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枝一叶总关情

2020-07-23英双双

考试周刊 2020年61期
关键词:示范情感教育

摘 要:少年儿童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身心的不断发育及成长环境的日趋复杂,身心健康发展受到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致使学生出现了很多的情感问题。开展情感教育是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也是维护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教育中要通过多种途径,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完善学生的情感发展。文章从个人的教育教学实践出发,对学生情感教育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情感教育;示范;合理表达;系统支持

一、 引言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不仅要使学生的智力发展,更要使他们心理健康,人格完善,情感健全。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一些学生情感淡漠,缺乏爱心,以至于自私残忍,做出损伤财物、害人害己的事情。前几年所发生的刘海洋用硫酸泼熊、徐力杀母等等一些事件让人触目惊心,反映出了情感教育的缺失,也让我们认识到加强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来加强情感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二、 情感教育的内涵

情感教育作为完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内涵而言,它的本质是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而不是具体的教学方法,全面发展教育离不开情感教育。情感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品质,增强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促使学生在环境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树立健全完善的人格。情感教育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情绪和信念,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和谐发展。情感教育在陶冶学生情操层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 在小学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意义

(一)情感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情感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包括情感方面的发展。好比一个人,很聪明但是情感存在问题,会对他的成长和发展产生十分消极的影响。健康的情感对于人的发展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拿情感和认知的关系来说,健康积极的情感可以促进人的认知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情感和认知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认知的发展和情感的发展是同步的。可以说,情感是认知发展的第一动机。

(二)情感教育是终身化学习的需求

现代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信息容量也呈现爆炸式的增长,这要求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要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就必须让学生始终保持探究的好奇心,保持乐于学习的态度。培养学生乐学愿学、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情感教育的一项重要作用就是让学生体验到求知的乐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和喜悦感。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形成乐学的品质,才有利于其更好地适应终身化学习的社会。可以说,基础教育阶段良好的情感教育,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否则,很难想象一个对于学习毫无兴趣、感觉学习十分痛苦的学生可以适应现在终身学习的社会。

(三)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更加幸福的成长和发展

情感教育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它对于人的关怀价值。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幸福发展。人是否幸福,主要是一种主观性的体验。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心中有爱的人,在遇到苦难和挫折时,也始终能够不丢失幸福。关怀学生的幸福,就必须关怀学生的情感,情感教育对于学生的幸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 情感教育的具体实践

(一)情感教学

因为学生更多的时间是在课堂上,所以课堂教学仍然是情感教育的主要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富有感情的开展教学,使学生心情愉悦的进行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學生产生情趣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在教学中,作为教师,首先要充满爱心,没有了爱就没有教育。如果一个老师对学生没有感情,在课堂上表情冷漠,学生是不会喜欢这个老师,也不会喜欢他的课堂,当然也就无法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其次教学活动要富有感情,包括有感情的朗读,有感情的进行角色扮演。这些有感情的学习活动,学生乐于参与,也会促进他们的情绪记忆。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情绪、情感又会重新被体验到。情绪记忆是人们精神健康的重要条件,也是人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发展的心理基础。在教学中,情感教育要贯穿教学点始终,根据学科知识特点灵活运用,采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使得教学过程丰富多彩又富有生机,让学生一直处于良好的情感体验中,觉得学习有意义、有意思,对学习有足够的兴趣和感受。这种富有情感的教学会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更积极投入并体验深刻,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更加深入,当然也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二)建立示范

人的行为是情绪和情感等心理活动外化的表现,对于学生来说很多又是模仿的结果。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社会观察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人对示范事件观察学习的结果。观察学习经历四个过程:注意、保持、创作和动机,在各种诱因(外部的、替代性的及自我评价的)支使下决定是否将依观察所获得的能力付之使用,从而出现或不出现类似示范活动的行为。要培养学生良好情感及行为,所选取的示范对象,要尽量选取时间上、地点上都与学生较接近的,学生所熟悉或了解的周围的人或事,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观察学习和模仿的动机。在实践中,我们首先常用的就是树立典型,针对本校学生出现的好人好事及典型事件进行重点报导,让学生有可以具体模仿的人和事。其次,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关注模仿的人或事,比如通过每周的升旗仪式让学生宣誓来深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利用各种节日让学生体会爱父母、爱他人的情感,利用校园广播及宣传栏进行传统文化歌曲和图片展示,让学生时时注意和体会到中华民族传统的“仁、义、礼、智、信”等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了学生的爱国、爱家、爱人民的情感。作为学生重要的模仿对象,教师的情感表现对学生的影响重大。一个老师如果在一些重要事件上的反应过于平淡,比如有的学生捡到了一毛钱交给老师,老师觉得没有价值,无动于衷,或者反应过分激烈,比如学生一次考试成绩不好,老师很愤怒,甚至挖苦学生。这些表现对学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教育无小事,教师的情感表现使得学生有意的或者不自觉的模仿,表现出情感的冷漠、极端或者反复无常,这其中都有着教师的成分。所以,要想学生的情感健康发展,教师必须有一个正常健康的情感表现。

(三)注重感化

教育是师生共同参加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自身的情感性质和特点将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师生之间具有良好的情感基础是教育成功的前提。人的情感具有感染性,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教师要以自己的情感去感化学生,一是教师要有足够的爱心,能正确面对和理解青少年学生出现的种种“暴风骤雨”式的情感表现,在处理学生的情感方面的问题时不会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而是站在学生的成长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解决。二是要建立與学生平等的关系,这样学生会感到老师是朋友,而展现自己真实的情感,不至于隐瞒和欺骗,从而在处理学生的情感问题上能更有效和迅速。三是要老师本身要保持良好的情感状态,情感丰富又平和,“威而不猛,恭而安”,让学生能充分感受和学习。要感化学生,教师必须有足够的爱心,没有了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的行为问题和情感表现,真正的替学生考虑。我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他经常撒谎,甚至是不自觉的撒谎,在行为上他并不是一个坏孩子。通过了解发现,他说谎主要是在作业问题上,有时候老师不知道作业过多或者过难,他不能按时完成。而不完成作业,家长和老师会表现出不“爱”他,为了得到家长和老师更多的爱,他学会了撒谎,他的这种表现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所以老师和家长要充分地理解孩子,给予孩子更多的情感支持,让孩子获得更多的爱,不要把目光只聚焦于孩子的学习和作业上,更不要以爱作为学习或者完成作业的交换条件甚至以此威胁,这会使孩子情感和心理畸形发展,出现行为问题。教师和家长要有足够的无条件的爱,这样才能让孩子安全的成长和学习,不至于出现问题。当然,家长和老师也要有足够的耐心,能宽容孩子,陪孩子成长,等孩子长大。

(四)家校同心

青少年的情感健康发展是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的结果,当然离不开家庭教育。实际上很多学生的情感不够健全是因为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没有良好的家庭关系,家庭成员的情感表现不够正常和谐,导致了情感发展畸形,不够稳定、全面和真实。这也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一是要充分的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对特殊学生要建立必要的档案进行跟踪,发现一些突发性的,对学生情感造成影响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二是开展必要的家庭教育,让家长明白和谐家庭关系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性。让家长了解这方面的一些理论知识,学习一些表达的方法技巧,让家长有具体的收获,不是比泛泛地谈什么“爱”“民主”“沟通”“赏识”“棒棒棒,你真棒”。三是班级组织一些亲子活动,让学生和家长在活动中体验和发展良好的情感关系,促进家长和孩子之间情感沟通更加和谐,亲子关系更加美好。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保持连续性和一致性,这就要求家庭和学校、家长和老师密切合作,共同施教。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情感和行为问题时,不要就事论事,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找出家庭关系对其现在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通过家校合作处理家庭关系,改变父母的教育观念等方法真正解决孩子遇到的问题。

五、 结语

学生的个体成长及情感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协同教育,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站在社会的长远的角度,关注学生情感发展,采取各种适当的方法和策略,加强情感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

[1]孟昭兰.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177.

[2]张承芬.教育心理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406.

[3]张承芬.教育心理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424.

[4]王晓春.问题学生诊疗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15.

作者简介:

英双双,山东省临沂市,山东省临沭县临沭街道第二小学。

猜你喜欢

示范情感教育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听力训练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平行文本在旅游翻译中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