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赏、激趣、品究、反馈”四步法深耕部编初中教材名著阅读之分析

2020-07-23谭晓莉

考试周刊 2020年61期
关键词:激发兴趣

摘 要:“四步法”深耕部編初中教材名著阅读,是指通过导赏、激趣、品究、反馈四个步骤,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多维度有效地阅读部编教材中指定阅读及推荐阅读的名著。“四步法”主要解决:一是“导赏”即怎么读,给学生阅读名著以方法指导,防止没重点不会读的问题;二是“趣读”即怎么主动读,通过多种形式来展现名著的魅力和学生的才艺,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三是“品究”即怎么用,就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鉴赏的能力;四是“反馈”即怎么评估阅读效果,通过《名著阅读反馈表》、读后感、原著批注等多种形式,按周、月、学期、学年对学生阅读名著的情况进行反馈,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夯实阅读成果,提高文学素养。

关键词:导引赏析;激发兴趣;品评探究;有效反馈;深读精读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全面、深入推进,阅读对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重要作用日益突显。阅读不仅具有认识功能,而且影响着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审美观、道德观、价值观。当下中学生对名著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阅读时间匮乏,阅读量不足,沉重的课业挤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等。名著阅读无序、低效,学生对名著无兴趣,或为应试而突击阅读。绝大多数学生的名著阅读只是浅阅读、碎片式阅读。针对这一现状,我简要阐述一下“导赏、趣读、品究、反馈”四步阅读,深耕部编初中教材名著阅读法。

一、 导赏——开启学生深耕名著第一步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了朱永新、李希贵编撰的一套四本《中国人阅读书目导赏手册》,受其启发将教材中的名著导读教学更为“导赏”教学。“导赏”即引导鉴赏,是深耕名著阅读的第一步,旨在降低初中生阅读名著的门槛。这不仅是要指导学生读,还注重引导学生欣赏,甚至是鉴赏。名著阅读“怎么读”的目标就更加明确。

“导赏”在内容上可以是对作家、作品、创作的相关背景做介绍。梳理主要内容及较复杂的人物关系。借名家名言或精辟的言论对名著进行鉴赏示范。“导赏”有效化解了学生与名著之间的隔膜,降低了初中生阅读名著的门槛。导赏课不仅涵盖了导读课的全部内容,而且指导阅读更加全面,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针对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传记、科普作品等名著的不同体裁,“导赏”要紧扣作品特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骆驼祥子》《水浒传》《简·爱》等小说类作品,就要注重通过环境描写及人物描写来把握特定历史条件下和环境中人物性格特点,分析人物形象,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社会意义。《昆虫记》等科普作品,则可通过抓情节,提信息,比首尾,品语言,巧联想等阅读方法来把握相关知识及作品的语言特点艺术特色。《繁星·春水》等诗歌类作品,则可通过指导学生把握意象,分析意境,抓住诗眼,理解主旨,赏析语言等,使学生会读此类作品,并准确把握作品的主旨。“导赏”也要善于借助教材名篇来突破阅读瓶颈,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如通过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进而引出对名著《朝花夕拾》中与之相关的其他人物、故事情节并阅读,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把握作品的创作背景、主题,拉近学生与名著的距离。

“导赏”应根据阅读的需要,采取不同的侧重点与阅读方法,贯穿于整个名著阅读的前、中、后期。这一深耕,既是降低门槛的进门期,又是指导学生鉴赏阅读的导路期。这一阶段教师作用体现得较为突出,要求教师既要吃透名著、深挖名著,还要关注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程度、接受能力,阅读的难点、盲点,教师要起到名著与学生的桥梁作用。这是名著阅读的导引阶段。

二、 激趣——激发学生深耕名著第二步

陈思老师在《初中生语文阅读心理及教学策略研究》中指出“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兴趣的驱动下,人会主动、愉快地去阅读,并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显然,单一的名著导读课已经不能适应初中孩子们身心发展和自我意识觉醒的需要。如何让学生自觉地读,有创造性地读,深入地揣摩细节,深入到作品中去读,需要老师动脑筋、想办法。“激趣”是学生在略读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及展演活动,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每月班级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登记本组所感兴趣的篇章,教师对各组的选篇、展演形式和展演日期进行登记并公示于“学习园地”。课下小组同学可自行分工进行排练,每天语文课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说书场、小品、课本剧、讲故事、相声、美文赏读等学生们擅长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再现名著的经典片段。这些展演形式不仅解放了学生篇篇名著方法单一的机械性阅读的陈旧方法,给予学生更大的阅读自由,而且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反复读、深入读、有见解的读、创新的读,用自己的阅读所得来指导名著展演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释放自己在名著阅读中的激情和创造力。在这一过程中,除展演的学生外,其他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优势任编剧、导演等,来编写剧本,指导表演。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深度阅读名著的积极性,也可初步培养学生鉴赏作品,揣摩故事情节、评价人物性格等的能力。这一展演形式,也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能力,理解能力。“激趣”有抓手地在名著阅读中落实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品的能力,有益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对于展演成果,教师可组织学生对各组的展演进行点评、评比打分,选出周优胜组并予以奖励。

“激趣”的过程,名著阅读不再是单一枯燥的被动阅读,也不再是冷冷清清的浅层阅读,而是有选择、有重点、有热情、有温度的主动阅读。学生们精彩的展演也会有效地感染其他同学,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品读名著的兴趣。这一阶段学生的主体作用显得尤为突出,教师要做好组织落实工作。这一阶段为进一步的精阅读、深阅读,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阅读基础。这是名著阅读的激发兴趣阶段。

三、 “品究”——精读深耕名著第三步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就是要训练语感,而训练语感最好的材料就是名著。”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决定了名著阅读是获得知识,提升能力,汲取文化,认知世界,培养情操的全面阅读、精阅读、深阅读。

倪正芳、成远镜、朱晶主编的《文学鉴赏》一书中说道:“文学鉴赏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审美意识。读者通过语言的媒介,获得对文学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应,得到审美享受,从而领会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品究”就是让学生在略读认知,趣味选择性阅读的基础上,对名著进行深入的品评和探究,进一步来感受艺术形象,“披文入情”,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最终获得审美享受,塑造良好的人格。通过名著导赏课和名著展演等,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阅读名著的技巧、方法。在“品究”环节中,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和落实对学生的阅读名著的指导,学生可在原著上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艺术特色、思想价值、个人感悟等进行圈点、批注。也可根据自己阅读的实际,对作家、时代背景、特殊的意象等做一些辅助阅读的笔记。对阅读名著时产生的问题大胆质疑,在读中质疑,在讀中答疑。将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罗列在《名著阅读反馈表》中,与老师、同学再探讨。

“品究”既是培养学生自主欣赏、鉴别、品评、探究名著的阶段,也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学生要从名著阅读展演活动的“动”,转为深入品究作品的“思”。如果没有“品究”这一环节,那么名著阅读就难免流于肤浅的读故事情节了。这一阶段,学生的个体感受在名著阅读中尤为突出,因而自主性、个性更强,品究的角度多样。教师既要积极鼓励学生的个性阅读,也要指导学生在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基础上对名著进行品究。这一阶段需要师生互动,教师及时对学生阅读时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学生扎实落实阅读任务,注重阅读质量。这是名著阅读的精读、深读阶段。

四、 “反馈”——落实深耕名著第四步

“反馈”是指教师监督、落实、评估学生的阅读质量。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反馈,反馈可以有效地促进学习者建构知识体系、改进认知策略、优化目标设置、调整学习策略,进而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教师要有效检查学生名著阅读的落实情况,阅读效果,需要有评价的标准,教师可制作《名著阅读反馈表》以周为单位,人手一份对学生一周的阅读情况进行落实、评估。这样既避免了学生的盲目阅读,又有利于教师及时督促并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以周为单位进行反馈,寸积铢累,减轻了学生名著阅读的压力。《名著阅读反馈表》主要内容有四项:积累、概述、反思(包括鉴赏、感悟、读后感)、探究,每周阅读课,学生以组为单位将《名著阅读反馈表》进行品评、筛选,然后在班上做展示交流。展示交流可分三部分:议,将积累的好词、好句或感受深刻的部分展示给同学并说说理由。评,把握名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人物性格等,概况理解,感悟点评。探,对自己在阅读中发现的问题,在阅读课上展示交流。其他组的学生可选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探究、解答。

“反馈”是对学生名著阅读效果的测评,教师要用好每周的阅读课,重视《名著阅读反馈表》的质量,加强阅读指导,及时发现并解决好学生反馈的各种问题,要一步一个脚印夯实阅读的效果。这是学生深耕名著阅读成果的展示、评价阶段。

五、 结语

“导赏、激趣、品究、反馈”四步阅读法就是要通过多角度、多层次阅读名著,发现并解决在阅读实践教学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它重在发掘学生的个性与潜能,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它也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这四个环节是环环相扣,交错互补的一个整体,而并非各自为阵独立存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学生在阅读不同环节中的角色得到了科学的区分。教师充分发挥了引领、指导作用,学生充分发挥了阅读学习的主体作用。“四步阅读法”能够具体准确地明确学生在各阶段阅读的重点和方法,教师可以有据、有效评价学生阅读效果,使学生名著阅读能力螺旋式上升,从而达到以阅读促核心素养的养成这一目的。

参考文献:

[1]黄晓娟,朱玉丝.新阅读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核心能力培养[J].语文教学通讯,2018(8):33-35.

[2]程欣.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7.

[3]马翠萍.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素养养成的策略探讨[J].教学实践,2016(15):166.

[4]杜海.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5.

[5]陈思.初中生语文阅读心理及教学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作者简介:

谭晓莉,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兰州市第六十六中学。

猜你喜欢

激发兴趣
创新教学模式 培养学习兴趣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关注生活实践 优化作业设计
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方法探究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