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寄生虫引起圈养白马鸡腹泻诊断及治疗

2020-07-21刘志凯金修哲霍占锁李金邦

饲料博览 2020年5期
关键词:球虫圈养圈舍

刘志凯,金修哲,霍占锁,雷 英,苏 凯,李金邦

(太原动物园,太原 030009)

白马鸡多生活在海拔3 000~4 000 m 的高山、亚高山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带,部分时间可在灌丛中观察到活动,大部分为少量白马鸡群体活动,觅食于林间草地等处。很少见到其飞行活动,在受到外界动物干扰时,大多会隐藏于周边灌木丛中。白马鸡喜食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嫩叶、幼芽、根、花蕾、果实和种子。每年5~7月为繁殖期,了解野生动物生活习性,寄生虫检测,有助于专业技术人员判断野生动物健康状态,便于野生动物疾病防治,确保其长期健康生长。

1 研究背景

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长期以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复杂多变。我国为了保护野生动物的健康生长,国家和地区专门设置了自然保护区和圈养野生动物园。这种人为的环境变化,使得动物饮食更加规律,营养更加全面,同时减少了动物的危机感,提升了野生动物的幸福指数,在一定程度上能保护野生动物长期健康生活,延长圈养野生动物的生长寿命。相反,由于减少了野生动物的活动场地,增多了人与动物接触交流的机会,野生动物的疾病就会增多,特别是寄生虫病呈上升的态势。

白马鸡是生活在陆地上的大体型鸟类,仅在我国存在的珍稀禽类,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是全世界易危鸟类之一,属我国濒危物种之一。

寄生虫是一种依靠摄取动物机体的营养物质为养分,以供自身的生长发育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会对动物的身体造成相当大的损害,往往是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降低了饲料营养的转化效率,导致饲料的大量浪费,同时也降低了动物身体的免疫力,导致免疫力较低,容易继发感染其他多种病原体。寄生虫繁殖后,数量较多,还能够对其寄生部位的机体造成很大的物理伤害。寄生虫分泌物和排泄的粪便也会使机体组织器官受到损伤。因此寄生虫引发的疾病必须要时刻注意,及时观察并做出有效检测,做好药物预防,降低发病几率。

目前,关于白马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白马鸡生活习性、繁殖栖息地的选择上,很少有研究白马鸡疾病防治的文献,特别是寄生虫对白马鸡的健康影响尚无报道。贾飞等研究表明,繁殖对的方向性变异函数可用球状模型来拟合,拟合曲线和实验曲线间的拟合程度达到显著水平,繁殖对呈明显的各向异性聚集分布[1]。石树敏等研究表明,对白马鸡集群关系和等级行为观察实现网络可视化,揭示了白马鸡繁殖期集群中存在模块化结构,且模块内部和模块间个体等级支配关系强度不同[2]。白马鸡的健康生长关乎这一物种的延续,疾病与食物链是影响白马鸡生存的主要威胁,关于白马鸡疾病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寄生虫对白马鸡的影响应该受到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的关注。

白马鸡是我国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属于易危物种,了解白马鸡的生活习性,检测白马鸡健康状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尤其是寄生虫普查尤为重要,寄生虫不仅吸收白马鸡体内营养,破坏机体内环境平衡,还会使白马鸡发生疾病,如腹泻等。为了保护白马鸡生存,扩大白马鸡群体,促进大自然和谐,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有必要关注白马鸡的健康,提高白马鸡生存数量及质量,这对物种的延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粪便、显微镜、ep 管、载玻片、烧杯、灭菌水、饱和盐水、玻璃棒、量筒、秒表、烧杯、铁丝圈、滴管等。

2.2 临床症状

发病个体会出现精神不振,羽毛蓬松杂乱,头部蜷缩,食欲下降或不食,通过解剖可见大量积液于嗉囊内,肉眼可见鸡冠贫血,可视黏膜贫血、鸡冠发白,体型变瘦,发病个体会排出浅红色粪便,发病前期粪便为咖啡色,逐步转变为血便,并拉稀。

左岸1/4跨剖面应力分布规律与河床中央剖面类似,横河向在下游外侧边墙底部有最大拉应力18.3 MPa,比静应力增大了6.4%,上游外侧边墙顶部有最大压应力-32.8 MPa,比静应力增大了4.4%,廊道在该位置最大动应力及动静叠加后应力均大于河床中央位置。

2.3 试验方法

在太原动物园园内,采集10 只腹泻、血便等症状的成年白马鸡新鲜粪便20~30 g,独立包装,装入采样袋内,进行分别编号,编辑后保存于化验室,保存在4 ℃冰箱冷藏,待检。

饱和盐水漂浮法:取约5 g 粪便样品,放于100 mL 烧杯内,将样品粉碎后加适量饱和盐水均匀搅拌;使粪与盐水充分混匀,此时,加入粪便中10~12倍量饱和盐水,继续搅拌混匀;用60目铜丝过滤,倒入另一烧杯中,滤液静置30 min,观察虫卵直至上浮形成液膜,此时用直径8 mm的铁丝圈,蘸取表面液膜,应与液面平行接触,在载玻片上涂均匀,加盖玻片,进行镜检。

自然沉淀法:取约10 g样品,放在准备好的烧杯中捣碎,加清水50~100 mL搅匀成悬液,通过60目铜丝过滤,倒入另一烧杯内,静置15~20 min,丢弃上层液,保留沉淀物,再次加入清水混合均匀,再沉淀。如此重复3次,弃上清液,用胶头滴管吸取沉淀物,进行涂片,准备镜检。

3 试验结果

白马鸡粪便样本寄生虫检查结果见表1。

表1 白马鸡粪便样本寄生虫检查结果

从试验结果分析可得出,白马鸡出现精神不振,羽毛扎起,头部蜷缩,不食或少食,嗉囊内有大量积液,鸡冠和可视黏膜贫血、发白,日渐消瘦,判断排葫萝卜样粪便的主要原因是球虫感染。

4 治疗方案

4.1 治疗原则

缓解白马鸡症状,通过抑制球虫的发育,促进机体尽快提高免疫力。避免出现并发症。根据现场白马鸡状态,合理制定抗球虫药物的用药规划,采用两种驱虫药联合交替使用,最大限度发挥药物的功效,减缓球虫耐药性的产生。在最初症状(粪中带血)出现时就应用球虫净药物治疗3 d。随后间隔1 d,采用磺胺二甲氧嘧啶连用3 d,并配合应用适量维生素K及维生素A。

球虫净-尼卡巴嗪具有直接杀死球虫的效果,尤其对于盲肠球虫和肠内球虫如柔敢、堆型、巨型、毒害和褐色等艾美耳球虫效果显著[3]。球虫净可以作用于早期球虫生产的第一代虫卵,在第二代裂殖体时杀灭效果达到最佳,能够彻底杀死白马鸡体内的各种球虫。饲喂尼卡巴嗪的白马鸡在预防和治疗球虫病的时候,通过清除球虫带来的损伤,保护肠道功能正常,提高白马鸡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有助于白马鸡健康发育。

预防时,球虫净浓度为0.0125%,即每10 kg饲料加入5 g。治疗时,球虫净浓度为0.15%,每10 kg饲料加入70 g,连用3 d。

磺胺二甲氧嘧啶对多种球虫均有效,主要作用于第二代裂殖体,对第一代裂殖体亦有一定作用[4]。所以,发现疑似球虫病感染时,适量磺胺类药预防该病效果显著。使用磺胺二甲氧嘧啶时,按饮水0.05%的浓度或拌料按0.2%浓度计量,连续用药4 d。联合使用维生素K 和维生素A,帮助白马鸡群康复。

4.2 治疗效果评价

经过7 d 的治疗,白马鸡症状明显好转,食欲恢复,排正常便,精神状态饱满,羽毛挺立光亮,停药7 d 后,取白马鸡粪便进行寄生虫检查结果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白马鸡粪便球虫感染情况

从试验检查结果看,治疗前后,白马鸡感染球虫寄生虫情况明显改善,治疗后球虫数量明显下降,甚至消失,治疗效果良好。

5 圈养白马鸡寄生虫防控措施

动物园应做好白马鸡内场和活动场地的卫生,定期进行消毒,饲养员打扫馆舍时应注意场地内是否有寄生虫成虫,同时应做好个人防护,防止人畜共患病的危险。采取“少个体、多笼舍”的方法,控制每个馆舍白马鸡的数量,防止群体内相互感染。每年进行春秋季寄生虫的驱虫工作,合理用药,避免用药过多或者过少,同时采取联合用药的方式,降低白马鸡对驱虫药的耐药性,从而起到良好的驱虫效果。

饲养时,全价饲料是群养白马鸡的最佳选择,能够根据机体需要,补充维生素K 和其他微量元素,维生素K有助于肠道止血。同时注意圈舍和运动场地卫生、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清扫粪便并及时更换垫材。定期对圈舍开窗通风保持新鲜空气,要保证圈舍内湿度、温度适宜。通常饲养下,育雏期圈舍的温度控制在32~35 ℃,然后,饲养白马鸡的温度将根据生长发育情况逐渐降低,直到22~24 ℃时稳定下来,圈舍的湿度是根据白马鸡数量情况不断变动,往往育雏的前7 d,根据饲养温度控制环境湿度,一般湿度在65%。随着白马鸡长大,需要控制湿度在50%。饲养员进入圈舍时,饲养员应该在入口处进行严格的消毒,包括人体和器具,同时,使用30%的草木灰溶液,或者84消毒液定期对圈舍、器械等进行全面消毒。

引进白马鸡鸡苗时,饲养员应根据圈舍情况,选择适宜的时间进行接种,通常情况下对3~5日龄白马鸡进行预防接种,可使群体产生足够多的抗体,能有效地降低该病感染几率。随着球虫药普遍在圈舍应用,白马鸡球虫会产生耐药性,与耐药虫株变异的速度相比,新药研发速度跟不上变异速度,同时多种耐药虫株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该病的预防效果。兽医需要根据疫情发生状况,完善防治疾病计划,进行科学、合理的用药。

6 饲养建议

寄生虫对白马鸡健康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能破坏白马鸡机体组织健康,抑制白马鸡亚成体及白马鸡鸡苗的健康生长发育,发病后期会危及白马鸡生命。圈养动物活动场地有限,同种间直接接触频繁,一旦感染寄生虫,群体间传播迅速,发病率大幅提高。在动物园供游客观赏,增加人和动物交流的机会,由此带来的公共卫生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寄生虫病是野生动物的常见疾病,常导致动物消瘦,生长发育受阻,甚至造成死亡。

白马鸡由于圈养环境的原因,活动范围小,感染或交叉感染寄生虫的机会很多。肠道寄生虫病是白马鸡的常发病,对白马鸡有很大的危害,寄生虫可致使动物变瘦弱,生长发育受到限制,生产繁育和机体防御疾病能力低下,发病后期会造成机体死亡。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自然沉淀法对太原动物园内有腹泻症状的白马鸡新鲜粪样进行了检测。发现所取圈养白马鸡感染寄生虫,结果显示造成圈养白马鸡腹泻症状的原因是感染了球虫,通过用球虫净(尼卡巴嗪)等药物治疗5 d后,症状消失,粪便球虫阳性率大幅下降,圈养白马鸡寄生虫感染较为普遍,应加强白马鸡寄生虫相关疾病的防治工作。

由于圈养的原因,球虫病原长期滞留于圈养场地内,很难彻底消除病原,各种消毒卫生措施只能减少寄生虫的的量和减少传播机会,但是无法根除所有虫卵。由于无法彻底清除场地内寄生虫卵,所以白马鸡在进食时有可能误食被寄生虫卵污染的饲料,进而再次感染寄生虫。长期使用驱虫药会产生耐药性。使得驱虫效果不佳。由于圈养白马鸡场地限制,活动区域有限,所以存在群体内相互感染的风险。

刘唐美对太原动物园持续8年的调查显示,禽类的球虫重复感染率较高[5]。通过对动物园圈养白马鸡的观察,白马鸡感染寄生虫,可导致白马鸡不食或少食,精神不振,羽毛扎起,头部蜷缩,嗉囊内有大量积液,鸡冠和可视黏膜贫血、发白,排出葫萝卜样粪便,体型逐渐瘦弱,拉稀,生长发育受较大影响,生产性能和防御机能下降,严重者甚至造成白马鸡的死亡,所以寄生虫的防治工作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球虫圈养圈舍
渝西地区兔球虫病流行情况调查及虫种鉴定
肉鸡球虫疾病药物防治效果的分析
一种畜牧养殖圈舍的设计
圈养羊需做好三点
中小鸡场鸡球虫感染情况调查
鸡球虫病的症状与防治措施
成功圈养羊做好三要点
一种新型肉鸡圈舍的研究和应用
冬季种猪蹄裂的防治方法
圈养在心中的狼