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源性疾病处置策略的探讨

2020-07-23丁艳朱莉范艳黄蓉蓉袁全

中文信息 2020年6期
关键词:解决策略

丁艳 朱莉 范艳 黄蓉蓉 袁全

摘 要:目的 研究我市食源性疾病处置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策略。方法 收集我市2019年的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病例,统计80起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分析我市在处理此80起食源性疾病的过程是存在问题的,并为完善处理体系提出相关策略。结果 我市食源性疾病处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不及时31.25%(25起)、组织管理不统一22.50%(18起)、多部门工作协调不到位45.00%(36起)、控制措施落实不到位25.00%(20起)、缺乏应急保障36.25%(29起)。结论 我市食源性疾病处置中存在多项问题,需从明确工作报告流程与时限、成立调查指挥中心、建设综合协调机制、建立综合风险评估机制、培养专业团队、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以及安全宣教几大方面入手,做好食源性疾病处置工作,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处置 存在的问题 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R15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6-0-01

食源性疾病,即因为食品、怀疑因为食品造成的化学性、生物性和有毒性的感染病例或者中毒病例,暴发是指发病人数≥2人,死亡人数≥1人[1]。食源性疾病是全球高度重视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健康水平,甚至是生命安全,并且会间接地对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秩序、社会能够和谐发展产生影响[2]。近年来,因为食源性疾病的增多,相关监测体系得到了重视和逐步完善,对食源性疾病事件的控制获得了显著效果。但是在食源性疾病的处置工作中,因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事件处置工作的合理性、科学性和时效性降低[3]。鉴于此,本文将对我市食源性疾病处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根据研究的结果分析其改善策略,具体内容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收集我市2019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中上报的食源性疾病及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共收集到80起食源性疾病病例。

2.方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卫生基层机构食品安全工作指南》等对所收集到的80起食源性疾病的处置工作进行评价,寻找各病例处置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汇总。

3.观察指标

分析各病例处置上工作报告的时效性、组织管理统一性、多部门工作协调情况、控制措施落实情况、事件应急处理情况。

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1.0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義为P<0.05。

二、 结果

结果显示,我市食源性疾病病例处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工作报告不及时31.25%(25起)、组织管理不统一22.50%(18起)、多部门工作协调不到位45.00%(36起)、控制措施落实不到位25.00%(20起)、缺乏应急保障36.25%(29起)。

三、讨论

食品安全与公众的健康紧密联系,疾控机构在食源性疾病病例应对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将机构处置工作规范化,确保快速、准确查明各病例发生原因,有利于对食源性疾病相关因素进行及早控制,降低进一步暴发概率,控制公共卫生风险,促进社会持续良好发展[4]。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得到,我市食源性疾病病例处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工作报告不及时、组织管理不统一、多部门工作协调不到位、控制措施落实不到位、缺乏应急保障。现将对其提出如下改善策略。

1.明确工作报告流程与时限

明确各食源性疾病病例的工作报告流程和时限,医院以及事发单位等各相关部门在发现相关病例后,严格按照规定的报告流程与时限进行报告,做好相关信息的登记。行政部门对报告进行及时处理、通报和信息反馈。

2.成立调查指挥中心

建立政府层面的指挥中心,在发生食源性疾病病例后,由卫生行政部门牵头,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工作,对各个部门的具体工作内容进行明确部署,由指挥中心组织会议进行工作进展的通报,对工作中的问题提出并及时讨论、交流,再统一部署进一步的防控策略;并统一发布对外信息和相关防控措施,对群众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避免谣言和不必要的恐慌出现。

3.建设综合协调机制

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处置中,流行病学调查的信息采集及样品采样、食品卫生学分析以及环境卫生学分析应由不同的部门共同参与完成,比如前者应当由疾控机构负责,后两者应当由疾控部门、食品药物监督局、农业监察局、质量检测局、工商部门共同完成。在提升处置速度的同时,也保证了所获取数据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准确性,为后续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4.建立综合风险评估机制

在进行食源性疾病事件处置后,应当及时地对其中的工作经验和缺陷进行分析、总结,有利于在今后的处置工作中做到扬长避短,确保在遇到类似事件时能够及时提出防控方案,对典型的食源性疾病事件进行综合风险评估,提出科学有效的防控建议,有利于卫生行政部门综合多种措施及时优化工作方案,提高处置工作质量。

5.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

为确保食源性疾病事件处置中各数据的可靠、有效,政府层面应当加强对实验室能力的建设和投入,及时更新相关的新型实验室设备,提高检测的准确度;加强对实验室专业团队的建立,通过多种专业培训以及组织技能考核来提升实验室人员的专业水平、操作技能,确保处置工作的准确性、科学性。

6.加强安全宣教

提升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宣传,向社会公众普及基础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支持度、配合度,动员其积极参与其中。结合实地文化、基础设施设备条件以及既往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特点,选用恰当的、多样性的宣传方式,定期向各企业、事业单位等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讲座等,提高社会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从根本上减少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玉明,崔燕.2012-2014年甘肃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调查质量评价[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6,28,(5):594—597.

[2]《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编写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M].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

[3]赵雪莲.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

2009,20,(9):4—7.

[4]宗雯琦,戴月,甄世祺等.2015年江苏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6,7,(10):4272—4277.

猜你喜欢

解决策略
心理效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科研项目申报书撰写中的“难点”解决策略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