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思政工作的模式解析

2020-07-23陈献宁李德华

商情 2020年30期
关键词:网络思政工作方式新媒体

陈献宁 李德华

【摘要】当前,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与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新媒体发展带来的诸多影响。高校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既有技艺精湛的专业本领,还需要道德高尚的思想素质,通过对新媒体的有效利用,将大学生思政工作与新媒体充分融合,形成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思政教育手段,实现虚拟环境的大学生思政工作有效引领,加强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本文将对高校就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思政工作的模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媒体  网络思政  工作方式  分析

在新媒体背景下,各个行业都在同步进行全面创新。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也需要紧随其脚步创新发展。借助新媒体来开展网络思政工作,这样不仅可以创新教育方式与教授手段,同时还能够将更加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呈现给大众。

一、新媒体背景下开展网络思政工作的现实意义

(一)提升思政工作的时效性。

新媒体转变了信息的传播模式,同时也进一步打破了传统信息传播中的束缚,这对于思政工作有积极影响。新媒体不仅拓展了思政工作的方式,同时还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巩固思想文化阵地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新媒体的出现,为思政工作主体与客体查询信息方面提供了便捷,特别是一些红色信息内容或网络讲座等等,这些都成为了网络思政工作的新内容。所以说,思政工作应全面创新,在使大学生及时获取信息的同时,提升思政工作的有效性。

(二)构建大学生平等沟通的平台。

在新媒体背景下开展网络思政工作能够全面减弱教育人员固有的权威性,让教育者可以从主导者转变成为参与者。大学生可以在网络环境中共同探讨,进而调动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新媒体平台中,每一个都是参与者,既是被教育者也是教育者,相关规则与方式以及决策都可以由参与人员来进行制定。新媒体的开展能够全面保障教育体系中的公平性与平等性,大学生在各种网络思政活动中,可以共享机会,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也为教育者与受众者构建交流机会,为思政工作有效开展而奠定基础,提升思政工作的感染力。

(三)丰富高校思政教学内涵建设。

新媒体中形式丰富、数量巨大、具有正能量传播和教育意义的短视频、图文等内容可以丰富思政工的教学资源建设,能够全面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意义。思政教师可以围绕学生关心热点、焦点,通过收集、组织新媒体类教学内容,丰富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的内涵,吸引大学生广泛参与网络思政教育教学,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二、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思政工作的开展对策

(一)强化网站建设,建立网络思政管理队伍。

在新媒体背景下,使思政工作会面临诸多问题,因为新媒体有着深层次特点,在网络中会有很多不良信息,如拜金主义。这些错误思想会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网络虽然为大学生搭建起自由的平台,但也会给大学生价值观带来一定的影响。需要不断加强网站平台建设,构建一支高素质网络思政管理队伍,来有效提升网络思政的教育氛围,引领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针对于思政工作来讲,网站内部应具备的服务型与政治性特征,可以在设置影像资料板块和思政理论内容等。网站展示应具备时效性,不仅要与时俱进,还需要积极更新内容,进一步实现与社会发展相融合,突出重点内容,将社会发展的创新点全面展示。思政工作内容还需要及时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及时帮助大学生解决困惑,内容与形式都应实现与时俱进,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大学生在网站中体会到归属感。

加强网络平台建设的同时,还需要构建一支高素质网络思政管理队伍,全面保障网站的安全性、稳定性、及时性。网站应交由相关部门来进行负责管理,及时对网站的更新与内容的发布,保障大学生可以准确了解到事实真相,这样有利于思政工作顺利开展,同时还可以保障大学生的向心力。思政教师运用新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构建起随时随地自主学习、调研研究、展示汇报、收发邮件、互动留言等立体式教育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方法,提高思政教学的质量。此外,网络思政管理人员还需要维护好网站内部安全,设置防火墙装置,还需要定期查杀网站中的病毒,这样才可以保障网络思政工作顺利开展和进行。

(二)实施思政工作在线互动,正确引导学生价值观。

当前,随着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线互动平台建设已经日趋发达,在思政工作中运用在线互动可以全面解决问题。基于此,可以借助网络论坛来实现思政工作的在线互动。在新媒体平台里,大学生都可以针对一个问题开展讨论,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想法,这种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圍。针对于思政工作人员来讲,可以就大学生想要了解的事件来作为话题切入点,在人与人之间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一旦发现舆论导向是错误的,就需要及时制止,然后给出正确的思想引导,这样可以提升思政工作质量。另外,网络有着的虚拟性特征,思政工作人员还应借助其他方式来与大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可以加强自身对社会大环境的了解,以便更好的进行思政教育工作。还可以构建相应的网络服务栏目,切实解决大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思政工作人员可以针对于当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置服务栏目,然后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此外,借助网络服务栏目还能够获得诸多有关思政工作教育的信息,同时还能够准确反应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进而帮助其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应将网络与日常调研进行融合,以便帮助大学生更好的解决问题。

网络思政工作自身有着目的性与计划性特征,全面优化网络环境既可以发挥出虚拟的育人功能,同时还可以为大学生建立起良好的网络学习空间,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网络教育的方式与重要性,进而将自身实际需求与整体发展进行融合,随之使大学生形成正确且科学的价值观,为实现思政工作目标而奠定基础。依照“围绕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的原则,网络思政管理队伍要充分发挥引导、组织、调控的教育教学管理的主导作用,增强大学生网络思政的精准新和及时性。相关管理人员还需要加强对网络思政环境的监督与管理,构建完善且健全的管理制度,以此来制约网络思政工作环境中的不良影响。针对一些违法乱纪的现象应及时制止,保障网络思政工作安全稳定运行。此外,各地政府部门也需要依照网络思政工作的实际运行情况来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与法律法规。

(三)加强网络思政教育,提升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规范。

针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来讲,也需要加强网络思政教育,以此来规范学生的不良行为。在过程中首先应重视认知教育、心理疏导以及舆情监控。网络思政教育要体现出的教育体系的客观规律,同时还需要依照大学生成长规律来进行的教育。大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网络上的内容缺乏辨识,容易导致大学生在网络中学习到一些不良行为。所以,网络思政教育想要取得良好教育成果,那么就需要遵循一下几个环节:其一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科学处理好网络与现实两者之间的关系,重视疏导学生内心不良想法与倾向;其二应重视网络规范化教育,运用多种教育模式来进行完善,如可以借助正反两方面的教育模式来加强大学生对网络不健康内容的认识,以此来为学生能够抵御网络不良行为而奠定基础;其三要注重校园舆情监控,学校内部管理人员应全面了解并掌握大学生对新媒体网络的使用情况,同时掌握大学生认知规律,然后进行个性化沟通,这样的方式可以打开学生们的内心世界。

相关数据显示,大学阶段的学生之所以没有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就是因为缺少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法,所以,应科学引导学生正确借助网络来作为学习工具,这是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要任务。 高校可以根据实际,建立大学生喜爱的网络学习互动平台,建立网络学习制度,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是教育过程中时也是思政教育的原则所在。

结束语:结合全文,在新媒体背景下,其为思政工作创新带来机会,随着新媒体所传递的价值导向,应结合实际情况来做好网络思政工作。因为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方式得到了全面改善,实现网络思政教育不仅可以保障思政工作的有效性,同时还能够进一步营造出公平、平等的民主话语空間。基于此,需要构建完善且健全的网络思政工作体系,在过程中不仅要加强网站的建设工作,同时该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队伍,以便为网络思政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另外,还应积极开展网络在线互动式思政工作,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还能够使网络内部环境清晰透明,进而提升网络思政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

参考文献:

[1]王卫国,曾令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1:60-62.

[2]常建莲.论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报业,2019,24.054:108-109.

[3]朱雪青.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网络平台学生评价机制探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001(025):50,52.

[4]严波,王勇桂,巧玲.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评[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012:86-96

[5]李嘉妍,吕梦函.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闻传播, 2017(15):64-65.

[6]王喜英.新媒体环境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路径研究[J].理论观察, 2019(1):39-41.

猜你喜欢

网络思政工作方式新媒体
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工作方式的探讨
探讨新时期企业离退休工作方式的转变
关于积极探索“网络党建”创新党建工作方式的探究
基于用户体验的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建设思考
基于高校网络教育平台社交型思政教育的创新性研究
英国高校的网络思政课怎么上
高职院校网络思政工作管理体制的问题与完善措施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