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早期综合康复对早产高危儿的身体素质和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
2020-07-23胡飞
胡飞
【摘要】 目的:探讨超早期综合康复对高危早产儿的身体素质和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院出生的早产高危儿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超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母乳喂养情况、新生儿行为神经量表(NBNA)评分、Gesell发育量表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母乳喂养时间、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出院前纯母乳喂养率及住院期间母乳总喂养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生1、3、6周后NBN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生3、6、12个月后各项Gesel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早期综合康复可提高早产高危儿母乳喂养质量、促进高危儿身体及神经系统发育,降低早产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超早期综合康复 早产高危儿 神经系统发育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uper-early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on physical fitness and neurological development of high-risk premature infants. Method: A total of 100 high-risk premature infants born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June 2018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super-early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Breastfeeding, neonatal behavioral nerve inventory (NBNA) score, Gesell developmental schedules score and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The first breast-feeding time, success rate of first breast-feeding, pure breast-feeding rate before discharge and total breast-feeding amount during hospitaliz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NBNA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t 1, 3 and 6 weeks after birth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all Gesell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t 3, 6 and 12 months after birth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Super-early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breast-feeding,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ody and nervous system of high-risk premature infants,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remature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Super-early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Premature high-risk infants Nervous system development
First-authors address: Baoan District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Shenzhen 5180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0.17.028
我国为世界人口大国,每年出生的新生儿基数大,有数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 500万早产新生儿,其中中国位居第二[1-2]。在胎儿期、分娩期、新生儿期受到高危因素危害的,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的早产儿称为早产高危儿,常出现生长迟缓、神经发育障碍等,为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有资料表明早期进行母乳喂养,可促进患儿身体、神经系统发育,改善新生儿预后[3-5]。有数据表明早期进行抚触干预可促进患儿发育,降低伤残程度[6]。国内研究显示对早产高危儿进行早期躯体运动训练,可改善脑神经损伤、促进生长发育,降低致死、致残率[7-8]。随着超早期综合康复概念的提出,结合西医、中医的优质护理措施,取长补短,已广泛用于临床[9-11]。为促进早产高危儿身体、神经系统发育,本研究选取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观察组给予超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探讨其临床价值,現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院出生的早产高危儿100例,纳入标准:胎龄≤32周;存在高危因素,判定为早产高危儿;各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先天性胃肠道缺陷;存在严重感染、先天性疾病;存在母乳喂养禁忌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所有早产儿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1)健康知识教育。告知家属患儿身体、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可能性,告知家属早期母乳喂养的重要性。(2)告知家属护理要点,演示护理、抚触技巧。(3)完善视力、听力筛查。(4)告知家属如何建立亲子情感。(5)待患儿稳定后,进行适当的躯体训练、推拿等。
1.2.2 观察组给予超早期综合康复护理 (1)成立综合护理小组。由科室护士长为总负责人,小组成员护理年资超过5年,且均接受过专业护理培训。制定综合康复护理方案,小组成员详细了解各患儿家属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等,建立详细的档案。小组成员进行分组负责对应患儿的护理,负责母乳喂养的健康宣教及具体实施,进行有效的抚触、颅神经刺激,中医穴位按摩、躯体运动训练。护士长负责整个康复流程的质量控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指导纠正。(2)早期母乳喂养的实施。①强调母乳收集、储存、转运过程。由责任护士评估患儿吸乳量,于新生儿分娩6 h后根据实际情况告知患儿家属进行按需收集母乳,储存过程中严格把握收集时间、储存温度,全程冷藏及时送至患儿处供其喂养。②强调母乳接收、喂养过程。母乳接收实施24 h按需接收,责任护士评估患儿存在饥饿感时,全天不定时接收母乳进行喂养。同时进行母乳喂养同伴支持,由责任护士组织建立沟通微信群,群中有早产儿母乳喂养良好经验、技术的母亲指导、鼓励其他母亲如何实施母乳喂养,群中相互交流,提高母乳喂养技术及信心。(3)患儿进食后30 min处于清醒状态下进行皮肤抚触。①头面部,两拇指交替轻触摸眉间,沿眉弓滑行至颞部,再由下颌向外滑行至耳前,直至整个头部。②胸部,抚触由肋缘向对侧肩部滑行,胸前交叉。③腹部,抚触从右下腹开始,顺时针方向滑行,避开脐部。④四肢,抚触肢体时,一手握住手掌,一手握住臂部,从上至下滑行直至整个肢体,依次抚触患儿四肢。⑤背部,抚触以脊柱为中心向外侧滑行,从上到下直至整个背部。抚触动作轻柔,15 min/次,2次/d。(4)颅神经刺激。患儿进食后30 min处于清醒状态下进行。采用七彩柔和灯光刺激患儿视神经;录制母亲声音播放刺激患儿听觉神经;采用醋泡棉签放置患儿鼻孔前0.5 cm刺激嗅觉神经;采用蘸有橙汁的无菌棉签放置患儿舌尖刺激味觉神经;采用缓慢转头法刺激患儿迷走神经。2次/d。(5)脉络、穴位推拿。①推督脉,选取长强穴循经推督脉5次,捏脊3次;②补脾土,拇指顺时针揉拇指螺纹100次;③补胃经,拇指旋推拇指近端指节100次,按揉足三里穴100次;④补肾经,拇指旋推小指螺纹面100次,并按揉涌泉穴100次。以上操作每次持续8 min,手法轻柔。(6)躯体训练。①全身肌肉牵拉,以轻柔、快速手法牵拉肌肉,调节肌肉肌力、肌张力;②近端肌肉固定,远端肌肉活动,对肌腹、肌腱处以指尖轻微叩击,到达调节肌群肌力、增加本体觉输入的目的;③对长骨端的关节进行轻微挤压,促使本体觉的输入。以上每一步骤持续3 min,皮肤潮红为宜。(7)小组成员对所负责的患儿进行有效随访,评估记录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1)比较两组母乳喂养情况。记录两组首次进行母乳喂养时间、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的例数、出院前纯母乳喂的例数及出院前母乳喂养总量。(2)比较两组神经发育情况。采用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量表(NBNA)评估出生1、3、6周后神经发育情况。具体包括行为能力(6个条目)、被动肌张力(4个条目)、主动肌张力(4个条目)、原始反射(3个条目)、一般评估(3个条目),每个条目记为0、1、2分,总分40分,低于35分为异常,35~37分为临界分值,高于37分为正常[12]。(3)比较两组发育商(DQ)情况。参照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对两组出生3、6、12个月后DQ进行测评。包括社会适应、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个人社交条目,总评分100分,>85分为正常,75~85分为临界分值,<75分为异常[13]。(4)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宫外发育迟缓(EUGR)、感染、营养不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胎龄28~33周,平均(30.98±1.34)周;出生体重1.22~1.53 kg;平均(1.42±0.11)kg;身长35.6~42.3 cm,平均(37.87±2.01)cm;头围23.5~27.5 cm,平均头围(25.87±0.89)cm;住院时间28~42 d,平均(35.59±5.35)d。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胎龄28~34周,平均胎龄(30.59±1.35)周;出生体重1.19~1.67 kg,出生平均体重(1.44±0.23)kg;身长35.8~41.9 cm,平均身长(37.76±1.96)cm;头围24.2~27.9 cm,平均头围(25.68±0.78)cm;住院时间29~41 d,平均住院时间(35.41±5.18)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母乳喂养情况比较 观察组首次母乳喂养时间短于对照组,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出院前纯母乳喂养率、住院期间母乳总喂养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見表1。
2.3 两组NBNA评分比较 观察组出生1、3、6周时NBN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Gesell评分比较 观察组出生3、6、12个月时各项Gesel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早产高危儿神经、呼吸、消化、免疫系统均未发育成熟,且体重过低,极易引起生长发育缺陷、神经发育障碍等,可导致患儿脑瘫、视觉听觉损伤、认知障碍,严重可导致患儿死亡[14-15]。神经系统的发育从胚胎时期开始,直至出生后2年内均是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分娩前9周是大脑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因此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水平明显低于足月儿[16]。故对早产高危儿越早进行有效干预能明显改善预后。而超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强调对患儿出生6 h后实施母乳喂养,纠正胎龄40周后,进行有效的抚触、神经刺激、穴位按摩推拿、躯体训练等措施,是一种科学、系统的护理方案[17-18]。本研究观察组实施超早期综合康复护理,通过母乳喂养质量、患儿身体及神经系统发育等与对照组比较,寻找合适的护理方法。
母乳喂养是目前国内认可的新生儿最佳喂养方式,可促进患儿生长发育[1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首次母乳喂养时间、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出院前纯母乳喂养率及住院期间母乳总喂养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超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可提高患儿母乳喂养质量。超早期护理由责任护士帮助母亲早期泌乳、鼓励泌乳,并协助母乳收集、储存、转运、接收、喂养等各个环节,极大地提高母乳质量及喂养效果;另外精细化护理由责任护士组织建立母乳喂养经验交流群,使母亲学习母乳喂养重要性、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技巧,提高母乳喂养信心,提高母乳喂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出生1、3、6周后NBN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生3、6、12个月后各项Gesel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文献[20]对高危儿实施超早期康复干预,发现其患儿出生3个月后NBNA、Gesell评分高于对照组,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并未进行更长时间随访。分析原因为标准规范的抚触患儿全身皮肤进行全面刺激,可改善大脑血流状况,促进神经突触的发育,在配合刺激视、听、嗅、味、迷走等颅神经,有利于输入大量正确的信息,有效刺激大脑皮层,改善中枢神经功能,可促进患儿神经发育。另外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联合中医通督脉、补脾胃肾经,辅以穴位按摩,具有健脾培元之功效,而脾肾精气重组,可坚固骨骼、四肢肌肉轻劲、气血和神乃自生;再联合规范、标准的躯体肌肉训练,对肌腱、关节内存在的感受器进行有效刺激,提高肌肉收缩功能,改善关节稳定性。因此,经积极的综合康复干预,可促进患儿身体、神经发育。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早产高危儿实施超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超早期综合康复可提高早产高危儿母乳喂养质量、促进高危儿身体及神经系统发育,降低早产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17.
[2] Blencowe H,Cousens S,Oestergaard M Z,et al.National,regional,and worldwide estimates of preterm birth rates in the year 2010 with time trends since 1990 for selected countries:a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implications[J].Lancet,2012,379(9832):2162-2172.
[3]陈秀丽,钟奎英,魏贤娇.极低出生体重儿给予重力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并结合新生儿抚触护理干预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7):105-107.
[4]李彩荣,金宇婷,华春珍.早期母乳中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含量动态观察[J].浙江预防医学,2015,27(3):308-309,312.
[5]陈婧颖,万娜.早期持续家庭康复护理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3):94-95.
[6]唐琪.高危儿规范管理和早期综合干预对高危儿智能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9):4774-4775.
[7]郑文,倪照凤.高危儿早期干预的理论与实践[J].当代医学,2014,20(1):15-16.
[8]周蕾,蔡勇,梁少珍,等.早产儿出院后1年随访管理及早期干预对其神经、生长发育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8,39(21):3237-3240,3244.
[9]俞玲玲,赵映敏,黄蕴,等.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早产儿脑损伤的近期疗效[J].江苏医药,2016,42(13):1509-1511.
[10]边红霞,李斌,陈春萍.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中年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5):758-759.
[11]吴文华,张慧琴.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早产儿脑损伤的可行性[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5):117-120.
[12]许亚红,闵敏,赵咏梅,等.窒息新生儿神经行为研究的临床意义[J].西南国防医药,2015,25(5):532-533.
[13]徐世琴,吴晓丽.Gesell发育量表在婴幼儿脑瘫治疗评估中的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8):1685-1687.
[14]王晓琴,王莹,李红.早产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5,30(4):286-288.
[15]劉彩霞,景卫莉,谢集建.早产儿脑损伤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5,21(9):1638-1640.
[16]段毅敏,江利群.早期发育支持对早产儿体格及智力发育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8):1198-1200.
[17]毕然然,张顺,耿二瑞,等.超早期康复干预对单髁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9,41(7):532-534.
[18]张芳芳,杨海燕,伍瑁.超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病人神经生化标志物水平和运动功能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9,33(6):1065-1068.
[19]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营养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母乳库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推行早产儿母乳喂养的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2016,54(1):13-16.
[20]栗刚,武行华,李旅萍.超早期康复干预对高危儿神经行为影响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13):18-21.
(收稿日期:2019-11-08) (本文编辑:田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