术欣赏课的合理设计以及有效实施,让初中生体会到美术欣赏的重要性以及实际价值,并对美术欣赏形成良好的兴趣以及动力,并丰富美术欣赏的内容和形式,促进初中生审美能力以及美术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陆叶.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应用浅探:以“与建筑相伴的壁画”一课为例[J].才智,2020(2):45.
[2]曾艳婷.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美术课堂教学改革创新: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初中生创造性思维的探讨[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9):39-40.
[3]钱丽锋.构建学生自主的初中美术课堂:以《花的变化(二)》教学为例[J].江苏教育,2019(75):62-63.
[4]王海英.核心素养视阈下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以甘肃灵台县城关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9(14):85-87.
[5]周磊.关于初中美术教学课堂作业布置的几点思考:以“设计·应用”领域的《蓝白之美》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9(6):114-115.
[6]徐晓斐,李民.济南民间泥塑走进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探究:以济南薄自洋泥塑为例[J].现代交际,2017(15):8-9.
作者简介:丁长华,江苏省盐城市,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南洋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