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咀嚼反套路的命题尝试
——2020年福建省文综质检地理试题评析
2020-07-21曾呈进
曾呈进
(福建教育学院理科研修部,福建 福州 350025)
2020 年1 月教育部考试中心依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研制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1][2]这两本书的出版发行,代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已科学构建,将发挥高考正向指挥棒作用,促进完善立德树人的体制机制。在此背景下,由福建省教育考试院主持的2020 年福建省高三质量检查文综地理试题在依照《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命题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些突破,但也存在一些争议。
一、耐咀嚼,重素养
2020 年福建省高三质量检查文综地理试题紧紧围绕和新课标和“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精神展开命题,从总体上进行品读,我们可以领悟到其有耐咀嚼、重素养的特色之一。
1.遵循全国I 卷命题理念的先进性,以学科素养为导向
2020 年福建省高三质量检查文综地理试题有11道选择题,2 道必做综合题,2 道选做题。查看这些试题发现它们没有一道是考识记内容的,也就是说靠死记硬背的复习方式无法应对这些试题,因为今年的地理省质检试题都以地理学科素养为导向,以考查能力为重点,强调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命制过程很好遵循了全国I 卷命题理念的先进性。[3]
2.关注时代热点,以价值引领为目的
2020 年福建省高三质量检查文综地理试题紧密结合时代热点,创设热点情境,引导学生从高质量的做题到正能量的做人、做事,贯彻高考评价体系“立德树人”的要求。例如,选择题1-2 题组考查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道地药材的区位条件和自然地理环境,说明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敦促我们要高度重视凝聚着中华民族博大智慧的中医药产业,促进人地和谐。选择题6-8 题组考查莫高窟风沙危害与防护,暗示人们要研究自然规律,因地制宜保护好干旱风沙地区的世界文化遗产。必做综合题36 题考查“一带一路”热点上的国际合作——吉布提港口城市建设,突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选做综合题43 题考查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与国家的振兴乡村战略一脉相承。选做综合题44 题考查青海省杂多县昂赛乡雪豹数量较多的原因及牧民参与雪豹监测工作,告诉我们要保护野生生物,做生态文明建设的促进者。
3.设计多种探究,以考查学科关键能力为重点
2020 年福建省高三质量检查文综地理试题设计了多种探究,考查学生是否养成地理学科的关键能力,如:辨识空间位置关系的能力;观察、概括、表征空间格局的能力;综合分析、比较概括地理特征与差异的能力;描述、分析、归纳空间动态过程及其规律的能力和说明、分析、推理、评估地理联系及其影响的能力等学科关键能力。例如,在比较探究中,选择题第2 题考查内容为“与浙江某县道地药材自然生长环境相似的地区”,考查能力主要为①、③项;选择题第3-5 题考查内容为“甲、乙两市人口流动的不同特点比较”,考查能力主要为④、⑤项;选择题第7-8 题考查内容为“沙漠风沙流与戈壁风沙流的不同特点比较”,考查能力主要为③④项。在过程探究中,选择题第9-11 题考查内容为“荆南三口各时段水位变化”,考查能力主要为③④项。必做综合题36 题考查内容为“吉布提港口城市发展过程的探究”,考查能力主要为①④⑤项。在综合探究中,必做综合题37题考查内容为“新疆伊犁河谷山间湖盆地区冻胀丘特点与分布”,解题过程既涉及比较探究,又涉及过程探究,考查能力则包含上述的五项学科关键能力。
二、反套路,显创新
2020 年福建省高三质量检查文综地理试题按照高考评价体系“强调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要求展开命题,从总体上进行品读,我们又可以领悟到其反套路、显创新的特色之二。
1.设置新颖的试题呈现方式,以获取和解读信息为突破点
2020 年福建省高三质量检查文综地理试题信息呈现方式新颖多样,有文字描述、柱状对比图、曲线变化图、区域轮廓分布示意图、区域等高线分布图、景观示意图、思维地图等,意在创设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倡考查学生素养的、有地理学科特色的多样问题情境,考生必须以获取和解读信息切入,从中找到解题的突破点。例如,要顺利解答选择题6-8 题组莫高窟风沙流危害及防护的问题,不仅要从题干的文字描述中获取当地盛行风风向、沙源地、莫高窟山崖顶部砾质戈壁带、沙地带的相对分布位置,还要从“沙漠和戈壁风沙流输沙率垂直结构特点”图中读出戈壁风沙流的“象鼻效应”,才能解答采用人工戈壁措施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防沙工程的输导作用。
2.改变一般的设问方式,以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为突破点
在复习应考过程中,部分一线师生存在过度套用答题模板的情况,这种情况会使学生思维僵化,不利于培养学生敏锐发觉旧事物缺陷、捕捉新事物萌芽的能力。为此,2020 年福建省高三质量检查文综地理试题改变一般的设问方式,以考查学生探索新方法、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勇于大胆创新。例如,基于知识应用和产生方式的不同,高考评价体系中的情境可以分为“生活实践情境”和“学习探索情境”两类。对应在近年来的高考文综地理试题中,必做综合题36 题通常采用“生活实践情境”,设问方式比较常规,必做综合题37 题通常采用“学习探索情境”(甚至是学术情境),设问方式比较新颖。作为新的探索,2020 年福建省高三质量检查文综地理试题必做综合题36 题在设问方式上就做了改变,意在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需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为突破点。
具体来说,综合题36 题第一小题这样设问:“36.(1)说明新港建设过程中需要克服的不利自然环境。(5 分)”可是,题干中文字和图像没有很多显性信息,只提到要把新港建成“现代化深水港口”。要顺利解答此问题,首先要用逆向思维对问题进行逆向分析,“深水港口”建设需要“陆域条件”和“水域条件”,再结合发散思维对“陆域条件”和“水域条件”进一步逆向分析,题目隐含的条件就逐步挖掘出来了。从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以判断此地位于靠近红海和阿拉伯半岛的东非亚丁湾沿岸,“陆域条件”是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晴天多,太阳辐射强(2 分);降水少,淡水不足(2 分)。该地气候条件是降水少,蒸发强,海水盐度高,又是深水港区,所以“水域条件”是海域环境复杂,地下水盐度高(1 分)。综合题36 题第三小题这样设问:“36.(3)吉布提市由老港区向‘前港’——‘中区’扩展,分析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变化的原因。(6 分)”要顺利解答此问题,要对“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变化的原因”进行逆向分析,“变化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再结合发散思维对内因和外因进一步逆向分析,题目答案就逐步明朗。“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变化的内因”是老港区面积狭小,功能混杂,交通、环境问题突出,发展受限(1 分);西郊沿海地区建港条件好,可开发土地面积大,便于向西部拓展布局新国际贸易区(2 分);为了完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提高港口城市的国际竞争力(1 分)。“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变化的外因”是随着中方技术和资金的注入,本国政策的支持,为城市拓展提供保障(2 分)。
三、有商榷,待细磨
2020 年福建省高三质量检查文综地理试题从总体上看质量是高的,收到省内外地理同仁的较高评价,但也存在一些争议的声音,认为有商榷的部分,有待细致打磨完善。
1.难度偏大,区分度减小
2020 年福建省高三质量检查文综地理试题实测数据为全省平均分为36.54 分,各地市中最高平均分为40.38 分,各地市中最低平均分为32.20 分。可以看出质检试题难度系数为0.3654,难度偏大,区分度减小。主要原因是必考题(90 分)中自然地理占51 分,人文地理占39 分,自然地理比重偏大,探究性强,学生完成难度较大。
2020年福建省质检文综地理必考题结构分析表
2.个别试题情境暗示不够,亲和度做得不够好
2020 年福建省高三质量检查文综地理试题的命题素材多取材于学术期刊论文,学习探索情境(学术情境)偏多,生活实践情境偏少,试题亲和度做得不够好,学生入题较难。个别试题情境暗示不够,材料支撑不够,学生较难下手。例如,选择题第3 题考查“甲、乙两市人口迁出的百度迁徙规模指数变化”,学生失分严重。究其原因,题目未对图中的四条曲线作限定交代,对学生正确解题产生了干扰。如果题目明确指出“图2 中四条曲线示意甲、乙两市人口迁入和迁出的百度迁徙规模指数变化”,学生解题的指向性大大增强。
3.个别设问与答案不够匹配,影响答题和得分
2020 年福建省高三质量检查文综地理试题个别题目未仔细打磨,出现个别设问与答案不够匹配,影响答题和得分。例如,综合题36 题第二小题这样设问:“36.(2)老港区升级改造为城市新的商业中心,说明其区位选择的合理性。(5 分)”但参考答案的第一个要点“老港区面积狭小,功能混杂,交通、环境问题突出,发展受限(1 分)”学生基本上没答到。原因是该题设问的指向性落在后半句,学生不知道要回答老港区的情况。如果改为这样设问:“36.(2)说明该项目选择老港区升级改造为城市新的商业中心的原因。(5 分)”试题的指向性就非常明确了。该题参考答案第四个要点是“完善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提高了港口城市的国际竞争力。(1 分)”这是表述该项目的意义和影响,不是回答原因和合理性,答案不能与设问匹配,应该把答案表述为“为了完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为了提高港口城市的国际竞争力。(1 分)”
总之,2020 年福建省高三质量检查文综地理试题紧紧围绕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展开命题尝试,质量较高,具有耐咀嚼、重素养、反套路、显创新等特色,但难度偏大,个别设问与答案不够匹配,存在商榷,个别试题情境暗示不够,亲和度做得不够好,有待打磨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